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四年级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途径_职称论文

时间:2024-12-27 04:18: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朗读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拓展四年级学生语言知识知识积累途径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建立积累意识、学习积累方法,已成为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朗读.背诵,广泛阅读

  前言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严重存在轻理解重分析研究,追求讲深、讲透.而轻积我是马拉拉累、轻语言实践,忽视自悟自得的现象,教师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形成的定势,解放不了思想,放不开手脚,把大量的本应用在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时间,花在对学生学习语文基本无用或用处不多的所谓语文知识和条分缕析课文的内容上,而让学生系统地积累与运用语言的时间不多,致使语文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状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语文教师要建立以语言主体,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为双翼的训练体系.《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建立积累意识、学习积累方法,已成为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呢?

  一、课内强化朗读背诵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积累、感悟、内化语言的过程.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每组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对每一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紧紧围绕重、难点组织教学,把朗读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读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入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其次保证读书时间,加大读书的实践.一般来讲,一节课中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少于1/2,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给全体学生有足够的试读、练读和评议的时间,体现朗读对语言学习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年级、学情和教材特点,区别各种朗读形一点浩然气式的各自功能和适用范围,合理运用,并加强指导.如果只有学生的读书实践,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就没有体现语文教学的要义,称不上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反馈,并体现个体差异.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疑难,并在深入阅读中解决疑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和习惯,激发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背诵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等多种功能.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又大母亲礼物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正如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当然,教师要倡导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最佳,但有些让学生"死记硬背"也未尝不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生在自悟、反刍中将自然理解消化当初背诵的语言材料.

  二、课外广泛阅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现状,我们做了以下调查.调查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时代赋予它的一些新功能与特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四年级180名学生及其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非语文类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2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21%的老师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27%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调查表明:23%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3%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44%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30%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录象、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42%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超过一小时,26%的学生每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

  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23%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41%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漫画类的书.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

  我们常说:得法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调查表明30%的语文阅读课没有用来阅读,而是挪作他用.8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思考与对策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尽早改变现状,使我校的课外阅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在物质上给学生"支援",更要在精神上给他们"补钙".1、对孩子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功利主义.成人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关心儿童,而不是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要.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书很功利,经常是辅导材料一大堆,而忽视了儿童在精神、人格上的修养.有的家长认为阅读文学书籍一般不能一下子显出效果,觉得还是看作文书效果明显.其实这种想法是悲哀的,因为文学给人的东西太多了.当然,文学书看得多了,如果用心的话,肯定会对作文有帮助,但文学能给予我们的东西肯定不只这些.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就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她认为作文辅导书仅仅是工具书,它教给孩子的只相当于"切"蛋糕,而阅读就像"做"蛋糕,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狭隘,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这些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人的底蕴就是在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中形成的,否则他的精神世界将是苍白的.阅读是给人们经验,又促进人们去思考,是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家长和老师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切忌急功近利.同时我们还要以身示范,最好能与孩子同读,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以及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待.2、让孩子多一些自主选择,少一些整齐划一.阅读是个人的事情.对于我们成人而言,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专注壮怀激烈式的骁勇檄文;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怪诞奇文--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修养层次、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对书的喜好也就千差万别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偏爱、专注也好,钟情、迷恋也罢,都表现了读者对某一类书的喜爱程度.惟有喜欢,在阅读中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身心;惟有喜欢,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智慧的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才可以获得诗意的体验.对于这一点,儿童也不例外.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有责任在读物的选择上,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保持适度的沟通.我们还应支持孩子有个性的独立的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使他们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3、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空间,少一些横加干涉.首先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再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两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老师共同写读后感的方法支持,尽量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此外,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还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教师在这里要有指导作用

  其一、推荐读物,让学生有书可读

  对于学生来说,读什么样的书非常重要,所谓"放飞不放任,信马不由缰".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书呢?可结合新课标,确定向学生推荐以下三类书.第一,《语文课程标准》里面专门列出的2本童话、2本寓言、2本散文、8本文学名着,这14本书一定要读;课程标准里面提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要读;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丛书系列,如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语文课程标准课外读物导读丛书等丛书系列也要读.第二,和语文课内容有关且有利于拓展语文课堂学习的读物,和有关学科有联系的各类读物,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第三向学生多推荐文学名着.由于经常向学生推荐读物,学生自然也经常把读书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视教师为自己的书友.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读书卡,读了多少书,读了些什么书,都在读书卡上明明白白地记着,这样既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课外阅读要有充足的书源作保证,一个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去买够几十本书,那么,怎么解决书的来源问题呢?第一,让学生往班级图书柜里面存书,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要往书柜里存几本最好的书,开学存入,期末取回.往书柜里存的书也是要检查的,内容符合要求的留下,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以确保书源的质量.健康格言第二,书柜里的书只能去换,而不能去借,也就是说可以用刚刚看过的书到书柜里面去换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保证书柜里面经常有几百本书在那里放着,这几百本存书任由学生选换,随时随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阅读需要.

  其二、加强检查,以查促读

  由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和依赖性并存,所以,明确任务,加强检查,是完成读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查读书进度.每学期开学初,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读书进度表,表中既有本学期计划要读的书目,又有每个月、每一周所要读的具体内容.这就促使学生把读书任务细化量化,做到每天都要读课外书.每周利用专门的早读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学生先把自己在本周所读的课外书内容讲给同桌听,同桌互讲、互听、互查,然后,教师再采取抽查的形式指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讲,对照她的读书进度表,看是不是真的完成了本周的读书任务,效果怎么样.第二,查读书笔记.平时把读书笔记当成书面作业布置,一周内有三次读书笔记作业,对读书笔记,及时检查、评比、总结.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每天回家要看书,看书就要动笔墨的好习惯,也杜绝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应付心理.保证了阅读的质量.此外,在班里设立了一个"名着赛读一览表",定期公布学生所读的书目,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除表场之外,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其三、丰富活动,深化阅读

  在学生读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为他们读好课外书推波助澜.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辨论会、作品欣赏会、课外阅读指导课等,都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引向深入.无论开展哪种活动,都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读书报告会,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得意之作,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交流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由教师帮助共同解决.这样,可以把作品的精华之处说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也可以把质疑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交流;既可以就作品本身进行交流,也可以只对作品中的热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增强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感知、理解、欣赏、鉴别作品的能力,扫清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流入了活力.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追求一种较高的境界,让书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良师益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如果能读到这个份儿上,才算真的读进去了.

  参考文献:

  1、熊生贵《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

  2、杨再隋《呼唤新历年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3、王尚文《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4、张兆安《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5、《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等.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