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培训讲稿之一:交通事故常见损伤及急救知识_公众演讲

时间:2024-12-26 15:16:5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道路运输培训讲稿之一:交通事故常见损伤及急救知识

  第一节 交通事故常见损伤及现场急救

  一、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及分类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力作用,使组织结构或功能受到破坏。交通事故损伤是由于车辆撞击、碾轧、翻车、失火、落水等原因所导致的人体损伤。

  1.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

  (1)突发性。交通事故是在当事人事先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且伤情通常比较严重,因此给现场急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伤情复杂。交通事故损伤往往是多部位、多器官损伤。如驾驶室撞变形后,驾驶室人员常发生多处骨折、脊柱骨折、挤压综合征等;车辆撞人后往往造成肋骨骨折、脏器破裂、颅脑损伤等。由于创伤、骨折、出血,同时合并窒息、休克等各种症状的相互掩盖,给判断伤情以及合理急救带来了困难。

  (3)伤情较重。现代车辆运行车速高,交通事故损伤一般较严重,往往由于抢救不及时或不得法而造成死亡或残疾。

  (4)运送困难。交通事故有时发生在远离城镇的偏僻道路上或夜间,车辆稀少,对把伤员及时送往医院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现场急救措施正确显得格外重要。如果驾驶人、乘车人、行人了解一些交通事故损伤自救与互救常识,对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后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交通事故损伤的分类

  (1)按致伤原因分类。

  ①冲撞伤。指车体或车体的突出部位,如保险杠、大灯、翼子板及超出车体外的货物直接冲撞人体或急刹车时人体和车内物体相撞形成的损伤。

  ②摔伤。人体被车冲撞损伤后摔向地面,形成摔伤。还有乘车人在车辆未停稳时跳车也会形成摔伤。摔伤会使人体突出部位或表面露出部位的表皮剥脱、皮下出血、挫裂创等,严重的会导致骨折及内脏损伤,头部着地可造成脑颅损伤。

  ③碾压伤。指机动车轮胎碾压人体时造成的损伤,可致表皮剥脱、皮下出血、骨折及内脏损伤。

  ④挥鞭样损伤。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紧急刹车或车辆尾部受其他车辆猛烈撞击而急加速时,使颈部前后急剧过度伸展与过度屈曲。颈部组织因上述原因造成颈部肌肉、韧带、椎间盘、神经根、颈髓,甚至脑和脑干的种种损伤称挥鞭样损伤。

  ⑤擦刮伤。交通工具与人侧面接触,互相擦刮而非冲撞造成的表皮剥落,伴有少量出血,为擦刮伤。

  ⑥挤压伤。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变形或货物埋压造成的损伤,如软组织挫伤、挫裂创,各种类型的骨折,也可见破裂、出血,甚至肢体断离。

  ⑦烧伤。交通事故有时会引起车辆着火,造成人员烧伤。

  (2)按损伤形态轻重的时光最好作文程度分类。

  ①表皮剥脱。交通事故中车辆或其他致伤物体擦过体表,仅伤及表面层,使表皮与真皮脱离,或伴有真皮血管破裂。

  ②皮下出血。在致伤物作用下,皮内或皮下组织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不同程度地积聚在皮内或皮下组织。

  ③挫伤。人体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在交通事故中受到致伤物的挫压作用,形成的非开放性损伤。轻者组织挫碎及出血,重者可发生骨折。

  ④挫裂创与撕裂创。由于车辆及其所载货物撞击、挫压形成的创伤称挫裂创,由于身体局部组织因多牵扯、撕拉作用所形的创称撕裂创。

  ⑤脱位。构成关节的骨端脱离正常位置称脱位,在交通事故中常可见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等外脱位。

  ⑥骨折。由于外力作用,使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称骨折,有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孔状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⑦脑损伤。外力作用于头部,在头皮和颅骨损伤的同时,多可并发脑部损伤。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伤、脑出血等。

  ⑧内脏破裂。由于车辆碾压人体或巨大外力的冲撞作用,可造成严重的内脏组织破裂、挫碎、出血,称内脏损伤。以肝、脾破裂最为常见。

  ⑨肢体断碎。由于重载车辆的碾压,可使人体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发生人体变形、肢体断离、组织挫碎。

  二、交通事故中脑颅损伤及现场急救

  交通事故中脑颅损伤占较大的比例。原因是脑颅损伤不仅可由车辆直接碰撞人的头部形成,如高速小轿车撞人时,人会翻上车身前部,头部与汽车风挡玻璃相撞;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紧急制动或与迎面来车碰撞时,前排乘客头部会与风挡玻璃相撞;骑车人头部与货车货厢栏板相撞等,或倒地后,头部与路面接触造成的二次摔伤形成。颅脑损伤伤情复杂,病情多变,死亡、残疾率高。因此,在事故现场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

  1.头皮损伤

  头皮是头颅的最外层,在交通事故中极易受到损伤。由于头皮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主要血管断裂会发生剧烈出血,处理不及时,会出现休克。头皮损伤可分为擦伤、挫伤、裂伤、撕脱伤和血肿等5个类型。

  (1)头皮擦伤。由于头皮与交通工具相刮擦或摔倒后头皮与路面相挫擦造成的头皮浅表损伤。只需要保持头皮创面清洁,即可自行痊愈。局部可涂龙胆紫等。

  (2)头皮挫伤。由于交通工具碰撞或摔倒于地面而导致头皮擦伤。头皮仍保持完整连贯,局部可见擦伤或水肿瘀血,其救治与头皮擦伤相同。

  (3)头皮裂伤。由于车辆碰撞力较大,使头皮产生创口,完整性遭到破坏。裂伤由于出血较多,会出现休克。现场急救在于止血与包扎,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清创、缝合。

