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研究_研究生论文

时间:2024-09-20 21:21:1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陕南地处中国陕西南部,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陕南地区多以山川谷道为主。因此,陕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不像关中传统民居那样严谨整齐,也不像陕北窑洞那样粗犷浑厚,其建筑风格含蓄且朴实。而体现陕南民居特色的羌族民居建筑,以它独有的风格体现出了陕南地区多元化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陕南地区地处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地理环境特殊。同时,陕南汉中也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陕南受地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多以为山川谷道为主。因陕南地理承接南北、气候温和潮湿、移民文化影响等,使得陕南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兼有南北民居之文化,又体现出了陕南地区多元化的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大夏商周时期,羌族就迁居陕南宁羌、略阳一代,几千年来,宁强、略阳的大部分地区,为氐羌民族生息繁衍之地。也因此,陕南羌族地区的传统民居自然就打上了浓厚的羌族民居的烙印。从陕南羌族人的房屋建筑的选址、式样、结构,可以看出陕南羌族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利用、改造,可以看出他们高智慧的建筑技艺,也表现了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发展的建筑文化艺术。

  一、陕南羌族民居建筑样式的演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陕南羌族人的建筑业在不断地变化,有原来的穴居、崖居到茅草房、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直到现在的楼房。

  穴居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陕南羌族人利用山中的崖壳崖洞遮风挡雨,在洞口砌墙作为大门 ,坚固实用,即防野兽侵袭,又防匪人入侵。条件好点的,在洞里面修建别具一格的住所,只建四壁和楼层,不管房顶。尽管全部用圆木和木板建成,烟熏火燎,经历近千年时间,依然坚固可用。这种穴居,是利用大自然赐予的神奇,加上自己的智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崖居

  过去有的人家将环保文章房屋建在十分突出的山岩上,在云雾袅绕中,如同悬空一样,壮观且惊险。这种崖居建筑,既能防御战争和洪水的侵害,也是冷兵器时代最安全的保障。

  茅草房

  茅草房属于土木结构,以石块垫基,而后夯土筑墙,以结实坚固的圆木或方木为柱。茅草房夯土筑墙,土被夯实之后,原来松散的质地得到加强,孔隙缩小,密度变大,因此十分坚固,玩玩经历数几代人而既然坚立不倒。

  茅草房从外部形态看,一般双面坡斜顶,顶上覆盖干草。房顶上所盖的草一般为山里的茅草。俗话说“七竹八木九藤条,十月茅草比瓦牢”,茅草是上好的盖房材料,既沥水又耐腐烂。只要处理得好,技术到位,茅草房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建造,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缺点就是要注意防火。

  石头房

  石头房就是全用石头建造的房子。其构造方法和房基选择,和建造其他房屋不同,房子的一面贴靠石崖,三面围墙。墙壁全用直径为一尺左右的石头和泥土砌成,主要承重落于四面墙壁由于开间较大,辅助承重有室内3-5根圆木立柱支撑楼面及屋顶。屋顶全用大小不等,上方不一的石板盖成,其建筑方法独特,工艺讲究。这种房子看起来“危险”,但实际上很坚固,既不怕水冲,又不怕暴雨的袭击,而且建筑简单,经久小学周记300字耐用。这种石头房,在宁强偏远的羌族地区较多。

  竹木房

  竹木房的结构和其他的房屋结构相差无几,是木结构房子四壁全用竹子编织成墙,墙壁上留口字形的窗户,上面用大竹子搭成竹经,再用细竹子做纬,密密编结成竹楼。也有的竹笆楼上铺一层厚厚的池塘稀泥,干后就是存贮粮食的土楼,屋顶盖树皮或者茅草,但这种房屋比较原始,一般作为临时住房。

  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烦人文化象征。四指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种。

  宁强的四合院大多属于土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梁、柱、槛及门窗等均为木质,木质房架子外面则以土垒墙包裹。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在和汉族长期的融合过程中,陕南羌族人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大量吸收了汉人的这种四合院建筑式样,成为一种地位和身份的标志。

