丝衣其紑

时间:2025-01-04 07:56: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诗句丝衣其紑来自《周颂》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赏析:

周颂·丝衣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注释
⑴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
⑵紑(fóu):洁白鲜明貌。
⑶载:借为“戴”。弁(biàn):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俅(qiú)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
⑷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cú ):往,到。基:通“畿(jī)”,门内、门限。
⑸鼐(nài):大鼎。鼒(zī):小鼎。
⑹兕(sì)觥(gōng):犀牛角做的盛酒器。觩(qiú):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
⑺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无义。柔:指酒味柔和。
⑻吴:大声说话,喧哗。敖:通“傲”,傲慢。
⑼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周颂·丝衣鉴赏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周颂·丝衣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记述周贵族祭毕巡视饮宴安排情况的小诗。《毛诗序》谓此篇主旨是“绎”。“绎”即“绎祭”,语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犹绎。”周代的祭祀有时进行两天,首日是正祭,次日即绎祭。《谷梁传》说:“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也就是说,周代天子与诸侯,在举行正祭的次日,又举行祭礼,称之为“绎祭”。此诗未有“绎祭”字样,《毛诗序》应是推测;但从诗的内容看,这个推测还是有根据的,所以尽管有人责难,但一般还是为后人所接受。

拼音:

zhōu sòng
周颂

sī yī qí fóu, zài biàn qiú qiú.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zì táng cú jī, zì yáng cú niú, nài dǐng jí zī, sì gōng qí qiú.
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zhǐ jiǔ sī róu.
旨酒思柔。
bù wú bù áo, hú kǎo zhī xiū.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平仄韵脚:拼音:sī yī qí fóu
平仄:平平平平
韵脚

网友评论:


上一篇:丝藕清如雪
下一篇:丝轻未惹尘

TAG标签:丝衣

热门排行: 慢捻复轻拢
同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