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生态智慧及伦理价值解析_MPA论文

时间:2025-01-09 10:21: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研究梳理、探讨总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智慧,利用其民族文化中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创建民族地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助于建构、丰富和发展21世纪人类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

  英语故事作文首先,工业文明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价值观,而生态文明价值观是"人--自然"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观。也就是说,只有纠正工业文明狭隘的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价值观,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才能改变现在社会环境问题迭出的现状。仍以新疆少数民族为例,无论是哈萨克族中流传的创世之神迦萨计,还是维吾尔族对构成世界四耍素的认识,都为群体成员对自然情感形成提供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二此外,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祭祀、阁腾活动,表层看来是人和神的交流,事实上表达的都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感恩。可以说,少数民族的生态智慧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今村会主流价值观的优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环境和行为的参照,对民族地区的生态在客观上起到保护作用获奖作文。

  这和民族生态学的话语表达方式有相似之处,因为民族生态学是对近代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它反对科学万能的信条,反对工业文明之上的文明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打破了两方主流话语系统,反对价值独断,反对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划分为中心与边缘,强调人同自然的合作。而少数民族的生态观是与民族生态学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它把道德所规范的行为延伸到了人同自然的关系中,不仅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也强调人同自然的和谐相处,把人、自然、动植物看作一个生命整体。

  其次,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食品安全作文毁灭性的,是灰色文明;而生态文明旨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社会,引导人类正确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显然,与耗费大量能源、自然资源,生活奢侈享乐的价值诉求相比,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更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他们从来不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而是张弛有度。这和少数民族较为落后的生产以及对自然有限的需求有关,更和他们依赖自然的生存方式、对自然心存敬意的生态观相关。许多少数民族的诗歌、战事里,都有劝诫人们不捕捉幸福要贪婪,以免遭到自然的惩罚的内容。这种长期的生活的积淀通过生活方式表现出来并逐渐形成生态文化,影响群体成员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行为,最终凝聚成精神力量,开始作用他们的心灵,这就是民族生态学所强调的文化"化人"的功能。虽然少数民族的这种生态观、消费观不时髦,却是最科学、最应该提倡的。第三,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意识浓厚的地方和时期,当时当地的生态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反之,少雨前初见花间蕊数民族生态意识单薄、失效的地方和时期,当时当地的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甚至发生生态灾难,导致生物、环境遭受毁灭性打击的。不但与当地、行业法律法规不尽完善有关。还和传统的以道德自律或习惯、宗教、习俗、信仰等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手段的失效紧密相关。

  可以说。复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是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观对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探索解决生态危机、共谋人与自然共生和谐开出的一剂良方。我们应该整合国内各民族宝贵的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继承与弘扬它的合理因素,摒弃其落后的一面,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生态文明。到那时,马克思100多年前的预言就会变成现实"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自己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