  二、陕南羌族民居的建筑特色

祝福读后感  建房

  陕南的宁强、略阳等羌族地区森林覆盖面广,山大林深,因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大多停留在早期农耕文化阶段,他们的民居一般依山而居、垒石为室。陕南羌族民居建筑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因地制宜。人们建造的住房都是利用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利用附近山上丰富的竹、木、石等材料,用黄土夯筑、石块石片垒砌、木板装成墙体。

  陕南羌族地区农村修建房屋,从选择地基到新房落成,很讲规矩,从不马虎。一般都喜欢方向坐北向南、用材七上八下的土木结构,修单不修双,一排三、五、七间均可。人丁多且经济力量强的人家,不是建四合院,便是建三合院,大门朝南,门前多立照壁以挡脉气不外走,也可做辟邪的屏障。

  院落

  陕南羌族地区农村的住房,多按自然村居住,散居的现象也较多。村庄房屋虽为散居,但大多都相邻,左邻右舍离的很近。以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较多,庄稼多且杂。为了便于收获季节的粮食堆放,长期以来喜欢单独居住,每家每户都有大小不同的院落,宽敞并且活动自由,不受别人影响,也不影响别人,和左邻右舍离得较近,有事时有便于照顾和帮忙。

  经济宽裕的人家,常建造深宅大院,一般都分前院和后院两进,每院系3天井样式。为了安全起见,大院周围有修建群房包围。大门的门楣设置有两个门爪,门楣的上方做一门头板,上班既可以作画也可以写吉祥语。门槛两端设石质或木质的门枕,门槛内部凿有圆窝,称为门盏。槛外部分雕为方形,俗称门墩。院内各个房间的设置、空间安排各地不尽相同。大体上如今常见的是正房前留一场院,西边多建猪圈,圈舍一端连着厕所。东侧则修厨房、柴房。南边设院墙,墙附近种植花草或树木。院内地面有用砖铺的,也有用石板铺的,便于晾晒粮食。多数人家都有水井,沿院墙根开水沟用于排洪,或明或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暗,看起来也十分整洁。

  花窗

  陕南羌族农村的古老四合大院,在粉墙回廊上往往镂刻一孔孔或一扇扇的花窗。这些花窗有关礼物的作文较小,有利于防寒和防盗。门窗多以房屋的坐向而定,大多开在房屋的前面,换可以利用院中的天井、屋内天窗来弥补光线的不足。另外,天窗换可以用来通风排烟,同时,烟熏也有固墙防虫的功效,对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透过花窗,院内景致、院内花草,若隐若现,美不胜收,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花窗又叫镂窗,是独特的建筑艺术之一。其种类大致分为砖砌、瓦拼、石雕、木刻等四类。经过建筑工匠的巧妙构思设计,在不大的花窗上设计出各种图案,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有的花窗还配以水磨砖镂刻框架,素材以花卉,鸟禽、人物山水为主,就如一幅立体的浮雕极富艺术价值。

  火塘

  陕南羌族地区有霜期长,寒冷来的比较早,早晚也得烤火取暖,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个长年不熄的火塘。火塘的正上方,由屋梁或楼上垂吊下来是的铁搭钩挂着铁壶、铜壶、鼎锅或耳锅,以供烧水和煮饭。火塘周围放着低桌子和小板凳,来客和主人进门都围着火塘落座。吃饭、抽烟、摆龙门阵以及对歌等一切活动都是围着火塘进行。

  火塘用途广,效益高。除了煮饭、烧水、熏腊肉、烘粮食外,冬天还能给人以温暖。所以巴山羌把火塘称“孝子”。陕南山区的天气晴雨无常,人们下地干活,上山采茶,随时都会遇到大雨,会淋湿衣服,这时候的火塘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火塘是陕南羌族人传承文化的“传习所”。

  总之,陕南山区生存的羌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山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利用周边环境所提供的竹、木、石等建筑材料,依山傍水聚居,结晶出和大自然完全和谐的生态建筑艺术,创造出和大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也展示出了羌族民族的建筑特色,不失为一种古朴而又环保的生态民居。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