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_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将毕业论文内容按照一定的构建搭建起来,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供大家阅读查看。
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一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1章 导论 15-22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17
1.1.1 研究背景 15
1.1.2 研究意义 15-17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7-20
1.2.1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7-19
1.2.2 研究方法 19-20
1.3 主要创新点 20-22
第2章 文献综述 22-38
2.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22-27
2.1.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问题 22-25
2.1.2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25-27
2.2 资源型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研究 27-36
2.2.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分与跨越 27-29
2.2.2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29-34
2.2.3 资源型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34-36
2.3 文献述评 36-38
第3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难题形成根源与破解 38-59
3.1 资源型区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38-42
3.1.1 资源型区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38-39
3.1.2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39-42
3.2 生态经济视角下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难题形成机理 42-51
3.2.1 资源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分析 42-45
3.2.2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熵变关系 45-48
3.2.3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难题形成原因 48-51
3.3 生态经济视角下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难题破解思路 51-57
3.3.1 熵增最小化经济与经济发展最佳规模 51-53
3.3.2 生态经济效率:经济发展的首要效率 53-57
3.4 本章小结 57-59
第4章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减物质共生模式构建 59-74
4.1 生态经济效率的内涵 59-62
4.1.1 基本概念 59-61
4.1.2 生态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区别 61-62
4.2 生态经济效率与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62-68
4.2.1 生态经济效率与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 62-63
4.2.2 减物质化与生态经济效率提升 63-64
4.2.3 产业共生与生态经济效率提升 64-66
4.2.4 减物质化与产业共生的关系 66-67
4.2.5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67-68
4.3 资源型区域减物质共生模式 68-72
4.3.1 减物质共生模式构建 69-70
4.3.2 减物质共生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的区别 70-72
4.4 本章小结 72-74
第5章 资源型区域减物质共生模式运行体系分析 74-103
5.1 资源型企业减物质化生产行为 74-82
5.1.1 减物质化类型与实现途径 74-75
5.1.2 减物质化生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75-80
5.1.3 减物质化生产实施方式:国内外的经验 80-82
5.2 资源型产业生态工业园建设 82-94
云朵英语5.2.1 生态工业园内涵及类型 83-85
5.2.2 生态工业园企业共生模式及影响因素 85-89
5.2.3 资源型产业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内容 89-92
5.2.4 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路径选择的案例分析 92-94
5.3 资源型区域副产品交换网络建设 94-101
5.3.1 区域副产品交换网络界定 95-96
5.3.2 区域副产品交换网络的优劣势及影响因素 96-99
5.3.3 我国区域副产品交换网络建设重点的案例比较 99-101
5.4 本章小结 101-103
第6章 资源型区域减物质共生模式运行效果评价 103-123
6.1 物质流-生态足迹-能值分析评价方法整合 103-115
6.1.1 资源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主要研究方法 103-110
6.1.2 已有研究方法的不足 110-111
6.1.3 三维系统整合评价方法 111-115
6.2 基于三维系统整合方法的生态经济效率重构 115-117
6.2.1 生态经关于父亲的句子济效率的局限 115-117
6.2.2 生态经济效率重构 117
6.3 基于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17-121
6.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思路 117-120
6.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0-121
6.4 本章小结 121-123
第7章 推动资源型区域减物质共生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123-133
7.1 政府保障体系 123-125
7.1.1 制定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总体规划 123
7.1.2 打造经济转型的管理和推进机制 123-124
7.1.3 创新资源结构优化升级机制 124-125
7.2 经济政策体系 125-128
7.2.1 进一步深化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125-126
7.2.2 完善自然资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126-127
7.2.3 推进优化自然资本价格的税费改革 127-128
7.3 技术创新体系 128-131
7.3.1 发挥资源型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129
7.3.2 构建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协作创新模式 129-130
7.3.3 打造服务于共生网络建设的信息服务平台 130-131
7.4 社会配套服务体系 131-132
7.4.1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131
7.4.2 推进各种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 131-132
7.5 本章小结 132-133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33-137
8.1 主要研究结论 133-135
8.2 论文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35-137
