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2、5、3的倍数特征》教案_小学教案

时间:2025-01-11 08:03: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5、3的倍数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

  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

  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_。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

  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这个数最小是 。

  4、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大的偶数 ,最大的奇数 。

  2的倍数有: 。

  5的倍数有: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

  偶数有: 。

  奇数有: 。

  。

  课件出示

  师:用5、6、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可以摆成5的倍数吗?说说怎样摆?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师:可以摆成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观察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什么也美丽作文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 生:汇报结果

  1、课件出示:

  师:学生独立填在课本19页上,然后观察。 生:汇报结全球气候变暖论文果

  1 2 3 4 5 6 7

  2、观察讨论: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生结论: 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

  师:根据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能确定一个数是3的倍数吗?那么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3、观察讨论:3的倍数12和21。

  谈话:比较观察这两个数,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在3的倍数中,再找几个数,把他的数字顺序改变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是一个3的倍数。

  师:在不是3的倍数中,也有这样的数,你能把他们一组一组地排列起来吗?这里又说明什么呢?

  生:一个不是3的倍数,改变数字的顺序后,仍然不是3的倍数。

  师:由此推想,3的倍数的特征和数字的排列顺序没有关系,那与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关吗?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4、探索发现规律

  活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张数位卡,我们在数位卡上分别来摆几个3的倍数,看看分别用了几根小棒。现在请你在3的倍数中任意选几个来摆一摆,开始。

  生:小组中完成并记录,然后汇报,教师板书如:12:1+2=3

  师:有什么发现?

  活动:下面我们反过来试试看,请你数出21根小棒,摆成一个两位数,看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师:现在你猜想什么样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活动: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举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

  5、出示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活动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完整过程。由于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借我一双慧眼作文意到了个位数,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三、练习中提升认识

  通过完成“做一做”,哪些数是3的倍数?你是怎样判断的? 明确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先把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练习三,4、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在下面的里面“√”。

  42 78 111 165 655 5988 49 95 311 82 2037 2222

  1、下面用数字卡片摆出的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在每个数后面增加一张卡片,使这个三位数成为3的倍数。

  2、 在□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3、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还可以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作业: 根关于机器人据3的倍数的特征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5、8、9、6,你会按要求组数吗?

  组成是2的倍数的五位数。

  组成是5的倍数的五位数。

  组成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五位数。

  这三组数只需要考虑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是0、2、4、6、8的,即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我们知道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三、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高考素材积累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四、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