  (4)头皮撕脱伤。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轮边缘的碾轧,可见头皮被大块撕脱。现场急救时,如无其他止血器材,可用小书夹夹住出血血管。大块头皮被撕脱后,创面大、流血多、伤员会休克,此时应尽快包扎后送往医院治疗。若现场有完全撕脱下的头皮,应妥善保存,与伤者一起送往医院,以供再植使用。

  (5)头皮血肿。分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颅骨骨膜下血肿三类。一般血肿部位会肿胀或有波动感。在现场可以加压包扎,一般2~3周即可痊愈。若血肿较大或加压包扎后继续扩大,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6)头部出血。可用两手指压迫头部动脉。

  (7)帽式包扎法。在交通事故中,头顶部受伤时,用回返包扎法将整个头顶部包住,开始包扎和最后绷带固定的位置前面必须与眉毛平齐,后面在枕骨下方。

  2.颅骨骨折

  按损伤的性质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按其形态可分为线性、凹陷性、粉碎性骨折。若碰撞时作用力由左、右方向作用于颅骨时,骨折线常垂直于矢状线,往往通过颞部和颅底;若作用力由前向后时,骨折线常与矢状线平行,且伸向枕骨鳞部;若作用力作用于头顶部,由于脊柱的对抗力,可造成颅底骨折,骨折片有时会进入颅内。

  (1)闭合性颅骨骨折。交通事故发生时,头皮并未穿破,可分为线性、凹陷性和粉碎性骨折。闭合性颅骨骨折,伴有头皮损伤,凹陷性和粉碎性骨折可以摸到,应在止血、包扎后立即送医院抢救。

  (2)开放性颅盖骨折。一般都合并有脑膜和脑损伤,感染极易进入颅内,且伤势严重,不可随便移动游离骨片,也不能用纱布填人颅腔止血,应加以包扎,然后立即送往医院。

  (3)颅底骨折。分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骨折。颅前窝骨折有硬脑膜破裂时,可发生脑脊液鼻漏,如嗅神经损伤,可出现嗅觉丧失。若眶板骨折,眼睑会肿胀青紫;颅中窝骨折,可发生鼓膜穿孔、外耳道出血和脑脊液耳漏;颅后窝骨折常有颈项强直和后枕部疼痛。

  现场抢救脑脊液耳漏和鼻漏伤者,不应堵塞鼻孔或耳孔,让脑脊液自然流出,或用消毒棉球放在鼻孔或外耳道口,浸湿后再换,禁止冲洗耳鼻和滴药;清醒伤者要嘱咐其不能生活小故事屏气、擤鼻和用手挖耳,避免打喷嚏,头适当抬高放置在不流脑脊液位置。伤者送医院后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闭合性脑损伤

  脑损伤时,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者称闭合性脑损伤。脑损伤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继发性包括颅内血肿和脑水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损伤。

  (1)脑震荡。因车辆碰撞或摔倒在地面致使头部受外力打击,从而引起短暂的脑功能障碍。受伤后伤者意识立即丧失,四肢松弛,反射消失。一般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即清醒。伤者对事故发生的经过往往不能回忆,全身倦怠思睡头昏、头痛、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弱、呼吸浅丧,多数伤者恶心、呕吐,注意力难以集中。一般卧床休息7~10天即可,且如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2)脑挫裂伤。在事故中,由于车辆猛烈碰撞,会造成脑组织出血、断裂或液化、坏化。伤者意识立即丧失,可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以上。清醒后常有头痛、呕吐、呼吸快而深,常伴有一定的体温升高。大脑运动区的挫裂伤,会引起对侧肢体单瘫或偏瘫。

  (3)脑干损伤。头部严重的撞击,脑在颅内移动可使脑干受到牵拉扭转和撞击,发生挫裂伤。伤者昏迷时间长,发生强直性抽搐,两上肢伸直,内收和内旋,两下肢挺直,头向后仰,瞳孔光反应消失,或两侧极度缩小,延髓损伤者呼吸机能可发生急性衰竭。最初呼吸深快,然后深慢,再变为不规则,最后呼吸停止。同时脉搏速弱或慢弱。

  (4)颅内血肿。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要紧的是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首推颅内血肿,因其有急性、恶急性和慢性之分,如果诊断、抢救不及时伤者往往死亡。

  颅内出血是交通事故急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变之一,可发生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和脑实质内。颅内血肿的典型症状是在意识方面出现中间清醒期,其过程表现为昏迷一清醒一昏迷。第一次昏迷往往是脑震荡引起的,在血肿未形成之前,意识就已经恢复。以后由于血肿的发展使颅内压增高而再次出现昏迷。如果原发性脑损伤较重或出血速度较快,也会出现没有中间清醒期,由原发性昏迷直接进入继发性昏迷。还有少数伤者因脑损伤极为轻微,伤后并不出现明显的意识变化,后来由于血肿的形成而陷入昏迷。

  闭合性脑损伤在急救时,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压包扎头皮伤口以制止出血,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4.开放性颅脑损伤

  由于车辆碰撞、挤压等致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破裂,并有脑脊液外流,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甚至有挫伤的脑组织溢出或外露,叫开放性颅脑损伤。