参考文献 137-159
致谢 159-161
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二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第1章 导论 17-29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7-22
1.1.1 问题的提出 17-21
1.1.2 选题的意义 21-22
1.2 论文的基本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22-27
1.2.1 研究内容 22-25
1.2.2 论文技术路线 25-26
1.2.3 主要研究方法 26-27
1.3 研究的创新点 27-28
1.4 小结 28-29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9-53
2.1 基本概念界定 29-36
2.1.1 农民 29
2.1.2 农地 29-30
2.1.3 农地产权 30-32
2.1.4 制度性贫困与自生能力 32-36
2.2 文献综述 36-51
2.2.1 贫困的一般理论 36-40
2.2.2 国内外有关贫困成因理论的研究情况 40-51
2.3 小结 51-53
第3章 分工、农业规模经营与农民贫困基础理论分析 53-73
3.1 经济增长的分工演进过程——基于技术视角 53-56
3.1.1 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 53-54
3.1.2 经济增长的分工演进分析——基于技术视角 54-56
3.2 经济增长的分工演进过程——基于制度视角 56-63
3.2.1 制度与交易成本 56-60
3.2.2 经济增长的分工演进分析——基于制度分析 60-63
3.3 规模经济与农业规模经营相关理论 63-70
3.3.1 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的要素报酬 63-67
3.3.2 农业的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分析 67-70
3.4 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自身分工演化 70-71
3.5 小结 71-73
第4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历史与现实 73-91
4.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展溯源 73-80
4.1.1 形成阶段 73-76
4.1.2 发展历程 76-80
4.2 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 80-81
4.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项与身份有关的用益物权 80
4.2.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期限性特征 80-81
4.2.3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项尚未完全物权化的权利 81
4.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法律渊源 81-82
4.4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 82-85
4.5 土地制度与农民贫困关系的可信度分析 85-89
4.5.1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与土地制度 85-87
4.5.2 土地规模经济与土地制度 87-89
4.6 小结 89-91
第5章 基于占有权与经营权不感谢您老师分离视角的土地制度与农民贫困关系研究 91-122
5.1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户长期投资决策 91
5.2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民贫困:一个理论框架 91-94
5.3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分析 小学英语4年级94-99
5.3.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性 94
5.3.2 承包期满后续期承包条件和要求的模糊性 94-95
5.3.3 农地产权缺位和资本流动 95-99
5.4 土地投资内涵及其特征 99-101
5.4.1 土地投资内涵 99-100
5.4.2 农业土地投资特征 100-101
5.5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与农户投资决策:短期与长期模型 101-105
5.5.1 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与农户土地短期投资水平 101-102
5.5.2 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与农户土地长期投资水平 102-105
5.6 晋西北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与农户投资意愿相关性分析 105-115
5.6.1 晋西北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分析 105-110
5.6.2 晋西北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与农户投资意愿分析 110-115
5.7 晋西北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民贫困相关性分析 115-120
5.7.1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116-117
5.7.2 实证检验与分析 117-120
5.8 小结 120-122
第6章 基于占青春励志作文800字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视角的土地制度与农民贫困关系研究 122-156
6.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与土地规模经营 122-125
6.1.1 土地细碎化与土地适度集中 122-123
6.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与土地规模经营 123-124
6.1.3 制度、农业自身分工演进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124-125
6.2 制度、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贫困:一个理论框架 125-138
6.2.1 人地依附关系与农民贫困 128-134
6.2.2 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的三次弱化与农民贫困 134-138
6.3 基于农户模型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分析 138-143
6.3.1 农户模型构建 138-140
6.3.2 模型分析 140-143
6.4 晋西北地区土地制度与土地流转市场相关性分析 143-151
6.4.1 晋西北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土地相关性分析 143-148
6.4.2 晋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与土地制度相关性分析 148-151
6.5 晋西北地区土地流转市场与农民贫困相关性分析 151-154
6.5.1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151-153
6.5.2 估计结果 153-154
6.6 小结 154-156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56-164
7.1 主要研究结论 156-157
7.2 政策建议 157-163
7.2.1 建立并完善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交易的有关制度 157-159
7.2.2 完善扶贫政策体制,提高扶贫工作绩效 159-161
7.2.3 构建有利于农民脱贫的环境条件 161-162
7.2.4 增强农民自主脱贫的能力 162-163
7.4 结语 163-164
第8章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4-166
参考文献 166-180
致谢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