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特产
【家乡的特产】
姚睿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风筝不仅是孩子们最爱的玩具,还是军队用来传递信息的得力工具。而我的家乡——南通,就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又以哨口风筝最具特色。
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它保留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球哨口升天后发出声响。从前,哨口风筝要由一个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老手,带十几人拉绳,一组人扶着风筝放飞。如果风筝一飞冲天,则预示着一年的丰收,万事如意。
哨口风筝的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大的有3米余长,小的只有几十厘米。制作风筝先要搭好它的骨架,一般用竹子,再用一层布铺在骨架之上,上面绘出神话故事、美好祝福等,在窑尾系上麻绳。最后一步,也是即将给风筝注入血液的一步,装哨口。哨口的材料多样,通常采用葫芦、乒乓球、果壳等,为了制作音色大小不同的哨口,风筝艺人培植了若干品种的葫芦,小者内径1厘米,大者可达50厘米以上,各种音色的哨口合理搭配,堪称完美。
哨口风筝不仅是只供放飞的风筝,还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南通本地人家中都有珍藏。由于装载一整套“音响设备”,它有一定重量,所以一般哨口风筝需要五级以上风力才能放飞。高飞在天的哨口风筝颜色与蓝天形成鲜明的对比,哨口在这时大显神通,百余个大小各异的哨口放声高歌,奏出十余种不同的音调,形成一曲华丽的空中交响曲,响彻九霄。天空蓦然变成了一堵富有弹力的墙,浑厚的音波碰撞在这堵墙上,霎时放大了千倍万倍,又碰撞在人的心里,使你沉浸在这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
南通哨口风筝这一奇特的民间工艺品,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各种风筝比赛中屡获大奖,创造了风筝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是风筝爱好者们千年来心血凝成的结晶,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家乡的特产】
仇旭
南通,美!南通,广!南通,蓝印花布!家乡的皇后,蓝印花布!
上周末,邻居李灿姐姐直接把我带到了蓝印花布美丽馆参观。濠河孕育出了家乡的奇人,美丽的风景,更诞生出了丰富的物产,蓝印花布就为其中之一……
纹样,多姿多彩哇!一个个美丽活泼的小精灵,扭动着身躯,摇曳着舞姿,晃动白莹莹的全体,呈现在布上。不必用花里胡哨的语言去装扮她,她那深入人心,深厚朴实就是她的灵魂所在。这缕缕布常常给古时美丽女子衬托美貌所必需之品,藏青透白,高端,淡雅,古典,便跃然纸上。所有内在心灵的气质美,抛上了用蓝染工艺沾扎的布,绝对是秀气儒雅,楚楚动人!大多为女子和海鲜切为主体,咱们江海美女,丰富水产足够让千里迢迢赶来的宾客爱不释手,视若珍宝了吧!
藏青如同美丽的海水披上了一层雾纱,而白花就是那艘漂浮在水面上的皎船!清澈却又深沉的雅透出活泼而又开朗的纯!
这岂能是一般巧,不令人称奇物?
用民间流传素布,以扎彩蓝染精湛工艺先绘上心中纹样,再根据图义沾染上蓝墨藏青色,沥干,曝晒出水分,最终捆扎成束,成为一绢美丽淡韵的美人配饰,民间艺品了!
沾染上色在几十年前一个落后年代。没有机器给予扎染技术的鼎力支持,就只能人工用彩毛笔给图样涂抹墨蓝色。显然,不够快捷,技术也大大不老练娴熟。时代在引领南通与世界人类智慧迅速前进!
触感既不光滑,也不粗糙,只有那纺织的布结交织在一起的细小触觉。这才是原生态诞生的珍贵产物哇!蓝色也是大量从植物纤维中提取凝炼,从不用现代生成的化工色素颜料!
李灿姐姐抚摸着那抹清纯的布,恬笑着,诉说着一件真人真事:李灿的母亲(王菲燕)不是本地居民,却钟爱于蓝印花布。她没多大文化,却一直为蓝印花布编著许多传奇的书籍。直到去世那年,李灿整理母亲王菲燕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大叠手工抄写的资料,全是王菲燕的笔迹!果不其然,她是在寻找曾经影响南通从衰落到复兴的历史见证——蓝衣花布哇!李灿噙着眼泪,母亲心灵的归宿寄托,竟有那么多关于蓝印花布!
我连连惊叹,回到家中。我翻开了李灿送我的王菲燕的一段小名言,我也不断赞悟,我希望你们也来听听:“蓝印花布养育着我们。现在,由我们来传承蓝印花布的秉性!”