  三、交通事故中颌面颈部损伤及现场急救

  1.颌面损伤

  颌面损伤根据受损部位分为单纯颜面软组织伤(如擦伤、挫裂伤等)、颌骨伤和其他部位合并伤(如颅脑、颈部大血管伤),时常危及生命。

  在交通事故现场,防止窒息是抢救严重颌面损伤,防止脑缺氧的首要措施。一旦出现窒息,复苏不仅更加困难和费时,而且效果差。因此,要迅速改变伤者体位,采取头低、侧卧或俯卧位等自然引流体位,直至解除窒息为止;要彻底清除口腔、咽部的泥、沙等异物、血凝块或呕吐物;下颌弓遭受破坏,舌肌失去支持时,可将舌拉出,用线或别针固定在胸前衣襟或头部绷带上,防止舌根后坠,堵塞通气道;上颌骨水平骨折下坠时,可用胶合木板、塑料片等将上颌托起,并将托板两端用绷带悬吊固定于头部绷带上,除可改善呼吸外,还有止血作用。

  当颌面部软组织渗血,可用纱布覆盖,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头领"十"字形绷带包扎是最常用的颌面伤急救方法。绷带先顺额枕方向绕头两圈,然后在颞部扣结,转向头颈、下颌方向作"8"字形包扎,即从一侧头部耳前,绕至另一侧耳后,再转至一侧耳后绕至另侧耳前,如此交叉重叠,余下绷带再缠头两周后用胶布固定,不使其松脱。垂直部分的绷带应绕在颏下,将上颌骨上托,不应绕在颏前,而向后压迫下颌骨。包扎完毕如绷带边缘压住了喉部,可在此处适当剪开。

  2.眼部损伤

  (1)眼附属器伤。由于摔跌致使眼部眼睑皮肤擦伤,应该用浸以生理盐水的棉签清除创面污物,周围以酒精消毒,待创面自行干燥,不必包扎。

  如眼睑挫伤,皮下会迅速出血和水肿。轻者于2~3日后可自行消退,较重者在开始时可用冷敷,两天后无继续扩展者,改用热敷,皮肤由紫红色转为黄绿色并逐渐恢复正常。如果血肿继续扩展,加以绷带包扎。

  如果眼睑按之有捻发音,是眼眶壁骨折造成的眼睑气肿;要加压包扎,禁止擤鼻和打喷嚏,并送医院诊治。

  眼的包扎法包括单眼包扎和双眼包扎。

  (2)眼珠损伤。因车辆的碰撞或摔倒的撞击所致,常会引起眼珠钝挫伤或震荡伤。挡风玻璃碎片能将眼球刺破形成穿孔伤。

  由于眼部损伤大出血者极少,一般出血用轻包扎即可止住。在交通事故现场伤者自己或其他人如带有急救包,可取急救包包扎。如有眼药膏,可将药膏涂人眼内包扎。自救或互救时,只能包扎单眼,留出还有视力的眼不包,以利于移动。

  如果伤者眼球穿孔,则不论单眼或双眼受伤,都应该包扎双眼,用单架平卧后送往医院,并嘱咐伤者不要挤眼或揉眼。对于有眼球穿孔者,切忌冲洗。对于烦躁不安或不合作的伤者,可用饭碗、适当的瓶盖等罩在伤眼的包布上,以防再次碰伤。

  (3)眼部紫外线伤。驾驶人在雪地或沙漠地区开车,如果未戴护目镜,眼睛受到日光反射的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眼部损伤,叫雪盲。患眼剧烈疼痛,眼睑痉挛,怕光、流泪,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点状剥膜,可用0.5%地卡因液滴眼或用2%硫酸苯丁眼膏止痛;用新鲜人奶或牛奶滴眼、冷敷,局部用抗生素眼液或眼膏,以防感染。

  3.鼻及鼻窦损伤

  鼻突起于颜面中部,因此在交通事故中极易受伤。鼻软组织伤分为闭合性与开放性损伤,前者包括鼻部皮肤擦伤、挫伤和血肿,后者组织有创口或缺损,可合并鼻骨骨折、鼻窦骨折、严重的鼻出血等。

  对于严重的鼻出血者,在事故现场要想方设法止血。鼻及鼻窦损伤后的血液、异物、凝血块及碎骨片等物可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特别是同时伴有颅脑损伤的病人,如果处于昏迷状态,由于舌根后坠和咳嗽反射消失,窒息的危险性显著增大,此时可将舌拉出固定在衣襟上。对于大出血的伤者,出血造成的最大威胁也是血液流人呼吸道所引起的窒息,而且不迅速解除呼吸道窒息,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止血。因此,要尽快吸出呼吸道的血液和分泌物。在现场可用口对口吸出。由于在事故现场,鼻部损伤后大量血液往往同时从前后鼻孔涌出,急救时很难立即判定出血部位,如前鼻孔填塞,血液可能从后鼻孔涌出,而鼻咽腔填塞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现场急救很难做到。因此,只能注意做到在伤者卧位时,头部抬高,并转向一侧;如取坐位时,头部应向前屈以免血液被气管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并尽快送往医院诊治。

  4.耳部损伤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直接碰撞或在地面摔伤都会导致耳部损伤。有时人头部与路面挫擦,会导致耳部挫擦伤或裂伤,严重时耳部会断离。

