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教师角色之我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给基础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焕发了极大的热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逐渐形成,融知识、趣味、自主、合作、探究为一炉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何充分地发挥教师在平等中的首席作用?这是“活动单导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下是我自己对于“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做个出色的“引导者”
新课改的实质是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因而,我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都会先在“预习学案”中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收集、了解与该课相关资料的题目。这些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充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室一泡半天,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因为农村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在这过程中,老师也并不是撒手不管、不闻不问。我会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这样的准备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真我风采,也使得课堂上的展示异彩纷呈。
二、做个大胆的“组织者”
“活动单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此,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聚集在一起的讨论、探究,不拘一格、畅所欲言。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最后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讨论着,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活动单导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枯燥沉闷的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授课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
三、做个积极的“参与者”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合作学习,决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因此,教师除了精心地设计“活动单”,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可忽略的是: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放下漫无目的“巡视者”的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聆听他们的观点,参与他们的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师生间的一场小小的辩论、一颗思维碰撞的火花都是一种至高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活动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课堂活动的效率才会更高。
四、做个智慧的“评价者”
“活动单导学”模式也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互评等多方评价。以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诵读为例,我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
1.小组内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小组内面对面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总分5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分,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很用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评价别人时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2.小组间比赛。选取每组内基础差不多的学生进行PK,其他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参赛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总分前三名的小组,由老师发给纪念品。尽管奖品是微小的,但这种评价方式却使得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都朗读得声情并茂,“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
3.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发给家长评价表,请家长按标准给学生的朗读打分,并在最后写出自己的意见。学生们课后练了又练,然后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当学生们得意地拿着有自己父母极认真的打分的评价表来向我“炫耀”时,我看到的了他们自豪的笑容,还有朗读水平的提高和对读书的兴趣。用评价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更喜爱文学,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