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小花猫蓓蓓上学记作文
小花猫蓓蓓上学记
不知不觉间,小花猫蓓蓓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她两个朋友欢欢和乐乐也该上学了。三个小家伙商量好了,要同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
这一天,当太阳公公露出红红脸庞的时候,蓓蓓、欢欢和乐乐一起背着书包,唱着欢快的歌,蹦蹦跳跳地上学去了。
来到了“鸡公山动物学校”门前,看着银光闪闪的学校牌匾,三个人相互击掌,振臂高呼:“我们是小学生了!”
很如愿,蓓蓓、欢欢和乐乐被分到了一年三班。进了教室,摸着崭新的课桌,看着鼓掌欢迎他们的同学们,蓓蓓的心里激动地怦怦直跳,动也不敢动地坐在板凳上,等着老师的上课。
“嘀铃铃,嘀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进来了。“同学们好!”猴子老师很亲切地给大家问好。同学们都唰地站了起来:“老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打开书本第一页!”猴子老师说完便开始给大家讲述课文。蓓蓓有些听不懂,她朝欢欢和乐乐那边看了一眼,皱着眉头,表示了自己不快的心情。猴子老师看出了蓓蓓的心思,便轻声地对蓓蓓说:“蓓蓓同学,不要东张西望,要认真听讲,好吗?”蓓蓓羞得满脸通红,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觉得自己真笨,两行泪珠扑簌簌地滚了下来。
下课了,敏感的乐乐,看出了蓓蓓的烦恼,就鼓励她说:“蓓蓓,这些东西虽然很难,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行!”欢欢也说:“没问题的,蓓蓓一定行!”看着两个好朋友对自己这样好,蓓蓓很是感动,进而振作了起来。第二节课,蓓蓓认真听课,不仅听懂了,还能大胆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掌声。
放学的路上,蓓蓓回想第一天上学学到的东西,开心地笑了,欢欢和乐乐也跟着笑了。三个小家伙还兴奋地唱起了“小呀么小二郎呀,背着书包上学堂……”
大连市金州新区实验小学五年二班:于越
【写作指导:小学生在写作中段落之间过渡的方法】
初学作文时,有的同学虽然学会了分段。但读起来总感到段与段之间前后脱节,“分段”变成了“分家”,使一篇作文变得前后不连贯,气不通,意不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就出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了必要的过渡。原来文章从这一段读到另一段,好比隔着一条河,河上必须有桥,两段才能连在一块。这个“桥”就是过渡。
一般的过渡方法,说起来比较简单,无非是三种:
一、词语过渡法。就是用词语将相邻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上下连贯。如用“总之”“当然”“然而”“可是”等词语过渡,也可以用表时间、地点、性质的词语过渡。这些用来过渡的词语常常放在新段落的开头。
二、句子过渡法。就是在两个段落之间,安排一个句子来承上启下。如《颐和园》中的“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自然地从写万寿山过渡到写昆明湖。
三、段落过渡法。就是在文章上下两层意思间,用一个简短的自然段过渡,使文章前后连贯。如《伟大的友谊》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短短的一段文字既总结了上文,又提示了下文,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