  对于耳部挫擦伤或裂伤的加以止血,包扎后送医院治疗。耳廓断离的应尽量从现场找出断离的耳廓,供再植时使用。即使是严重污染,皮肤缺损过多的,也应取回,可将断耳耳廓软骨完全剥离出,埋藏于同侧乳突皮下,留待以后整形时,作为外耳支架之用。取回时应保持原状,切不可用酒精或冰水浸泡。

  至于其他耳部损伤,均非现场急救所能解决的,都要尽快送往医院诊治。

  5.颈部损伤

  颈部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在交通事故中颈部伤主要是由于碰撞、挤压和风挡玻璃碎片切割等形成的。能够威胁生命的颈部损伤主要是口因喉损伤、气管伤、大出血等。

  喉、颈段气管损伤后会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血、局部可能摸到皮下气肿、血肿及喉和气管变形。当气管裂伤、皮下气肿时,严重者皮下的气体可迅速向纵隔扩展而形成纵隔气肿,引起急性血循环障碍,可在伤后早期突然引起死亡。

  颈部内玻璃切割等引起开放性损伤时,无论伤口在何部位,都可引起大量出血。由于颈部器官易于移动,往往血管破裂后仅有少量外出血,而在颈部深处形成大血肿,压迫气管,致使呼吸困难。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破裂时,可发生严重的大出血,往往来不及救治而死亡。颈部大静脉开放性损伤时,虽然出血也很严重,但由于静脉壁薄而软弱并与周围筋膜相粘着,加上胸膛负压,静脉不易塌陷而呈现张口状。因此,主要的危险是空气栓塞,其次才是出血。当空气进入静脉时,有负压的吸吮声。若大量空气进人心脏时可导致心脏跳动聚停;进入肺动脉时出现胸痛,呼吸急促,伤者有恐惧感;进入脑内可引起意识障碍、抽搐及瞳孔改变等。在现场急救时应立即用纱布填塞压迫伤口,杜绝空气进入静脉。在送伤者去医院途中,应将伤者置于头低位,以防止脑气栓发生。

  颈部损伤的主要危险是出血和呼吸道阻塞,在颈部大动脉出血的紧急情况下,可于胸镇乳突肌中点,环状软骨的平面,用手指对着第六颈椎横突压迫颈总动脉,以减少出血量;也可以用纱布直接填塞止血,但注意不能用绷带环绕颈部包扎,以防因出血水肿而引起窒息,可将伤者伤口相对侧臂上举过头顶为支架,施行单侧加压包扎法。气管、食管伤时,为防止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吸人气管内引起窒息,在送往医院时应采取卧位。对颈后有损伤的可用颈后包扎法。

  四、交通事故中胸部损伤及现场急救

  交通事故中胸部损伤比较常见,这是因为损伤率与身体各部所占体表面积是成比例的。由于车辆碰撞人时,往往与人的上身接触,碰撞后撞倒在地也往往会造成胸部损伤,驾驶人在与对面车辆、树木、建筑物碰撞时,车辆转向盘也会与胸部接触,所以胸部损伤往往是现场急救的重点,加之胸腔本身是一个密闭的体腔,内有心、肺、大血管等重要器官。

  作为胸外伤,除因大量失血所发生的失血性休克和直接损伤胸腔内重要器官及组织结构引起立即死亡或严重的并发症外,带有共性的问题是由于肋骨骨折等引起胸廓及胸腔完整性的破坏所带来的各种生理紊乱,严重地影响正常呼吸和循环功能。

  1.肋骨骨折

  由于车辆冲撞、挤压或摔跌,外力作用于肋骨均可引起肋骨骨折。如挤压受伤,骨折多发生于肋骨角处,骨折端向外,而且常为多根肋骨骨折。当车辆或转向盘直撞胸部,肋骨会突然内陷直至折断。在这一瞬间,骨折端会有明显的位移,因而可伤及心或肺,发生心气胸,严重者会立即死亡。

  肋骨骨折常发生于3至9肋骨。第1、2根肋骨由于有肩胛及锁骨的保护,不易发生骨折;第11、12根肋骨,前端游离,有活动的余地,也不易发生骨折。肋骨骨折可分为单纯肋骨骨折和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1)单纯肋骨骨折。指一根或少数几根肋骨骨折,严重的也可以并发血气胸。其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压迫骨折部位或在胸部前、后面对向挤压时疼痛加重,有时可摸到骨折端的畸形,当出现气胸、血胸、皮下气肿、咯血痰时,说明合并有胸部内脏损伤。当左下肋骨骨折时,可伴有脾破裂;右下胸肋骨骨折时,可同时伤及肝脏。

  由于肋骨骨折会产生严重的胸痛和引起胸部肌肉痉挛,而造成呼吸运动限制,所以止痛是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在交通事故现场所能采取的止痛方法主要是胸壁固定,一般用半环式胶布固定术,用约4厘米宽的胶布条,自上而下,从后向前,在深呼气之末,呈叠瓦状将骨折的肋骨及其上下各方两根肋骨粘贴固定。每根胶布的前后端均要越过正中线5厘米。此外,要鼓励伤者多咳嗽排痰。

  如果现场没有胶布,可于骨折部放置棉垫或类似之物,用中等压力包扎,也可达到一定的固定止痛目的。

  (2)多根多处肋骨骨折。3根以上的肋骨发生两处以上的骨折称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一般发生在车辆猛烈撞击胸部,因此常伴有广泛的胸膜、胸内脏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破坏了胸廓的稳定性,从而产生胸壁浮动,在呼吸时出现反常运动,即吸气时伤部胸壁内陷,呼气时伤部胸壁反而隆起,从而防碍了肺部的通气与换气,呼吸肌必须耗费很大的功力才能维持功能,如不及时纠正,等到呼吸肌疲乏便会发生呼吸衰竭。胸壁浮动不仅直接影响呼吸功能,并有影响咳嗽动作,这是因为咳嗽动作要求有一个稳定的胸廓。由于影响咳嗽,使支气管内分泌物潴留,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及窒息。

