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经验交流:现代诗歌写作技巧_1500字

时间:2024-12-27 03:24: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这些年,多数现代写作者,基本上是对抗写作、意识形态写作,主题不外是反抗专制、暴力、兽道,弘扬人道、正义、自由、个性和爱,即在社会/历史/现实层面,表达人本主义诉求,但自80年代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历史文化转机,冲淡了原先紧张对峙,在广度和语言力作中,由大多数无意识带出个体生命经验,大大增加了美学容量。故这段时间的历史整体来看,新诗潮写作,是由意识对抗兼美学开发——构成双重成分写作重心的,而并不是单一的社会承诺。我以为,“就引领当代诗歌的朦胧诗潮”虽然单桅的居多而非正统,但是它对于新诗,至少完成两件事。一件是它率先启动张扬了人本主义思潮,印证了诗的主体性文化前沿。第二件就是,它率先把白话新诗引入并提升到现代诗深度,促成现代诗歌的中国化自己风格的生长。由此对后来构成“传统”、价值及其美学影响,我认为可以将其贡献提炼为:——个我与群类为出发与归宿的人本主义价值观;——深度神话思维为把握世界的观照方式;——崇高为主导美学的悲剧性风格;——隐喻—象征为建构中心的话语系统;大家都知道我国现代诗歌在短短十年时间,它走完西方百年诗歌道路。集前期象征、意象、表现、未来、超现实、后期象征等诸多养分,(如交感、对应、变形、割裂、意识流、时空交错、跨跳、荒诞、蒙太奇)溶入中国这块特殊土壤,经由本土顺应与对撞(如体现为诗言志、载道、兴像、风骨,叙事等),才长成令人瞩目的“朦胧雨林”。尽管朦胧诗的社会效应大大高于其他,我依然打算用像喻写作来命名。它在文本意义上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意像作为诗本体的基本元素基本筑件,作为写作主体心灵的“胚芽”和“酵母”,构成了诗歌写作的发生与完形。二,象征作为诗的归宿与底蕴,它最终达成诗歌由此及彼、言有尽而意未尽的“空框”效应。换句话说,象喻写作就是通过有限的意象化途径,切近无限的精神底蕴。北岛率先进入并成熟象喻写作。他深谙对应论交感论,在主体与万物,内心与外宇宙,情思与物像之间,熟练穿梭,巧妙打通两者的契合点,建立隐喻联系。北岛的模式,就是这样以局部的或整体的暗示为主导,辅之凝重的哲思理念以及精致的超现实成分,完成象征的微言大义:例如蛛网密布的“古寺”,与古老的传统惰性织成亲密的交感;“彗星”背离太阳的行经,同一代先觉者的叛逆性格同形互动;大一统超稳态的社会结构,在急剧思想的裂变中,找到“它”这样一个对接物,分外合榫;沉淀的“云母”,得到主体情思涂抹后的变形处理,铸就了某种“历史意识”,沉甸甸的;而坚守的“岸”当然此"岸"而非彼"岸",它在作品里同过意象的扩展寄寓了同项人格;如我的《倾岛之恋》中的海景幻像喻做玻璃和小岛一及草原牧羊等,构成了外来内心文化和新兴情感思潮的冲击波。哪怕小小题目《哥哥》我也同过了时间的缩写法,其旨义和作用也希望通过谣曲意象形式,摇向哥哥青春生命的憧憬。即使单个短语词组,如“踩着/墨布上嵌着宝石眼睛的歌”“我们居住的生命/有一个小小的海岛”“桅杆”“陶罐”,也都涂满厚厚的喻指(明喻、暗喻、博喻、寓言)色彩,落入密密麻麻的象征之网。只有20句的《哥哥》,把像喻写作标准件,通过蓦布、小岛、桅杆捅破世纪/战斗的声音在帆上凯歌、黑色大海和帆等5个意象串接,传达一代青年事业的追求和追求的理想和成功。在当今处于“解冻”期的朦胧诗,因强大的权利话语压力、传统久远惰性制约,窘于困境中的突围,自然寻求间接的曲折的表达达方式。适遇门户乍开,西方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成了首选“拿来来主义”。顺应中的抵牾,对撞下的接收,成就了一种从意象到象征——的具有多方喻指、暗示效应的写作模态。用异外质量相构成原理来解释我认为是十分合理的。所谓异质同构是指不同事物在同一结构中的联系。象喻写作中的喻体和本体就是在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内界与外域、通过中介,寻求与发现各自的“共同点”。这一“共同点”把不同属性、质地、命名、价值的事物,纳入“虚拟”同构中,经由变形、错位、假借、畸联等转换手段,获得精神意义上的同一与共享。由“对应论”发育起来的象喻写作方式,紧紧抓住主客体的转换关节,解决主体内心世界与外域万物间的胶合难点,刺激诗人走向双向、多向乃至全方位的投射感应。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