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入豫记
关于洛阳,对它心仪已久。许久以前因一部《大明宫词》,后又闻知牡丹被贬洛阳故事,再后来听得《雨落유长安》唱词: “十里寒塘,红楼灯火阑珊。晓风残月,思念醒了一半。”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有令我心驰神往的理由,于是许久前许了一场洛阳牡丹。
未雨绸缪,提前20天定下了火车票。取出火车票后便在说说上show了一番,当时朋友在我说说后留下一句:“我去送你。”就这简简单单的一句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且不说她是否真的来送,在这件事上其实我对她并不存多大信任度,小事一桩没必要。不带丝毫夸张,因为我知道从江汉大学来武昌火车站一趟绝非易事。如若让我再去江汉大学一游,如非必要,我想我是不愿意的,经历过就明了乘公交此趟之艰辛。
19天悄然过去,朋友call我 ,问在哪“会师”,我说,大东门。结果她去的是珞瑜路大东门,我所在的却是中山路大东门,虽恨蓬山远,但不用隔蓬山万重,再转一次公交便好, 得以聚首亦是后话。
计划带武汉特产周黑鸭去河南,似乎被冠以特产以名的东西,不仅贵而且特受欢迎。也许在旅客心中特产就是记忆与回忆,用日记来比喻被带回的特产再好不过,一份可摆在桌面与人分享的日记。武汉的周黑鸭受欢迎度绝对是惊人的,想必大家见过春运时旅客排着数列队伍涌进候车厅的场景吧,我不觉得周黑鸭店前的队伍阵势有逊于它。
清晨的郑州极寒。 这是我对河南的第一印象,凌晨5点多便到了。大风起兮‘尘’飞扬, 这是我对河南的第二印象。终于明白古装宫廷戏为什么会有各式精美的披风出镜,“ 窈窕淑女体修长作文,披风罩ก在锦衣上”以前还以为仅为儒雅诗意的点缀罢了。出站迎接我的是‘风沙’,虽然我不知道这该不该将它称之为 ☺‘风沙’ ,因居于南方的我与它素不相识。可它的力量之大,貌似能与福州台风来前的风相匹敌。虽然之前有向月川询问河南的气温情况,也作了御寒准备,但它的寒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想以后出行该装备精良一点,至少春夏秋冬的衣物挑拣一二带上,有备无患。
巾帼不让须眉 ,这是我对我所见到的河南女子印象。乘城乡公交车时`,售票阿姨问我在哪站下,我说:"郝(hao)村," 她疑惑道:“我们这没有这一站啊,没有”hao“村,只有一个”he“村”一车的热心人都这样附和着。好吧,我听天由命了,就去he村吧……现在想想,国家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啊!
“庭院深深深几许” 喜欢这儿的民居,四合院式的建筑。独居小院,植上紫藤“其荫 Ü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怡人”关上院门,一本书,一杯茶,天荒地老,悠☢哉悠哉。这时节,一棵高大的树在庭院里恣意地飘落着花,飞扬飞扬,这可是桐花?喜欢这儿的乡野,平原一望无际的麦绿,唯一遗憾的是不见蜿蜒小河流淌的痕迹,是呢,这又不是水乡江南。
一位阿姨开玩笑说 :“姑娘,你也看到了我们这多好,是吧?要不你以后就留在我们这吧?”“这里是好,但是我更喜欢待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比如我自己故乡。”这是我的回答。可我深知人生道路漫漫,很多时候,很多路都是自己始料不及的,但愿初衷不改。
来过,走过,路过,带走点什么,记录着生活,那个时候,真是希望永远留在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