淡雅,清新,脱俗,纯净,安详……这些都是蓝印花布的秉性!我们来传承吧,继续着南通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能行!
【家乡的特产】
花语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特产也丰富多彩。我的家乡是近代第一城——南通,它有着不少特产,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蓝印花布了。
蓝印花布颜色朴素清爽。一抹温润的蓝色,清纯沉稳。纯粹的蓝色,来自土地上生长的蓝靛草,之要把它插入温暖潮湿的泥土中,它就如春天的柳枝一般,抽枝长叶,长成一片葱茏浓郁的绿色。让我吃惊的是,那苍翠的绿色!绿色的植物里,竟然藏着深蓝深蓝的奥秘。
那灵动的蓝色之间掩映着一朵朵朴实无华的白色小花,小小的,细细的。虽然小,但又给这苍茫的蓝色增添了一丝灵动,拿纯粹的美好中,让每一个人的心都暖暖的。
秋天,蓝靛草的嫩叶被采摘下来,加入石灰,开始搅拌,用竹棍和木把在盆中拍打着,渐渐地,渐渐地,蓝靛草呈现出梦幻般的蓝色,仿佛秋日里高远的蓝天浓缩成这浓稠的深蓝。过个几日,这些蓝色的液体,沿着雕花的木板流向土织布。木板用棠板制成,经过几个小时的精雕细琢,一件鬼斧神工的工艺品就大功告成了。在它与土织布亲密接触的时候,蓝色的液体在纵横的河流上欢歌着,吟唱着,用手轻触,深邃的蓝色夹杂着一丝花香迎面扑来。你瞧,布匹上的图案多么动人:有可爱的孩子,妩媚的花朵,吉祥的凤凰……它们宛如大地上的花朵,淳朴自然。
去参观蓝印花布博物馆,是草长莺飞的时节,柔风里,高高支起的支架上,刚卸下来的蓝印花布沾哲哲靛花浓郁ฐ的芳香,在水里漂洗后,挂在竹竿上,布匹丛半空中悬挂下来,随着初春杨柳风中婆娑地曼舞着,印花的布匹,在阳光里飘洒着生活的宁静和惬意。
光影流动里,那温蓝的布作文匹与天空交相辉映,那一抹颜色叙说着一段过往旧事,那深郁✘的色调,走过战乱却还能依然如故,层层氤氲在流光的棉布上;时光,就此定格,镌刻在我的心中;蓝印花布,太多的故事在岁月里沉淀,纠缠着蓝色的温情。
【家乡的特产——文蛤】
陈佳杨
面对那广阔无垠的大海,汹涌澎湃的波涛,还有那浅黄色的沙滩,总会想起我的家乡,那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南通。家乡那些数不胜数的特产让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无比自豪。这里有色香味俱全的狼山鸡;又酥又脆的西亭脆饼;香糯可口的白蒲茶干……可一谈到家乡,我首先忆及起的还是那味道鲜美的文蛤。
文蛤喜欢生活在那细软沙滩上。捧在手中仔细观察,它一般呈折扇形。壳面深浅不一,有着那些形态各异的花纹,令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那五光十色的彩虹;那连绵起伏的山丘;那一个个被涂上了彩色油漆的桥梁……记得明代李时珍曾经说过的那句话“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这就是它历史悠久的写照。
文蛤温柔时,它一声不响的躺在沙滩上,好似正在边晒太阳边呼呼大睡呢!调皮时,便会张开双壳,探出它那小小的脑袋,仿佛也要来看看这奇妙无比的世界。它的警惕性可高了,只要一有动静就会立刻把脑袋缩回去,紧闭双壳,耐心的等到确认安全后才会再次把壳张开。
文蛤它不仅外观好看,而且还是餐桌上的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菜肴。可以用文蛤来做主菜,用旺火速炒,韧劲十足;也可以用它来做配菜,用来提色、调味;或以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将其剁成肉泥,煎成金黄色的文蛤饼;还可以将新鲜的文蛤放在铁板上烤着吃……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用文蛤煮汤,鲜美、爽滑、香软而不油腻。难怪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鲜。”文蛤中含有10%的蛋白质和25%的碳水化合物。而且文蛤还有化痰、止消渴、润五脏、健脾胃的作用。
听了我的介绍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我的家乡品尝吧!这里的文蛤美名传天下,令来南通的游客赞不绝口,可谓老少皆宜。怎么样,还不赶紧来一饱口福,品尝这经济实惠的文蛤。
