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井人_生活文章
65年的春天,农历四月八,良井人有个小节日,农忙之时,弄餐酿豆腐吃,打打牙祭,毕竟年过了那么久了,端午又没到,一年盼望的,就是这几个节,跟家里的余粮一样掰着指头是可以数过来的。
那年的四月八,小陈步行回到家,连日的阴雨,他家的田地又被淹了,吃穿无度。一家人,还有众乡亲,无不唉声叹气。大家都不去食堂,大锅饭实在吃无可吃,没办法,捋几把豆苗,浸青,纤维粗,吃下去搜肠刮肚。日子就是这样熬着,已经有人饿死了,有点远亲的,开始给南洋香港的亲友写信,寄点食品过来吧,钱就不要了,非常饿啊。良井,离淡水不远,有些人已经朝那个方向涌动了,越来越多,良井人拖儿带口,举家南迁,因为,良井已经没法活下去了想象类作文。至此,大逃港的浪潮形成了,弹丸之地香港,那一年接圣诞节的习俗纳了很多广东人,省港旗兵,开始像电影那么好看了。
小陈实在太饿了,青黄不接的年代,政府没有能力救灾,连外逃的国民,他们都追不回来,直到周恩来过来监察,外逃的乡民才是一卡车又一卡车被拉回原籍地。小陈是学校的团干部,但是饥饿面前人人平等,学校无法开课,住校生都跟着老师,在高山上偷偷种地呢。小陈成绩是很好的,再读一年,他可以高中毕业了,在当时在当地,他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了,供销社是当地政府的粮食部门,高中毕业,小陈就可以入职,成为国家干部的一员。可是这饿,是要人命的,父母姐妹,个个面黄肌瘦,三年自然灾害,直至65年,后遗症一直存在。
跟当年的客家人下南洋一样,小陈决定逃香港。那里,他叔叔在做着苦工,但起码不饿肚子。你的学业不要了?团干部不当了?父亲问他。母亲也劝他,好好再熬一年有关冬天的作文,明年就有国家的分配。孩儿立志出乡关!他没要父亲给他的仅有的两张粮票,抄了叔父的地址,他直奔淡水而去。
淡水有个风记住了花香避风塘,那年夏天的渡口曾经很热闹,现在已经安静了。中央已经派人封锁了各个出港口,警犬在海岸上奔袭,警察和民兵在海上巡逻,发现可疑人员,可以按特务处理!小陈出不去,一不会泅水,二叫不到船,因为岸边根本就没船。
他曾经想回去,毕竟父母的话有道理,学校也是他的求学之所,无奈,一家人都挨饿,不如走一个减轻父母负担。他这样想,也继续在海边寻找破绽,他一定要去香港。晚上,他到了澳头,发现海面上还有一排渔村,是疍家佬,水上人家,看见小陈涉水过来,大家都提高了警惕,牌也不打了,小陈斯文,给人一种公安卧底的感觉,疍家佬对他敬而远之。小陈意志坚定,天天来,饿了,跟着他们打打鱼,换一顿饭。他发现,疍家渔民的生活不错,有鱼吃,政府也少管他们,可以自由往返大陆和香港海域,他们手里,有时髦的收音机,打渔归来,把船离岸远点,就可以收听香港电台。端午快到了,渔季,疍家可以到香港卖水产,小陈哀求,把我带到香港,我叔叔会给你钱的。疍家开口一千二港币,要是没有,就跟着他们回来,做一世的疍家,做疍家多好啊,起码不会饿着,小陈破釜沉舟,为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多年后,他还为自己这次的勇敢叫好。
疍家把他藏在渔船最底层,盖上帆布,舱底还有未晾晒的咸鱼,海水味鱼腥味让他想吐,底舱又缺氧,他熬着,他心里有伊甸园,香港!船终于起了帆,驶向公海,国境线上,他看见两艘国家的军舰,游弋在海上。
他终于还是来到了香港,叔叔的港币让疍家满心欢喜。小陈换了三次身份证,改了三次名,终于成为香港市民。65年,包玉刚的港船驶向西方,李嘉诚开始卖着塑料花,香港,东方之珠,开始耀眼。大陆,沉沦在文革里。很快,小陈娶妻生子,拥有自己的产业,他是有钱的侨民了,给家里寄海产寄大米,当然,还有钞票,他救了全家人。他在香港拥有三套房子以后,跟叔叔漂泊到加拿大,搞中餐,最后,开了好几家连锁酒店。眨眼间,他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大了,在菲律宾开工厂去了,儿子接手了他的产业。他现在已经是老陈了,半年在加拿大,半年在良井,这里,毕竟是他的根,乡音未改。他学会了流畅的英语,他见识了外国的民主,西方的繁荣,也知道民主的无奈。最人生励志格言让他感叹的,中国经过改革,富强了,竟然超越了他所在的加拿大和近邻美国,以及他常去的法国、新加坡、日本等等。中国,用短短三十年,让全球尊敬,只有游历过其他国家,才真切感受进步之大,成就之辉煌。他更爱他的家乡,爱良井,爱中国,这里,有他未完的学业,以及当年饿的刻骨。叶落归根的老人,很幸福,我说,80、90后最苦。他说,60年代,战争远去,建设未到,人在漂着,没有用武之地,才是真的苦。但是他感恩时代,他是活着的历史,他也是时代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