  在事故现场急救时,应注意清理呼吸道,一般可用厚棉垫铺在浮动胸壁上,加中等压力包扎;如无适当材料,急救者也可用手掌扶压着浮动胸壁,并立即设法送往医院。包扎方法可采用单胸或双胸包扎法。

  2.血气胸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冲撞、挤压以及肋骨骨折断端的刺戳,会引起气管和肺的损伤,从而引起血气胸。

  气胸可分为闭合气胸、开放气胸及张力气胸3类。由于胸壁及胸腔内脏器的血循环丰富,胸部损伤并发血气胸者,可高达75%左右。

  小量闭合气胸,气体来自肺裂伤;大最美好的回忆量闭合气胸,气体可来自肺与支气管裂伤;伤者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有的出现发绀。张力气胸,空气经肺或支气管的破口进入胸膜腔,使腔内压力高于大气压,从而使张力气肺侧的肺完全萎陷,纵隔向对侧明显移位,压迫健康侧肺,严重影响肺通气功能。伤者呈高度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对于这样的伤者,现场如果没有富于急救经验的医生,以及相应的急救用具,如注射针头等,从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进行胸腔穿刺,是无法缓解的,只有设法尽快送往医院急救。

  开放气胸,呼吸时气体从伤口自由进出胸膜腔。由于胸膜腔的正常生理负压为大气压所取代,所伤一侧肺萎缩。吸气时纵隔向健康:—侧移位,使健康一侧肺也不能充分膨胀,从而减少了呼吸交换量。呼气时伤侧胸膜腔内的气体从伤口逸出,纵隔也向外侧移动。一般大于2.5厘米的胸部穿透伤,如不及早闭合,可迅速造成死亡。此外由于纵隔摆动使腔静脉扭曲,显著减少了静脉血的向心回流及心搏出量,可造成严重的低血氧症及循环功能障碍,也会导致伤者迅速死亡。

  因此,在现场急救时,要用大块敷料及其他干净的代用材料立即包扎封闭伤口。当创口内缘出血严重时,则可用填塞止血法。

  3、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分闭合损伤与穿人伤。驾驶人心前区被转向盘直接挤压会导致心脏挫伤;肋骨断端的刺戳会导致心脏穿人伤。伤者心前区持续疼痛、心悸、呼吸困难,严重者昏迷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四肢发凉等。要立即送医院抢救。

  如果穿透伤造成主动脉破裂,伤者将因大量失血迅速死亡,难有救活的机会。

  4.胸腹联合伤

  胸腹联合伤常见于车辆轮胎碾轧和转向盘冲撞所致,休克率可达60%,死亡率可达25%~35%.这是因为轮胎碾轧人体胸腹部,可引起胸腹腔脏器破裂大出血,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五、交通事故中腹部损伤及现场急救

  腹部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在交通事故中开放性腹部损伤并不多见,偶尔由于车辆碾压造成腹部开放性损伤时,因心脏器官严重受损,流血过多,造成休克迅速死亡。腹部闭合性损伤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当脏器损伤时伴随出血性休克。

  1.腹壁损伤

  无论是腹壁的开放伤还是闭合伤均同时有腹壁的损伤。对于腹壁本身的损伤按照软组织伤的处理原则,加以包扎处理即可。关键在于是否合并内脏损伤,而在现场对于闭合性腹壁伤是否合并内脏损伤是很难判断的。

  腹壁开放性伤常有肠等脏器突出,此时不可送回腹腔,由医院进行处置。现场急救时,可用纱布等干净布敷盖突出的脏器,或用干净的饭碗盖住,防止脏器干燥。如果肠内容物从裂伤处溢出时,可用干净线将穿孔处系上,以防腹腔受到污染,引起急性创伤性腹膜炎。

  包扎时可用腹带包扎。

  2.腹腔脏器损伤

  腹腔脏器损伤主要是胃、肝、胰、脾、肠等的损伤。胃损伤多是因为上腹部直接受外力撞击所致。轻者可仅有胃壁损伤。重者胃破裂穿孔甚至完全断裂。由于解剖位置关系,胃损伤常合并肝、胆、胰损伤。

  胰腺位于腹膜后,当挤压、撞击到腹部时,胰腺受到挤压极易致伤。特别是外力集中于脊柱的右侧方,常合并有十二指肠、胆道、肝脏损伤,后果严重,死亡率高达70%左右。如果外力作用于脊柱左侧方,往往合并有脾破裂。胰腺受伤后,除严重创伤所引起的出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外,并伴有创伤性急性胰腺炎。此外,当胰酶外溢及激活后,常导致严重的腹膜炎、循环衰竭-和肾功能障碍。

  凡是上腹部冲撞受伤后,均应考虑到胰腺损伤的可能性,胰腺断裂或合并有大血管伤时,多有明显的腹部体征;而单纯的胰腺挫裂伤有时仅有轻度的上腹部不适,或轻度腹膜刺激症状。因为胰脏损伤早期体征可能不明显,极易忽略,而且胰腺损伤的治疗难度又较大,死亡率较高,所以在现场急救中要充分引起重视,千万不能因为当时体征不明显而不送医院诊治,以至于死亡。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质脆、结构复杂,血液循环丰富。严重的肝挫裂伤,尤其是伴有多处。多脏器伤的伤者,死亡率很高。开放性伤所致的肝外伤,症状明显,腹部闭合伤时,对肝脏是否有损伤的判断是很困难的。因为有的肝损伤症状不很明显或事故发生与症状出现会间隔较长时间。

