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素材:70年伟大飞跃的历史真谛
观点提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果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求规律性,其真谛就在于有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坚强核心凝聚伟大力量、制度优势彰显中国智慧、改革开放激发强大活力。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成长历程的生动写照,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
“站起来”是毛泽东的精辟概括。在1949年9月21日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富起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形象概括和由衷赞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开始迈向“富起来”的新征程。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自此,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逐步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强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标识。如何在富裕的基础上使国家强大起来,既是党和政府追求的目标,也是人民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强起来”是在“富起来”的基础上全方位的提高和升级。
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求规律性,探求真谛。
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
近代中国为了救亡图存,许多主义和观点纷纷登场,无论是古已有之、外部传入还是杂糅新生的,都曾产生过一些影响,发挥过一定作用,但是都没有引领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对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发挥巨大作用,毛泽东曾有过精辟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正是因为有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中国人民的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才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中国人民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革命和建设就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伟大胜利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实现“强起来”的行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反复表明,以理论创新指导伟大实践,党和国家就能够永立时代潮头、永葆青春活力。
坚强核心凝聚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团结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的核心力量,在于我们党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用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伟大政党,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一是能够提出革命纲领,指明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成立不久便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革命斗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并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并坚决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是能够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广泛赞誉。
三是能够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做主,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一系列基本制度中实现的,落实到了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四是能够真正依靠群众、组织群众。中国共产党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决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从而使党的事业获得了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具备更为有利的条件来教育、发动和组织群众,中国人民被前所未有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使中华民族在站起来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富起来和强起来。
五是能够自我净化,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能够汇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关键在于党善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极大地提振了党心民心,增强了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制度优势彰显中国智慧
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探索的结果,其优势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有机统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明显的制度优势。这一制度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的关键指标,是这个国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以及能办事、办成事的本领。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点,邓小平曾多次阐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从“两弹一星”大国重器到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特高压电网等重大基础项目的建成,都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一再说明,只要我们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并善于把这一优势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更快更好地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在抗击风险、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发展以及承办国际重大活动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已然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先进的社会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坚持正确道路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道路,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这条道路的国家治理形态和重要保障。只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激发强大活力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并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重大的实践成就,但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探索中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第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互为动力、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使社会呈现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一方面,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促进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为思想解放提供实践动力。改革开放提出了许多新的更深层次的现实问题,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又促使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推动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实践基础和强大动力。
第二,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改革开放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制改革能够激发活力,关键在于这些改革是有温度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就把改革的动力和突破点放在哪里;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聚焦什么、推进什么。改革开放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夯实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第三,对外开放开阔视野、增强活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开放促改革,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对外开放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开放促繁荣促发展,通过对外开放,我国获得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有力提升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范围、领域、层次不断拓展,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了发展的主动,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也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改革开放让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12日第5版
(互联网分享精神,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