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四方_家庭教育

时间:2024-11-11 17:27: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经常听到一些同事这样抱怨:“这些八年级的孩子真不好管,他们好像总是故意挑战老师的权威,有时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就能引起全班同学长时间的大笑、起哄、嘲笑老师等现象,真不知道该拿这些孩子怎么办!”

  与此不谋而合,家长们更是拿这些八年级的孩子没办法,曾有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我家孩子到了八年级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说,他还学会了撒谎、打架、谈恋爱……感觉一不小心他就会走上弯路,但我们好心帮助他,他却不领情。”

  的确,八年级是一个“多事之秋”,孩子变好变坏往往就在这一时期。在多年担任初中班主任的过程中,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八年级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是矛盾与纠纷最多的时期,也是初中最危险的时期。

  在八年级,大多数孩子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许多原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成绩开始大幅下滑;许多原来 遵守纪律、积极与老师配合的学生,开始变得有对抗情绪、有破坏行为;很多原来不是很优秀的孩子,更是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自卑、抑郁、放弃自己等心理问题…… 因此,很多教育界专家把孩子在八年级出现的这些问题,形象地称为“八年级现象”。

  其实,在我看来,孩子们出现这些“八年级现象”是很正常的,这是由于八年级孩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不再是对世事懵然无知的儿童,但他们的心智也尚未成熟,因此心理的变化和身体的发育会给这些孩子带来很多的困惑。在这段困惑期,他们很容易就会学习精力不集中、早恋以及沾染上抽烟、喝酒、看黄色书刊等不良习气。

  例如,这些进入青春期的八年级孩子,由于对“性知识”的了解很少,他们会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和变化感觉很迷茫,当然,他们又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很 强烈的需求。在学校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多数的家长又羞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因此大多数的孩子会依靠黄色网站、黄色书刊等渠道获取“性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其次,八年级的孩子少了七年级孩子刚刚进入初中时的羞涩感,也没有九年级孩子的升学压力,因此在学习方面他们很容易松懈。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学 习很好的孩子升入八年级,成绩突然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八年级,孩子有相对较多的时间来张扬、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很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举个例子来说,到了八年级,大多数的男孩子会一改自己在小学,或七年级时楞头楞脑的毛头孩子形象,他们开始变得爱打扮,头发经常梳得光光的,衣 服鞋帽开始讲究品牌。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为了追求“个性”、“与众不同”,开始沾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我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在初一时还在班级 前几名,但上了初中后变得爱打扮、讲“个性”,成绩直线下降,到了九年级时,基本上已经进入了等待花开的日子“差生”的行列。

  第三,到了八年级,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因此这段时期也是他们心灵最易受伤的时期。八年级的孩子对中学已经很熟悉、对小学已经疏远 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希望他人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在 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面对的现实是:沉重的学习负担、老师不信任的眼神、家长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封闭心理开始表现出来,他们 上课走神、经常会说自己很孤独、写日记、自己的事情不愿让别人知道、给自己的抽屉上锁等怪异行为。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很明显的逆反行为,如故意与老 师和家长对着干等。

  如果在孩子升入八年级之前,家长们了解了孩子将要发生的这些变化,相信家长们就能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了。当然,家长们也能提前采取措施来预防孩子向不好的方面发展,或者采取措施引导孩子改掉某些不良习惯。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帮助八年级的孩子顺利渡过这个“多事之秋”呢?

  方法一:给八年级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八年级之所以成为“多事之秋”,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由于孩子与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在学习还是 生活上,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总会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强烈希望家长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然而 大多数的家长却并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

  他们要么仍然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八年级的孩子,过多地参与孩子的事情,如规定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等;

  要么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如孩子放学后稍微晚回家一会,家长就盘根问底地打探孩子的行踪;

  要么总是打击孩子,孩子刚刚买回一件自认为很“酷”的衣服,家长就会夸张地冲孩子大呼小叫:“你穿的什么奇装异服,赶紧给我脱下来!”

  ……

  也许在家长看来,这些作法都是为孩子好,然而在孩子看来,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自我意识极强的青春期,任何一个孩子都 不能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关闭心门,要么专门与家长对着干,这些都会造成孩子与家中秋节作文200字长之间的沟通障碍。

  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沟通障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它只会助长这些八年级孩子的不合作行为,或者是逐渐把孩子向逆反的道路上一点点推进。

  那么,家长们如何才能与八年级的孩子畅通、有效地沟通呢?每当八年级孩子的家长这样问我时,我都会为他们开一付“灵丹妙药”——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行为。

  也许有些家长会对我的这个方法产生怀疑,“仅仅是理解和尊重他们,这些八年级孩子的叛逆行为就能得以有效制止吗?”