  脾破裂的症状是可出现全腹疼痛,尤其是以左上腹比较明显。伤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在交通事故中,肠破裂也时有发生,如撞击腹中部时,小肠被迅速挤向脊柱被挫压而破裂。作为腹部损伤,其症状因伤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都有腹痛或伴有恶心、呕吐、腹肌紧张等。当腹部脏器损伤大出血时,由于腹腔积血多,腹部有不同程度的膨胀、隆起。在事故现场是无法急救的,要设法尽快送往医院。对于腹部损伤的伤者,应使其处于仰卧位,膝部处于半屈状态,以减少腹部紧张。

  六、交通事故中脊柱、脊髓损伤及现场急救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伤者脊髓受损伤会产生截瘫。截瘫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大类。完全截瘫时受伤平面以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消失,不完全截瘫时受伤平面以下还保留有部分感觉能力。在事故中,伤者在脊髓受伤后,有一个脊髓休克期,受伤平面以下脊髓反射暂时减弱或消失。一般脊髓损伤平面越高,伤情越重。枢椎骨骨折脱位造成脊髓损伤时,呼吸肌可能全部麻痹,伤者有窒息死亡的危险。颈椎部位脊髓损伤可造成高体位截瘫。胸脊髓受伤,会造成下肢截瘫。

  脊柱伤后受伤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畸形、血肿、有压痛。由于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消失,因此据以判断损伤的很多症状和体征与脊髓正常不同,如由于痛觉消失,伤者不能提供损伤后的疼痛部位;腹部脏器伤者,不感到腹痛。对于陷入昏迷状态的颅脑损伤者,判断有无合并脊髓伤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交通事故现场只能根据疼痛畸形部位和功能障碍对伤者伤情作出粗略的估计。现场救助的目的在于防止加重损伤,安全而迅速地把伤者送往医院救治。所以凡是怀疑有脊柱、脊髓损伤者,一律要按脊柱骨折处理。如图8—1所示,在搬运伤者时,要有3~4人,并由一人指挥,动作轻柔,协调一致,平起平放,切勿使脊柱前后晃动或扭转,以免损伤或加重损伤脊髓,切忌一人抬上身,一人抬腿或从驾驶室、车厢内将伤者拖曳出来。运送伤者要用硬板,如不得已使用软担架时,伤者应俯卧。

  颈椎活动度大,关节面近于水平,易发生脱位。受伤后,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能随便搬动。在运送伤者时,急救者应用双手托住伤者枕部及下颌部,并略加牵引,其他人员托住肩背、髋及下肢抬至硬板担架,然后用沙袋、服装等固定伤者头颈部,再送,往医院抢救。

  七、交通事故中骨盆及其脏器损伤及现场急救

  在交通事故损伤中,往往因为碰撞、挤压和摔跌而骨折。如果车轮辗轧过下腹部及骨盆,则造成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并使膀胱、尿道等损伤。

  骨盆骨折的判断并不困难,伤者局部疼痛、肿胀,软组织擦挫伤,皮下血肿。表浅部位如髂嵴、耻骨联合等处有时可以摸到骨折断端或裂缝。当骨折后发生扭转变形时,骨盆会倾斜不对称。

  骨盆和盆腔脏器损伤,会造成严重的内出血。盆腔脏器和骨盆血液循环丰富,有髂血管沿盆壁而行,盆底有大量密集血管丛。骨盆骨折,特别是猛烈冲撞和碾轧造成多处骨折,盆腔脏器伤及盆底静脉丛撕裂等,短期内即可形成巨大的腹膜后血肿,产生严重出血性休克。如果髂血管破裂,出血难以止住,多因出血过多或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同时骨盆骨折和盆腔脏器损伤的并发症非常严重。因伤后尿外渗或大便污染所致的并发症有盆腔蜂窝组织炎、盆腔脓肿、直肠周围脓肿,甚至气性坏疽;有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肺部并发症,诸如肺炎、肺栓塞、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等;尿路感染,、败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也可发生。所以在对骨折加以固定后要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八、交通事故中四肢骨和关节损伤及现场急救

  四肢骨和关节损伤包括四肢骨骨折、关节伤和脱位。

  骨折的症状有局部肿胀、疼痛、压痛、肢体出现缩短,经常容易形成角或旋转等畸形,活动受限。骨折端互相摩擦时发出骨擦音。

  四肢骨和关节伤是交通事故中的常见损伤,在现场急救处理时首先注意防止休克,并注意复苏和致命的合并伤处理。而防止休克的最好办法是及时止血和固定,然后再送往医院诊治。例如,有一股骨干骨折的老年伤者,在现场并无其他致命伤,就是因为对伤肢没有采取固定,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由于路面状况不好,过于颠簸,等送到医院已死亡。这就是骨折端疼痛刺激加重了休克病情的结果。

  因此,在事故现场急救时,要想方设法利用能够利用的器材做临时性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还要做好临时性止血和防止感染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可用干净的布料覆盖伤口,外加绷带加压包扎,既可保护伤口,又可达到止血的双重目的。对露出皮肤外的骨折端,原则上不宜送回原位,以免把污染带进深部。

