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单字型话题作文写作例谈
回顾历年高考,单字型话题作文出现过几次。如2003年和2004年上海高考卷分别以“杂”和“忙”为话题,2005年江西高考卷以“脸”为话题。这类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没有任何修饰和限制,题目本身在文体、立意、选材等方面又没有任何导向,所以写起来往往又较困难,尤其在审题和选材上难度较大。如今,在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占有命题大半江山的时候,单字型话题作文也不容忽视。下面以考试作文题(以“圈”为话题)谈谈如何写作好这类题。
一、辨别词性,确定文体
单字的词性,一般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词性对文体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写前可以根据不同的词性来确定文体。如单字本身是名词或形容词,则大多数是跨类题,既可以写成叙述类的,也可以写成说明类的或议论类的。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如话题“杂”,各种文体都可以写,但对一般同学来说,较适合写议论文。如单字本身是动词,则适宜于写记叙文。如话题“变”,可以叙写一个具体事件并领悟其中包含的道理。
就本题“圈”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名词,意即“圈子”。写作时,可以叙述一个关于“圈子”的故事,可以说明“圈子”的含义和特点,还可以围绕“圈子”展开议论,感悟一定的哲理。如果把它看成是动词,即理解为“在四周加上限制(多指地方)”或“画圈做记号”时,则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二、弄清特性,把握内涵
一个可以作为话题的单字,其内涵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其具体的本义,又大都有其较抽象的比喻义、象征义等。我们在审题时,了解其本义可以从定义出发,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把握其抽象意义,则要充分展开联想,仔细查找有关这个字的所有比喻、象征等方面的附着意义。如“脸”,可实可虚。实指“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某些物体的前部”等,虚指“情面,面子”等。同理,就“圈”而言,可以指“圆而中空的平面形或环形的东西”,也可以指“集体的范围或活动的范围”。既有有形的圈,也有无形的圈;既有具体的圈,也有抽象的圈。生物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生态圈中,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人类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哪个不在圈中?圈可以令人感到温暖、安全,也可以令人狭隘、迷失、窒息……大千世界,和圈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圈生发的见解也可谓是见仁见智。
三、扩展联想,确定立意
单字话题本身有很强的开放性,写作面宽,那么这类题如何立意呢?一是采用扩展法,即把话题单字扩展成词、短语或者句子,打开作文思路,再选择、归纳、提炼文意。“圈”这个字,可以在其前加修饰限制语,如“生态圈”“朋友圈”“生活圈”“娱乐圈”“眼圈”“银项圈”“包围圈”等;可以在其后加字构成新词,如“圈点”“圈定”“圈拢”“圈套”“圈阅”“圈操”等。二是采用联想法,即把话题单字与有关联的词联系起来分析比较,然后确定立意。如与“圈”有关的事物有“家庭”“团体”“国家”“社会”“组织”等词,通过比较综合,我们可以从“家庭”的角度来确立亲情圈给人带来温暖、感动等主题,可以从“团体”的角度来确立集体圈中如何融入等主题……
针对“圈”涵义广、范围大的特点,写作时最好的方法是“化大为小”,变空泛为具体,即以某词语为轴心,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发散思维。可从题材方面“化大为小”,如就朋友圈、演艺圈、社交圈等某一个具体圈叙事、发表议论;可从思想方面“化大为小”,如圈中需要包容、和谐、如何融入、如何跳出,选其中一个具体阐述即可。
圈内圈外湖北省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三(5)班唐梦婷
因为害怕尝试,因为沉溺于现在的满足,也许带着无可奈何,圈外的风景,圈内的你们永远也无法领略。五岁时,不曾见到笔墨纸砚,却能提笔赋诗一首并题上自己的名字。五岁时,你的名气传遍乡里。父亲的虚荣,让你成为一个可以用来谋利益的工具。乡邻的赞叹、世人的惊奇,你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糖衣炮弹包围着。日复一日,这些包围形成了一个圈,将你裹紧了,你就再也出不来了。你忘却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你的先天聪慧已被你的不思进取一点点吞噬。十二岁时,已不如从前;二十岁时,亦如常人。仲永,你能怪谁?走不出那个圈子,你只是常人。一篇《伤仲永》,是在诉说你的不幸,还是在嘲笑你的虚荣?
也许,仲永只是常人,根本没有能力创造伟大的神话。可是你呢?诸葛孔明!一番隆中对,一段“三顾茅庐”的佳话,你未出山,世人已觉得你是个奇迹。你“草船借箭”时的淡定自若,你“舌战群儒”时的那般自信,你“挥泪斩马谡”时的深明大义,注定你本该是一个传奇,注定你将为刘备创造一个江山。你明知后主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你本可以带着一干将士创下“兴复汉室”的伟业,但你背负着“临危受命”的期望,你掉进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圈子,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和先主创下的基业慢慢衰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多的是可悲吧,你就那样给历史留下一个遗憾!
你们陷进圈去,总会有人走出圈来。
本有一腔热血,满腹壮志,却只是被召进宫做个翰林学士,李白,你怎能满足?你放荡不羁,杨贵妃为你磨墨,高力士为你脱靴。你是该死的啊,可你还是那样潇洒地活着。皇宫内院,一道道墙,形成了一个大圈,将你与外面隔成了两个世界。可你还是飞了出去!抱负得不到施展之时,你不愿苟且地待诏翰林。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唱出了你对官场的厌恶。你独自享受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你的纵情山水,你的飞越,成就了你的“诗仙”人生。
和你一样飞翔的,还有陶渊明。他与你不同,本无意做官,却奉事于乡里。因“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跳出了污浊的官场,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纯真与洒脱。或许有人说他逃避,有人说他呆傻,但是你真的不羡慕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么?不欣赏他“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超然脱俗么?他跳出官场的圈子,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
不勇敢地走出生活中的圈子,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你永远也领略不到本该属于你的精彩。圈内、圈外,一字之差,两处风景!
作者以“生活圈”为写作对象,通过叙写圈内和圈外两类人的不同景况,表达了“要勇敢走出生活圈子”的主旨。作者以课本素材入文,选择了仲永、诸葛亮作为“走不出圈子的人”的代表,李白、陶渊明作为“走出圈子的人”的代表,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的贬褒抑扬的情感融入其中,立场鲜明。行文过程中,作者紧扣话题“圈”,处处照应,首尾圆合。李白、陶渊明两则素材如从两人生活的朝代的角度考虑,交换下位置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