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狼性的呼唤———《狼图腾》读后感

时间:2024-11-12 04:08:3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姜戎在思考人类向文明艰难迈进的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狼图腾》,小说里写的是狼,研究的却是国民性。是什么使中华民众的狼性全失,羊性盈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在略写了小说的内容提要和进行了简单的思考后,开始向这个问题挺进,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激昂的笔调,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家园和对民族热爱的基础之上。

  《狼图腾》一书记录了草原狼的真实生活,作者姜戎先生在内蒙古边境额仑草原长达十一年的知青生涯使他与草原狼有了深入的了解。在那里,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他在对狼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中,诞生了关于“狼性”与“羊性”的种种思考,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真实的狼的形象。

  书中描绘的人与狼战斗的35个小故事以及陈阵与小狼相处的经历,表现出狼遇事机敏,处事果敢,善于智谋,坚毅顽强,热爱自由,孤傲难驯,团结一致,钟情厚义,知恩图报,残暴贪婪,一丝不苟,勇于开拓等等特点。其中不乏一些我们所不足的优秀品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品质,才成就了以狼为图腾的草原民族横跨欧亚的辉煌帝国神话。

  反观一下羊的逆来顺受,遭受狼的袭击时吓得头晕腿软,连向同伴发出预警的叫声都不敢,当看到同类被吃时,甚至还幸灾乐祸地看热闹,愚昧地庆幸狼吃饱了自身就安全了。

  我想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留学学医时大概是目睹这一场面的,因而弃医从文,唤醒民众。

  放眼世界,当今世界强大的民族多少是拥有诸多狼性的民族。从日本人的团结一致,善于智谋到德国人的果敢坚毅,一丝不苟,再到美国人的热爱自由,勇于开拓。无一不是狼性在人性中的体现。所以,一个强大的民族是需要狼性的。

  有人说,书中所说的狼性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强调“某个占少数的种族生来就高等,是注定的统治者。而占多数的种族生来就愚昧,只能作为被统治者”。这是片面的,我们不能把具“狼性”与“羊性”的人等同于狼与羊的种族对立,而仅仅以“狼性”与“羊性”来称呼两种认识与态度。

  不可否认,我们的民族意识中“羊性”是大于“狼性”的。我们看到当年十几个日本鬼子就敢入侵城镇,而几千百姓却吓得满街跑。如果百姓们合力反抗,尽管会伤亡巨大,但至少鬼子们也不敢如此猖狂,南京大屠杀也不会是一场“南京大屠杀”而是“南京保卫战”。

  说到底,我们是缺少一股狼性。这种羊性的普遍存在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养成的。

  其成因一是缘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因“自给自足”而造成的保守、小富既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缺乏开拓冒险精神。二是长期的腐败封建统治,这也是“羊性”普遍化的一个重要成因。长期的压制在民众心中产生了相当恶劣的影响。首先是面对威胁不敢强出头,因为“枪打出头鸟”,谁先出头谁先死,因此才会有“几千百姓却吓得满街跑”的屈辱事实。其二是促进形成了“领头羊效应”。因为没有人敢第一个站起来,所以大家决定集体行动。

  “一、二、三”说好了一起冲,要活一起活,要死谁都逃不了。大家都做我不做,落了单,败了没人同情,谁叫你不做?成了反遭人白眼,狗屎运!其三致使整个民族缺乏集体观念,每个人都将个人置于首位。现在许多所谓的“团结”并不是真正的“团结”,而是“离不开”,正如羊群一样落单既死。而狼的团结是基于合作之上的,单独行动时是好猎手,集体捕猎是为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样的团结是有力有效而紧密的。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这个弹丸之国为

何有能力发起长大八年的侵华战争?在我们痛斥鬼子罪恶行径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当时日本社会“万众一心”的高效率的后方补给。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骨子里并不是没有“狼性”。各朝各代,在面对强敌的时候,依然有相当多义勇之士奋起反抗(虽然从夏至清起义次数与成功率大体成递减趋势),这虽然只是狼性的一方面,但却充分说明了我们是有“狼性”的根源的。

  当今“小农经济”早已消失,所以,一个开明的统治阶级是挖掘狼性的第一要义。天青自然心明。“团结一致”不是口号,“爱民亲民”不是标语;“做实事”靠手不靠嘴,“讲民主”靠理不靠山。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真正不受凌辱,繁荣昌盛,“维护世界和平”。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我们用狼的精神去开拓!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