  现场急救时,残肢断面应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衣服等加压包扎,尽量少用止血带。如果加压包扎不能控制出口,必须使用止血带时,应严格按照止血带使用规定进行。断肢用无菌巾或干净单子包好以免再污染。如估计送往医院的时间较长,尤其是热天,可将包好的断肢放入塑料袋周围用冰块降温,以减缓组织细胞的变性和防止细菌繁殖。但是务必注意不能让冰水渗入断肢组织,更不可将断肢放人酒精等任何一种液体中浸泡,也不能采用热水袋保温等错误措施。在事故现场也不能只顾抢救伤者,置断肢而不顾,任其浸泡在污水、油污之中,这对于断肢的救治是十分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有害的。

  对不完全断离的肢体,应当使用夹板固定,以免在转送医院途中增加损伤。

  如果当地没有可能进行断肢手术,需要转送时,要选用最快速的交通工具,并与有关医疗单位联系,做好准备,以便伤者到达后立即进行救治。

  九、交通事故中挤压伤和皮肤撕脱伤及现场急救

  1.挤压伤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变形,乘车人被挤在变形的车中,或者车辆碰撞建筑物,建筑物倒塌后将人挤在废墟中,都会造成挤压伤。挤压伤一般都伴有皮肤擦伤、挫伤、骨折等,但也可能不立即出现严重症状。

  由于伤者从挤压,中解放出来后,有时无明显严重症状,有的还可步行,所以常常认为伤情不重,等到受压肢体肿胀,少尿或无尿,血压下降时,病情已很危重,死亡率很高。

  创伤性窒息是某些胸部挤压伤后的特征性综合病症。表现为面、颈、上胸、及肩部皮肤出现青紫,创伤性窒息往往是严重胸部闭合伤的一部分,因此虽然其本身并不需要特殊治疗,数日之后皮肤的青紫色即可逐渐消退,但是也应该送医院诊治。

  对于四肢受挤压的伤者,在解除压迫后,应该用夹板等固定伤肢,嘱咐伤者不要做不必要的肢体活动或按摩,以免坏死肌肉释放出大量肌红蛋白,组织毒素吸收到血液中,诱发和加重全身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不要抬高伤肢,不要加压包扎,不要上止血带,如果伤肢出血应作局部止血,也不能热敷,最好暴露于凉爽空气中或作轻度冷敷。然后用担架抬运,尽快送往医院。

  2.皮肤撕脱伤

  在交通事故中,皮肤撕脱伤可能发生在头部、手足或四肢,一般合并有挫伤或挫裂伤。头皮撕脱伤在少数情况下发生在骨膜与帽状腱膜间的帽状腱膜下疏松组织,但一般合并有颅骨骨折和脑损伤。而四肢由于车轮碾轧可在深筋膜下、肌肉层,甚至沿骨膜撕脱。伤后可能伴有大出血,伤者会休克。

  在交通事故现场,对皮肤撕脱伤的抢救,由于常合并有其他损伤,首先应注意有无危及伤者生命的情况,如窒息、大出血等,迅速加以处理,然后进行局部包扎止血。无论头皮、四肢或躯干的撕脱伤,经加压包扎后一般可以止血。如果深部撕裂伴有出血,应考虑有大血管断裂,经适当包扎后仍不能止血时,可考察采用止血带,但应注意作好标记与记录,迅速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如果撕裂的皮肤尚未完全断裂,包扎时可略加铺平。如果皮肤已完全断离,应注意将撕脱的皮肤从现场找出来,用消毒巾或干净布包好,随同伤者送至医院,千万不要抛弃。如果估记送往医院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天热时,可将撕脱的皮肤盛入干净的塑料袋,排除袋内空气,用线将袋口扎紧,然后放人有冰块的冰桶或容器中将桶盖盖紧,迅速随伤者送往医院,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切忌把皮肤浸入消毒液、盐水或冰中。因为这样做会使皮肤的生命力大大减低,不能再供植回原处使用。

  十、交通事故中烧伤及现场急救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碰撞了汽车油箱部位,或者由于事故形成燃油外泄遇明火等原因造成火灾,往往造成乘车人被烧伤。烧伤不是皮肤损伤,当烧伤面大于20%时,可引起多个系统脏器的功能紊乱,常会危及伤者的生命。

  1.烧伤分类

  (1)烧伤伤情的轻重在早期与烧伤的面积关系较大,晚期则受烧伤深度的影响较多,烧伤深度共分为3度,Ⅱ度烧伤可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

  Ⅰ度烧伤损伤仅及于皮质下层,局部潮红和轻微水肿,表面干燥,伤部有烧灼不适的感觉。

  浅Ⅱ度烧伤损伤深及部分的基底层伤部潮红、水肿,有水疮形成。水疮破溃后,创底湿润潮红,有剧痛。

  深Ⅱ度烧伤基底细胞层大部毁损,但毛囊及汗腺的上皮细胞仍存活。

  Ⅲ度烧伤全层皮肤毁损,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干燥如皮革样。

  (2)根据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可将烧伤分为4类:

  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发生烧伤休克和烧伤败血症的机会很小,可不必住院治疗。

  中度烧伤。总面积为11%~30%,或Ⅲ度烧伤在10%以下,除创面积大外,引起的生理紊乱也较大,有发生烧伤休克和败血症的可能,应住院治疗。

  重度烧伤。总面积为31%~50%,或Ⅲ度烧伤为1.1%~20%o烧伤面积在30%以下,但有下列情况的,也属重度烧伤。这类伤者发生烧伤休克和败血症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极大。

