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抢猎物作文

时间:2024-11-11 07:38:5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抢猎物
  河南省浚县二实小四七班:梁豪(辅导老师:周希琴)
  “唉,肚子又饿了,又要去捕食了。”我们每天晚上去捕食,我狮子大王的日子也不好过呀!
  今天晚上,我去捕食,走了一圈又一圈,一个小东西也没捉到,我又愁起来,“今晚吃啥呢?”我饥不可耐地四处转着。突然,我看见一只猎狗在一棵树下面仰着头向上看什么,此时,美味直钻我的鼻孔。我走进一看,原来,树上有一只豹子正在吃着一只黑斑羚。猎狗不会上树,悲观地摇了摇头。我眼珠子一转,有了好主意,我把大家叫来,赶跑猎狗,我们进入了“战场”。
  虽然我们上树的本领不高,但是为了这顿美餐,我们决定自我挑战。我们比赛,看谁能上到树上,目标是黑斑羚。
  一个兄弟猛得向树上一跳,抓住了树枝,差一点就上去了,但不知道怎么的又滑了下来。我一看它没上去,自告奋勇地说:“我上!”我往树上一跳,爪子紧紧抓住树干,一用力爬了上去。豹子怒气冲冲地瞪着我。不管那么多了,我来就是抢食物的,我伸手去够黑斑羚,这时,豹子快速在我手上狠狠地抓了一道,流了很多血。顾不上疼痛,我伸长脖子就去咬黑斑羚。“啊!”我大叫一声,由于没站好,我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猎物眼看就快到手了,我气得大喊:“兄弟们,上!”兄弟们跃跃欲试,最后爬上去好几个。它们把黑斑羚抢了过来又马上下来了。大伙把我拉起来,说:“快走!”我们拖着战利品高兴地回家去。而豹子呢,气乎乎地站在树上喊:“我的美食呀!晕!……”
  这次虽然顺利抢走了猎物,但是总觉得不怎么光彩。还是吃自己捕到的食物开心,以后不再做不劳而获的事了。

【写作指导:写好话题作文的三个要点】

  一、从提示材料中引申话题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作文题兼有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作文命题的突破和发展。与一般话题作文相比,本题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我们确立话题的依据。正如提示语中所说,“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那么,这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这点不清楚,作文就无从下笔。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掌握材料所蕴涵的主旨;只有仔细阅读材料,充分理解材料的内涵,确定一个写作的话题,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上述材料中,关键的句子是“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就等于告诉了我们:只有深入事物内部,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跳出事物本身,才能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事物,而不被事物的表面和局部迷惑。其实质说的是“内与外的辩正关系”,这其中的道理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一定类似的地方。

  从材料的内涵和性质来看,谈的是“内”与“外”两个方面的辩正关系,确定话题时应该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因此,该题的话题我们可以确定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二、从提示语中挖掘话题

  有的材料仅仅提供给我们一种表象的东西,就像是举例,而没有揭示出实质性内容,作文的实质往往隐含在提示语中。这时我们就不能只关注材料,更主要的是要关注提示语,并认真分析,明确话题。

  例2: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列举性的,仅仅列出了一些文化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如果完全依据材料,话题是很难确定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对提示语作一番审视。认真分析提示语我们可以发现,该提示语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承上列举现象,二是明确写作的方向。因此,提示语的关键信息就包含在“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一句揭示写作方向的句子中。由此我们不难确立出这样一个话题:“当今的文化生活与我的成长”。这样,写作就有了依据和切入点了。

  三、材料和提示两结合产生话题

  有时仅根据材料或提示语提炼话题可能比较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比较片面,这时我们不妨将材料和提示语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如:

  例3: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知道螃蟹比墨鱼价格还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捞螃蟹。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却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经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从材料来看,这则寓言故事既可以说明渔夫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是因为他的目标在不断地改变,因为他每一次出海定下的目标都不相同;也可以说明渔夫是在刻板地遵守着既定的目标,不知变通,因为他没有能够根据捕捞的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结果一无所获。

  但是,在上面题目中,命题者在交待完材料之后说:“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这则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发你很多思考,但并不是每一种思考都对路。在前一句反问句中其实已包含有答案,那也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思考的方向:“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吗?”很显然,命题者以为,目标一旦定下有时是可以更改的,而更改的依据就是客观现实。联系所给的寓言故事,渔夫第一次出海定下的目标是墨鱼,后来的客观现实是捕到的全是螃蟹,他坚定地追求目标,没有随着现实的改变而改变,结果空手而归。第二次吸取第一次教训,定下目标是螃蟹,客观现实捕到的全是墨鱼,又空手而归。第三次又空手而归。最后渔夫只能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他的结局正是每次打鱼时目标没有随着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造成的,这些都从反面印证了提示性的话。

  因此,话题可以确定为“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作文的内容应该是“既定目标应该随客观现实的改变而改变”。

  总之,后话题作文和普通话题作文相比,其开放性更强,给学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大,也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但同时,审题的难度也更大。因此,加强审题和写作训练,将会大有裨益。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