  是的,如果家长能够做到理解和尊重这些八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叛逆行为不但可以得到制止,而且家长很容易就会赢得这些孩子合作。

  在教八年级的时候,我曾接触过很多家长们所谓的“坏孩子”、“问题孩子”,但在我的尊重和理解之下,大多数的坏孩子都进入了好孩子的行列。

  林衡曾经是八年级一班“最坏”的一个孩子,给老师调皮、捣乱不说,他还经常故意损坏班上学习好的同学的东西。在发现这个孩子的这些坏毛病之后,我没有批评他,更没有惩罚他,而是用理解和尊重赢得了他的信任,从而让他对我说出了心里话。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破坏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的东西?”

  他说:“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瞧不起人,我要让他们不舒服一下。”

  真的是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瞧不起人吗?其实更多的还是林衡嫉妒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他也想像那些同学一样学习好,但一时间又达不到,因此只能用破坏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的东西,来发泄一下内心的失落感。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这样对林衡说:“原来你是想成为学习好的学生呀,只不过你误解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林衡疑惑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其实要想学习好并不是很难,老师来帮助你。”林衡更加疑惑了,有点感动又有点惊奇地看着我。

  “你不是对数学很感兴趣吗?只要你加把劲儿,你的数学成绩绝对不会比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差。等数学赶上来之后,再冲击学习语文、然后是英语……一科科地突破,你的成绩很容易就会赶上来。”

  最终,通过努力,林衡不但改掉了那些坏毛病,而且很快就进入了“好学生”的行列。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正处于青春期的八年级孩子更是如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一定要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坏孩子”,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逼”出来的。

  是的,很多家长喜欢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总是摆出“我教你怎样做”、“你必须这样做”的架式来教育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结果只能是 “逼”着孩子不与自己合作、逼着孩子叛逆。就像上面事例中的林衡,如果他的家长试图用惩罚的方法来制止他的坏行为,那林衡的这种坏行为只能是愈演愈烈,只 会铸就教育的失败。

  通过多年与八年级孩子的接触,我发现了这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样一个问题:不管孩子的表现多么的恶劣,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很强的上进心,就像上面的林衡一样, 他不喜欢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但他又强烈地想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因此,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的批评和打击,而是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把 他们的上进心激发出来。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八年级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坏行为,往往是因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并且不知道如何向外界寻求 帮助,于是便以一种叛逆的形式发泄出来。在这时,他们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需要家长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逃离“坏孩子”的深渊。

  方法二:不要马上反驳八年级孩子

  八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心理极强的青春期,他们已经拥有了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尤其不喜欢听到他人反对自己的声音。 因此,不管八年级孩子的观点有多么的可笑、八年级孩子的行为有多么的幼稚、八年级孩子的表现有多么恶劣……做家长的也不要马上反驳他们,而要用下面的话来 代替反驳的话语:

  “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吗?”

  “能告诉我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

  “你希望爸爸妈妈帮你做些什么?”

  ……

  八年级的孩子拥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在进一步地完善,但在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或接下 来要做什么。有时他们会很随意地就提出一种观点,但如果家长马上就对他们所提出的这种观点进行反驳,那孩子就会越来越坚持这种观点,进而使本来是很随意说 出的一个观点,转变成了孩子的真正观点。

  所以,当孩子说出自己随意的观点时,家长不应马上反驳他们,而是要对孩子提出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这样,就能帮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从而做出理智的决定。

  一位家长曾这样介绍他的育女经验:

  一天,我正上八年级的女儿突然告诉我:“爸爸,我要把头发染成火红色。”听到女儿宣布这个消息,在惊奇的同时,我感到有点气愤,并且一直在心里抱怨:“现在孩子的想法真是无法让人理解。”

  但为了弄清孩子的想法,我隐藏了自己的不满,装作很平静的样子对孩子说:“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你能告诉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

  “中国奥运会金牌数目世界第一,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中国祝福,所以我想把头发染成与中国的国旗一样的颜色。”

  我强忍着想大笑的冲动,用微笑的表情对孩子说:“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动运员都很少有你这样的创意。就拿奥运现场的那些礼仪小姐来说,她们头发的颜色和发型就很传统。”

  “爸,这你就不懂了,那叫有中国特色。”孩子很认真地说。

  “那你把头发染能红色,人家会不会不把你当作中国人呀?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中国人真自豪,可不能被别人误认为是外国人。”我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与女儿说话。

  女儿认真地想了好一会儿,突然对我说:“我还是先不考虑染头发的事情了,免得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外国人!”

