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_方言

时间:2025-01-13 05:30: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东北二人转_东北方言

  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校园生活的作文日报》第七版“……本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什么是理想信念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由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上台面.由赵本山先生在2000年提出,并以《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发扬光大。有人对此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其失去了田间地头二人转的乡土味道。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保护环境的建议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有的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今天,不但在东北的广大农村和城镇中流传着,在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有二人转的演出活动。

  在东北,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在东北,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

  在东北,有一种脑残,叫山炮;在东北,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

  在东北,有一种不可能,叫够呛;在东北,有一种另类,叫隔路;

  在东北,有一种脏,叫埋汰;在东北,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在东北,有一种聊天,叫唠嗑;在东北,有一种开始,叫原先;

  在东北,有一种不着急,叫赶趟;在东北,有一种唠叨,叫磨叽;

  在东北,有一种错误,叫岔劈;在东北环保从我做起,有一种显摆,叫得瑟;

  在东北,有一种舒服,叫得劲;在东北,有一种能耐,叫尿性;

  在东北,有一种口吃,叫磕巴;在东北,有一种费劲,叫吭哧瘪青年演讲肚;

  在东北,有一种角落,叫旮旯;在东北,有一种地方,叫那嘎达;

  在东北,有一种农村,叫屯子;在东北,有一种挑逗,叫撩哧;

  在东北,有一种坚强,叫皮实;在东北,有一种赶紧,叫沙楞的;

  在东北,有一种寻找,叫撒摸;在东北,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