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和预防措施_硕士毕业论文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英文名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由巴里・高一语文;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二人发现,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 μm,宽0.5~1.0 μm。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1-4]。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达40%~90%,通常在儿童期感染,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有侵入性方法如细菌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等,亦有非侵入性方法如脲呼吸试验、抗体检测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机制涉及细菌本身毒力因子、细菌黏附与定植、宿主炎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情况复杂。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根除细菌的抗菌疗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一、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往往是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和胃癌,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根除HP后症状可获得较显着改善。据全国HP科研协作组的成员单位负责人叶教授介绍,长期HP感染可触发一系列胃黏膜的改变,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加上宿主自身的因素,有些人最终可导致胃癌的发生[5]。
二、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
一个妈妈四个爸爸2.1呼气检测仪检查 这是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最先进设备之一,不需插管,只须轻轻吹一口气,就能查出胃病致病"元凶"幽门螺旋杆菌的喜事作文感染例。简便、快速、准确性高、无创伤
2.2免疫学检测 通过测定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被动血凝测定、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合吸附测定等。
2.3细菌的直接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三、传播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幽门螺旋杆菌污染的食物均可造成传染,比如:共用餐具、母亲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婴儿,甚至与感染者深吻等也可能导致传染。此外,饭前、便后洗手也是减少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方法。如果发现自己有感染,家人的感染机会也会增加。一旦证实家人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必要时可以同时治疗[6]。
四、预防措施及应对
4.1 HP阳性者要及时就医、及早治疗 Hp阳性的患者发现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①自己本身的胃部症状得到控制,②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继续传染给他人的几率。Hp阳性者,强烈建议家人来检查,避免交叉感染,导致反复感染。
4.2要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家庭分餐、碗筷注意消毒,单独使用。幽门螺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患者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中国有不少婴幼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南京曾有1岁多的孩子得胃病住院的事,后来查明是奶奶喂食时习惯用嘴吹凉食物,甚至先将食物放在嘴里嚼碎后再喂孩子,从而把自己的胃病传给了孙辈。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的缘故[7-8]。
4.3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大国,它成为众多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元凶,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有赖于大家对HP的感染提起足够的重视,只要大家能够正确认知、及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防控和治愈的[9-14]。
参考文献:
[1]李颖波.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5,.
[2]赵保民,赵曙光,李慧艳,等.益生菌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
[3]龚芳红,贺松,张德纯,等.描写老师的段落国内益生菌制剂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
[4]刘雄,李兵,任佳,等.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7,.
[5]程丹颖,戴宁.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国外医学,2005,.
[6]张万岱,徐智民.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价与诊断标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
[7]戴自强,周力,杨敏贞,等.贵阳市1638名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
[8]张志坚,刘玉杰,李智,等.东莞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初中作文精选菌感染的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
[9]陈肖肖,欧弼悠,尚世强,等.浙江地区小儿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变异性研究[J].浙江医学,2003,.
[10]王素兰,张乐玲,温方红,等儿童慢性胃疾患血清抗HP-IgG测定[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
[11]万毅,徐勇勇,薛富波,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聚集的Meta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
[12]贾立英,董声焕,张艳玲,等.13C呼吸试验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华儿科杂志,2001,.
[13]徐艺,叶柏,单兆伟,王礼文.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
[14]田德安,王家龙.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其诊断与治疗[J].厂矿医药卫生,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