【家乡的特产】
王鲲鹏
大海的波涛渐渐平缓地退去,夕阳的余晖倾洒在如沙漠般辽阔的滩涂上,在这片“沙漠”的地下却蕴含着宝藏与生机——文蛤。
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要想获得这种曾经为唐代皇宫海珍的上等贡品,自然只可巧取不可硬夺;要想在茫茫几万亩的海滩上挖出深藏几厘米,甚至是十几厘米沙下的文蛤,铲子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智慧勤劳的南通人自有他们的办法:文蛤喜欢居住在沙质松软的地方,因此只要一双脚便可以轻松掘沙,两只脚来回扭动便可将脚下的沙或文蛤翻上来,经过长时间的循环,再厉害的文蛤也将浮出“脚”面。
南通人不仅善于踩文蛤还善于吃文蛤。文蛤蒸蛋便是其中广为人知的一种美食。无论哪种做法,首先的第一步便是将文蛤养在水里让其吐沙,增加文蛤细嫩的口感。将文蛤放进捣匀的蛋液中,加入少许香葱,最后倒上一些芝麻油,让其与香葱以及蛋的香味充分混合,再加上文蛤的鲜,更是令人垂涎三尺。剥去文蛤的壳,将肉与蛋一起吞入口中,刹那间,那小小的文蛤肉中所蕴含的大量汁水被迅速释放出来,腾着香味的汁充溢在你的口中,刺激着你的味蕾,四周也都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常常一盘蒸蛋一上桌就被席卷一空。而另一种吃法则充分激发了这种寒性食物内心所蕴含的热情。一块烧红的铁板铺上锡箔纸,撒上洋葱,铺上文蛤,让洋葱这种来自赤道的食材所特有的独特的麻香钻进文蛤的内心,点燃其鲜味,❅一盘上桌,满席弥香,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铁板文蛤。
文蛤是我家乡的一大瑰宝。它享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不仅为中国人所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日本人也十分钟爱文蛤,目前中国文蛤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便是日本,我为我的家乡珍宝——文蛤而感到骄傲。
【家乡的特产——西亭脆饼】
施陈远
“西亭脆饼十八层,层层分明能照人,上风吃来下风闻,香甜酥脆爱煞人。”这首歌谣自然就是写的南通的特产—西亭脆饼。
西亭脆饼,长约2根手指,宽约半根手指。远看,两头向上弯起,双头圆圆的,如一艘小船,似一座房子。近看,背是拱形,底却是平的,一颗颗如水滴般大小的白芝麻镶在上面,一闪一闪,令人喜爱。四周则是光滑的,光滑到竟连一丝瑕疵都没有。伸手,去摸,滑滑的,带着一些芝麻的质感。凑上去,闻,一嗅,一股浓浓的芝麻味夹杂着一缕缕甜味被吸入鼻中,令人神★清气爽。倘若你忍不住了,要去尝一下,也可,只不过,不要去狼吞虎咽,而要用手夹住两端,咬下一小口,顿时,你会感到口中的西亭脆饼层层断裂,脆脆的,一股股甜味在口中传播开来,令你食欲大增,慢慢咀嚼,每咬破一个芝麻,口中的香味就浓上一分,直至所有芝麻全部咬破,你会发现口中香气横溢,咽下后,你还会感觉口中还有余渣,仔细回味,这时,你才明白原来一个如此小的一样东西,竟可以如此美味,如此美味!
西亭脆饼不仅美味,做工也十分精致。需选上等精白面粉为主料,经二十八道工序,用手工制成,脆饼用微火烧烤,表面黄而不焦,每只饼有十八层次。
西亭脆饼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从前,在西亭镇上,有对夫妇开了家茶食店,老板能做各式的茶点,妻♡子照管店务,两人能勉强养家糊口。可西亭是乡村,顾客大多是种田人,买不起细货茶食,夫妻俩商议,要把生意做活,只有在粗货茶食上做文章,粗货细做,这样才可使产品物美价廉,而乡下人喜吃脆饼,他们就在脆饼上动脑筋,加以油、糖、桂花、桔皮,并将方形改成长条,上面洒上芝麻。此外,还改革了简炉,终于制成了别具一格的西亭脆饼。曾任清政商务大臣的张謇,自己非常喜爱吃西亭脆饼,他还将脆饼作为礼品赠以外商和达官贵人。从此,西亭脆饼才得已名满天下。
西亭脆饼虽然小,但却凝集着老百姓们的心血;虽然便宜,但却是一样出名的美食;虽然是吃的,但却有很多用处。愿西亭脆饼能在中国发扬光大,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