  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

  ②合并有其他创伤。

  ③中、重度呼吸道烧伤。

  ④面、颈、手、足、会阴等特殊部位的深度烧伤。

  ⑤深达肌肉、骨、关节、内脏、大血管的烧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在20%以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烧伤休克,败血症的危险性也极大,死亡率较高。

  2.现场急救

  在交通事故现场应当迅速灭火,使伤者尽快脱离现场。

  衣服着火时,要自己迅速脱掉衣服或就地滚动灭火,他人可用水浇或用棉被、大衣、毛毯等覆盖着火部位。在着火现场力戒奔跑、喊叫或用手扑打火焰,以免由于空气流动助火燃烧,引起头面部、呼吸道及手烧伤。汽油等燃油着火,不可用水救火,要用专用灭火器灭火。

  烧伤创面不要涂布红汞、龙胆紫一类有颜色的和其他有刺激性或油性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可用无菌敷料或 干净的衣服、被罩覆盖。伤者口渴时不可过多饮淡水,要饮用含食盐的水。然后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在用汽车运送时,因行车惯性问题,途中伤者尽可能和汽车的行驶方向相同,或头在后,脚在前以免造成翻滚。上下楼梯时,不要头太高于脚,以防脑贫血。

  十一、交通事故中冻伤及现场急救

  在严寒地带发一见钟情都是前世孽缘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车辆救助或伤者救助不及时,都有可能使乘车人冻伤。冻伤后,伤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一般可将冻伤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从苍白色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然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皮肤全层冻伤。局部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疱出现。

  三度冻伤: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都被冻伤。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且有较剧裂的疼痛。

  四度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

  对于局部冻伤的伤者,如果是一、二度冻伤,只要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外敷新霉素霜,用无菌纱布包扎,如有水疱的剪破疱皮,放出渗出液,一般几天之后即可痊愈。如果是三、四度的重度冻伤,现场急救处置是否及时和正确,关系到伤者治愈后有无伤残,而且关系到是否并发症,甚至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因此要正确掌握急救的要点。

  在事故现场,应迅速脱离受冻现场,及时进行初步急救治疗,防止继续受冻。发现冻伤患者后,要抓紧时间立即用棉被、大衣、毛毯保护冻伤部位,迅速将伤者护送到温暖的室内,室内温度要求20~25℃左右或直接送往医院。

  在高寒地区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一时得不到外来的救助,一旦遇到寒流袭击,要迅速寻找临时避风处或进入车内,而后就地缓缓活动,切忌怕冷畏缩不动。在救助冻僵伤者时,由于伤者身体僵硬,搬动时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组织折断、扭伤。迅速脱去伤者的潮湿衣服和手套、鞋袜,进行全身浸浴复温,水温与时间条件都和局部受伤复温相同。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伤者,要进行复苏措施,不可轻易放弃抢救。

  十二、交通事故中溺水者的急救

  在交通事故中,不乏车辆坠人河中,乘客等溺水。

  溺水时大量水分或泥沙、杂物经口、鼻进人肺,可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或可在溺水后,人体受到强裂刺激引起喉头痉挛,空气不能进入呼吸道,造成急性窒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骤停而死亡。

  因此,在车辆落入水中时,车内人员切勿惊慌,应迅速判断水底和水面的方向,估计、水的深度,判断水是否会淹没车体。如果水较浅,车厢没有被淹没,应等到车辆稳定后,再设法从安全的出处脱离车辆;如果车厢将被水淹没,或正在下沉当中,不要急于打开车门或车窗。因为,车厢内外压力不同,车厢未进满水前,车门是难以推开的,此时如果推开或砸碎窗玻璃水柱向内灌注,人也无法爬出车厢。同时车厢有一定的密闭性,水进入车厢后,在车厢上层会有一定量的空气供使用。所以应立即选择好准备脱离车厢的出口,深吸几口气,做好憋气潜水的准备,从容地等待水将车厢灌满。当车内和车外水压基本相等时,或水将淹没头顶时,再深吸一口气,破窗或推开车门潜游而出。

  其他抢救者遇到车落水的情况,下水抢救前,最好脱去衣裤,如果来不及,也要赶快把口袋翻出来,避免进水增加身体质量。

  抢救者应游到溺水人的后面,用一只手从后面托着他的头或颈,把头部托出水面。抢救者不要游到溺水者的前面,这样容易被溺水者抱住,连自己也易于下沉。

  把落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及呕吐物,使呼吸道通畅。通过清理后,看溺水者是否需要吐水,必须视情况而定。吐水是利用头低脚高的体位使呼吸道及消化道内水分被引流出来。方法之一是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将头部垂下,然后用手平压背部,使水流出。另一种方法是抢救者用双手抱起溺水者腹部,使头部下垂,也可以使其将水吐出。

  但不能过分强调吐水而耽误人工呼吸,或为了尽快进行人工呼吸而不注意清除呼吸道内的水分。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是溺水抢救工作中最重要的措施。当溺水者抢救上岸后,清除口、鼻中异物使呼吸道畅通,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还应进行心脏挤压。当溺水者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活动其四肢,并作向心性按摩,以促使血液循环的恢复,然后应迅速送往医院继续抢救。因为溺水者大多都有严重的复杂病理心理变化,复苏初步成功不等于抢救成功。所以必须送往医院继续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治疗,才能使抢救工作获得最后的成功。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