  看看,我就是这样使女儿放弃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

  在八年级孩子的头脑中,总会“蹦”出很多奇怪的想法,往往他们不经过思考,头脑一热,就会宣布要实施这些想法。在这时,如果家长拒绝他们,他们 反而会坚持。但如果家长都能像上面的那位家长一样,先赞同并欣赏孩子的这种想法,然后通过分析,让孩子认识到他们想法的不合理性,到那时候,一般不用家长 直接拒绝他们,他们就会主动放弃这些奇怪的、不合理的想法。

  另外,也许家长们都会有感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甚至是过分的要求。其实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真的要去实现这些要求,而是 通过这些要求来试探父母,通过父母的反应来判断父母是否真的在意他们、尊重他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做家长的更不能直接反驳孩子了。

  方法三: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八年级的孩子:

  “这孩子头脑很聪明,但这聪明就是不向学习上用,整天想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孩子就像没长脑子一样,做什么事也不知道思考!”

  “这孩子总是很粗心,就凭他这粗心劲儿,他也考不上重点高中!”

  ……

  其实家长这样评价孩子,是给孩子贴标签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往往会使孩子放弃努力、放弃改变自己,从面真正承认家长给他们贴的这种“标签”。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做事总是很鲁莽,同学叫他去打架,他从不思考,跟着就去打,因此惹出了很多麻烦。我曾多次劝他,做事情之前要用大脑思考一下,但他好像总是听不进形容眼睛去,总是理论学习心得在重复这样一句话:“我像我爸爸一样鲁莽。”

  听他这样说,我感到很惊奇,于是我决定去他家做一次家访。见到他的父母,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了。原来,孩子爸爸的性格确实很 鲁莽,而孩子的妈妈又整天抱怨孩子:“你像你爸爸一样鲁莽!”“真是遗传呀,我看你这种鲁莽的性格是改不掉了。”……这样的话听得久了,孩子的性格变得越 来越鲁莽。

  父子之间的性格确实有遗传的因素,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在给孩子贴“鲁莽”的“标签”,那孩子就会对这种“标签”深信不疑,进而他的性格只能是越来越鲁莽。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都有改正自己坏毛病的欲望,相信上面的那个孩子也不例外。当老师或同学提醒他性格很鲁莽时,他一定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但如 果家长一直在他耳边唠叨:“你总是很鲁莽”、“你的鲁莽是遗传的你爸爸的性格”……那孩子就会彻底承认这种性格,想改掉这种坏毛病的欲望也越来越小。而 且,当有人劝他改正这种鲁莽的性格时,他甚至会这样反驳别人:“我的性格是遗传的我爸爸的,是改不掉的。”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推托责任。

  任何负面“标签”的作用都是这样的,它会使孩子承认这种负面“标签”,甚至以这种负面“标签”为理由来推卸责任。因此,在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能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当然,正面的“标签”是对孩子有激励作用的,例如,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很细心”、“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样,孩子也会承认家长所贴的这种“标签”,进而也会为实现这种“标签”而努力。

  方法四:巧妙运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八年级的孩子正值青春期,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最强烈的,他们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不顺心,或是自己心情不好等,就与父母对着干。

  对待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不要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怪异行为,或逆反心理而感到惊奇,而是要理解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家长们甚至还可以巧妙运用一下孩子的逆反心理,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运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装“傻”,例如,孩子对上网有点迷恋,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妈妈也想赶潮流,也 想学上网,你教教妈妈吧!”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但家长们接下来会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你慢慢对上网产生兴趣了,孩子对上网的兴趣却越来越 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孩子上网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的不同点,如果上网也变成了父母的一种爱好,那孩子只得自愿放弃这种爱 好。

  我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八年级的孩子:

  她是一位有名的“王菲迷”,她的房间里贴满了王菲的照片、宣传画;电脑里全是王菲的歌、王菲的电影;不仅这样,她还模仿王菲的发型、穿衣服的风格;一听说王菲在某地开演唱会了,她即使没有办法去演唱会现场,也要旷课在电视上看现场直播。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她的妈妈十分着急,于是向教育专家求救。教育专家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提了一个建议,让她也装作“王菲迷”。于是妈妈也模仿起了 王菲、听起了王菲的歌、看起了王菲的电影……结果女儿很快就把王菲的照片收起来了,也不再模仿王菲的造型,并且一听到妈妈放王菲的歌她就很烦,“怎么又是 王菲的歌呀?妈妈,你就不能换换口味吗?”

  看,这就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需要与父母有区别,这也是他们逆反情绪的表现。当这个孩子的妈妈知道孩子迷恋王菲时,如果妈妈强制着孩子 不去“追”王菲,那孩子肯定会想:“妈妈不让我喜欢王菲,我偏喜欢,看她能拿我怎么办?”而且对这种“与妈妈对着干”的游戏会越玩越起劲儿。

  但如果妈妈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消失,就像游戏失去对手一样,孩子最终也会放弃这个没意思的游戏。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写作网母婴知识栏目。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