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安娜·卡列尼娜》_人生感悟
过年在家一没追剧,二没看春晚。把之前下载好存在电脑的几部经典电影又回头一个人静静观赏了一遍,有的甚至好几遍。从《安娜·卡列尼娜》到《傲慢与偏见》、《罗马假日》、《飘》等,那些奥斯卡经典影片,即使画面黑白也丝毫不影响它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安娜·卡列尼娜》下了两个版本,于是观看这部电影时,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如同,由两个风格不同的厨师,端出同一道菜,细心的人总能吃出一点不同来。
托尔斯泰的这部原著并没有细读,但改编的电影倒是看了不下好几次。第一次看是大学的时候,选修了《电影赏析与艺术》,老师分享介绍了这部写事作文大全电影,至此,一直对女主安娜印象深刻。再看这部电影时,此时的自己早已毕业,走出校园参加工作有好几个年头。也许是年龄渐长和经验的增加,再看这部电影时,对事物和人物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认知。
读大学时,对爱情关于家庭的作文懵懂,在那个不知情为何物的青葱年龄,对推荐一本好书待爱情和是非总是粗暴地一分为二。对与错、好与坏总是孤立地下结论,然后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初看安娜时,是法国大美人苏菲·玛索的版本,对心中的女神更是多了一分偏爱和怜悯。一直看剧中安娜那古板老套的丈夫不顺眼,明明知道他丈夫并没有做错什么,出轨被戴绿帽子的可怜人是他,可是他一点也提不起我的同情心。对于让安娜热情似火直至欲火焚身的男主角沃伦斯基,则是唾弃不已。当时的自己还很愤慨这渣男。心想也许没有他,安娜纵使婚后的生活依旧如水般没有波澜,但至少还有婚姻、家庭和子女,名誉和地位。跟了沃伦斯基,结果反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所以对男主一直没有好感,对安娜也很是同情。
第二个版本是由英国演员凯拉·奈特莉主演,她更为人所知的角色是《加勒比海盗》中总督的女儿,《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深受苏责任大于能力菲·玛索饰演的安娜影响,就忍不住把这两人的角色进行对比。奇怪的是,在这一个版本中,我对安娜同情转淡,倒是对新版电影中善良大小学升初中作文度的丈夫很是印象深刻。
安娜自取灭忙无疑是个悲剧角色,但她宁肯为了爱情抛开一切,抛开世俗偏见,甚至背弃自己的家庭。身为母亲和妻子,她显然是不称职的。但站在女人的角度,我对她勇于追逐爱情的勇气惊叹。
爱得如此轰轰烈烈,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真乃奇女子也。纵使安娜身上有太多值得评头论足的地方,但每当想到她,总是会忆起她美好的一面。
读到这部作品,我会一直猜想,如果安娜当时没有卧轨,她和沃伦斯基在一起,他们今后的生活会不会幸福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身为读者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无限遐想。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致我心中的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