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罗京被翻烂的词典
6月5日清晨,央视《新闻联播》主播罗京因病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他,央视《东方时空》与5日特地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主持人张泉灵拿着一本被翻烂了的词典,说:“罗京的业务能力在中央台是有口皆碑的,对他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他的座位底下,永远会摆着一本汉语词典,这是第5版,就是这一本,都被翻烂了。”
笔者特地查了查,证实《现代汉语词典》是1978年正式出版,其第5版的出版时间是2008年3月,至今只有14个月的时间。而罗京是于2008年8月31日主持完他人生最后一次《新闻联播》报道的。也就是说,位于《新闻联播》演播室属于罗京的那张黑皮椅子下面的这本已经被翻烂了的词典,与罗京接触的时间尚不足半年。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竟翻烂了一本词典。这一事实不能不令所有稍有一点文化素养的人为之惊叹,为之瞠目结舌。要把一本崭新的词典翻阅得油脂发黑,皱褶重重,一般也得要有3、5年的功夫,至少也得要有数十万次,甚至是上百万次的重复翻阅。读书人常把对字典翻阅的程度视之为学识深浅和用功程度的象征。罗京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却翻阅烂了一本词典,对笔者来说,着实是前所未闻的事情。
这绝非是因为罗京学识肤浅。罗京22岁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同年被毫无悬念地选到中央电视台,直接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在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曾获国家语委、全国语音文学工作先进工作者,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他以其独特的播音风格和才干得到了亿万观众的认可和爱戴,创立了被民众公认的标准的“国脸”形象,创建了一个《新闻联播》播音的绝佳时代……这一切,都是他本人学识渊博,根基扎实的具体体现。
但是,罗京没有满足,罗京没有停滞不前,罗京最懂得什么是“学海无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罗京的那幅“国脸”背后,蕴藏着他本人的多少艰辛。正是罗京这种孜孜不倦的勤学精神,才造就了他那幅标准化的“国脸”,才造就了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才以他那25年如一日的经历赢得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的赞誉……
我们思念罗京,不仅是怀念他那一幅百看不厌,越品味越被感动的“国脸”和播音魅力,更是怀念他的人格魅力。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罗京留给众人的是沉稳、严肃、大气、敬业和低调。而在日常生活中,罗京的朋友和同事们又为他勾勒了一个可圈可点的形象:“他多才多艺,在明星足球队,他是一员猛将;在舞台上,他是个实力唱将;在家里,他是一个温柔细腻、疼爱妻子的好丈夫;和别人相处,他是一个特别认真、负责任的人,凡事都为别人着想;对自己,他要求严格,话不多,非常内敛。难怪有人说,罗京这样的好男人,真的很难找。”
罗京的确是一本书,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经常翻阅他,品味他,思念他,会使人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催人奋进的、积极向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