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哥哥的“小魔术”作文
哥哥的“小魔术”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刚进门,就见哥哥兴冲冲地对我说:“铃铃,我今天再给你玩个‘小魔术’吧。”其实,哥哥只是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过什么魔术,但是他能用一些平凡的小事,说明一些道理,让我学到一些课外的知识。看来,他又要耍耍新花招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恰在这时,妈妈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馒头。哥哥拣了一个大点儿的馒头放在圆桌上,接着又倒来了满满一碗开水。哥哥神秘地对我说:“你瞧着,我把这个馒头放在水里,碗里的水会不会往外漫。”我根本不相信,心想:一个馒头加上一碗水起码等于一碗半水,水哪能不往外漫。可看哥哥却神情自信,一脸甜甜的笑意。
“看。”哥哥拿着馒头,小心翼翼地将馒头掰成小块,一块一块地放到碗里。
碗里“滋滋”地响着,一个个气泡从馒头块里冒出来,仿佛一串串透明的玉珠,刚浮上水面就不见了。
哥哥手上的馒头逐渐减少,最后终于没有了。而碗里的水呢?反而陷下去一厘米多。馒头被泡得湿润润的,像一朵绽开的菜花开在碗口上。
“这是怎么回事?”我迫不及待地问。哥哥搓了搓手,一本正经地说:“这是因为馒头和水都是由无数个肉眼看不见的分子组成的。蒸馒头的面发酵的时候,在酵母菌作用下生成无数个汽泡。蒸熟后形成无数个大小不同的气室。这同海绵吸水一样,馒头空了,水也就进去了。”
“哎呦,还有这么多道理呀!”
“是呀,”哥哥接着说:“每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都包含着一定的道理。将来你升到高年级、高一级学校,学到的知识会比这‘魔术’更精彩、更有趣。”
【写作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几个要点】
小生作文指导从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这样教学:首先,我们要审题立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其次,怎样选取材料;再有,怎样组织材料等等。这样教学不但教师讲着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是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来;既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正是这样造成了作文难,学生学着难,教师教着更难。那么如何使作文“简单”起来呢?
我认为使作文“简单”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从内容入手,情趣教学。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习惯注意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如果作文指导也能把重点放在引发学生作文的情趣上,往往会事半功倍。另外,学生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因此,还要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内容,防止偏题、跑题。
下面,依作文步骤,简单谈谈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课前准备。在作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往往会准备很多材料。学生在收集材料时,会去观察事物,这时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地、有条理地观察,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着手,但也要求观察全面。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就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当然,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学生取舍材料,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才能找到事物的特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也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交流收集来的材料。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不陷入困境才怪呢!
(2)产生雏形。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正如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陶所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然后写”。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包括哪些要写,哪此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尽力帮学生敞开思路,而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请君入瓮”。要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学生所想的,也正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产生一个作文的雏形,也就是找到了他想写的作文的“魂”。
(3)接下来,学生就要动手写作了。小学生写作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拟定提纲可以使作文整齐、完整。根据提纲分好大段,分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个段落,好比一块块骨头,和骨骼一样,一个个段落通过有序的排列、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这对初学作文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再下去就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一一填补上去了,那么这一步也就显得非常简单了。
(4)最后检查。可不要小看这一步,作品完成后,反复修改是一篇文章必有的过程。往往写作时没有想到的佳句,在修改时会突然想到,这时就需要反复斟酌,看一看究竟用哪一个更好了。
当然,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可以发展自己的风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