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素材:搭建活动丰富孩子精神世界
彩虹城建构区里,乐乐看见欢欢走来,招呼道:“我们一起来搭吧。”于是两个人开始忙乎,他们有商有量,一会儿说搭出指挥塔,一会儿又说搭出什么,时而兴高采烈,时而低头思考。
整整40分钟,乐乐和欢欢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搭建工作中。教师很好奇:“哎,你们在搭什么呀?”“跨海大桥。”“怎么想到搭跨海大桥了?”乐乐说:“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跨海大桥了。”“噢,这样啊!搭桥过程中有好玩的事吗?”“我们搭了3个指挥塔,最高的是飞机指挥塔,中间是火车指挥塔,最低的是轮船指挥塔。”“真有趣!你们搭好了吗?”“没有,跨海大桥远处还有很多房子……”说完,他们立了块“未完工”的招牌就收拾多余积木回活动室了。
点评:
幼儿在活动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说了做了就过了。我们需要去识别教育的意义,在价值点上和幼儿一起去聊。把幼儿下意识做的事,通过说不断丰满、完善。幼儿说的过程就是赋予它意义的过程,也是在创造、在联结。幼儿搭跨海大桥背后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我需要从这些地方把空间撑开,让故事拥有更多可能。
第二天彩虹城时间,教师先让孩子们说说是否喜欢跨海大桥,如果喜欢,喜欢它什么。孩子们都说喜欢,有的说喜欢长长的大桥,有的说喜欢炮台,有的说喜欢指挥塔……教师又问:“在搭建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欢欢马上说:“这个地方太小了,刚才弟弟妹妹撞到我们的积木了。”“飞机场搭不下了。”“没有开火车的地方。”……“怎么解决呢?”孩子们提议换个大的地方,这样可以搭更多东西,也不会被撞到了。
说干就干,乐乐提议一起去幼儿园里找个更大的场地。这时很多孩子都加入到大桥建构组来了。从三楼走廊到一楼操场,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他们都走了个遍。最后定下三个地方可选:山坡脚下、三楼彩虹桥、大操场。然后全组投票决定在山坡脚下搭,理由如下:大操场每天要做操,而跨海大桥要搭很多天;三楼彩虹桥有斜坡,搭起来有困难;山坡脚下,可以边晒太阳边搭。
可是建构材料在三楼,怎样搬到一楼呢?孩子们又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运输,然后各显身手,有的抱着积木从三楼跑到一楼,有的整筐乘着电梯到一楼,还有的孩子从三楼吊下一只篮子……
点评:
除了建构区,我们还可以把跨海大桥建在哪里?材料怎么运?教师发现孩子们想要搭建更多,看到还有很多故事可发展,于是和他们一起去探寻方向,从而把这些故事引发出来。
随着加入的队员越来越多,孩子们很快就搭好了最长的大桥,从路的一头一直延伸到另一头。大桥旁边还有什么呢?孩子们三三两两,一边协商一边动手搭建。
一组:我们要搭一个停车场,里面有加油站,薯片桶做加油器,奶粉罐当汽车。
二组:最长大桥很长,司机要休息,还缺一个酒店,还要造餐厅。酒店里还应该有健身馆、游泳池。
三组:搭很多小房子,可以住“小人”。小房子的外面有沙滩,游泳累了就可以在这里躺一会儿,看看烟花。
……
搭建主题一直在源源不断地生成,教师会问他们:你们在搭什么?有什么用?在最长大桥旁边还有什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点评:
孩子们搭得好不好,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建构的过程,聆听发生了什么,聆听他们在讲述什么故事。从视觉上看,我并不认为他们搭得好、搭得美观,但听了孩子们的故事后,就会觉得很精彩。
只有走近了,我们才能看到孩子们的样貌,建构也才能真正活起来。建构不是形的建构,而是意义的建构。
搭建一直持续,有时多了只小狗,有时多了条美人鱼,有时多了根羽毛,建构区里每天都在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当建构进行到第四周时,要下雨了,最长大桥怎么办?当然不能被动地等待下雨,然后被风吹了、被破坏了。所以,大家一致决定拆桥。在拆桥之前,老师打算和孩子们聊聊:怎样把最长大桥留下来?孩子们说拍照纪念;换个地方重新搭一次;画下来;发朋友圈;请好朋友一起来看……老师又问:你想为这座大桥做点什么?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最长大桥要拆掉了,你心情怎么样?可以搞什么活动和它说再见?
当孩子们充分表达他们的可惜、不舍、伤心后……大家终于和最长大桥告别了,把所有的材料又送回建构区。
点评: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要和很多美好的东西说再见,然后去创造新的世界。和最长大桥一起走过的日子,孩子们已经和它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结,对他们来说,大桥是有生命的。大桥要拆了,孩子们失望、伤心,因为大桥已经变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把记忆留存起来,让他们表达出来,然后开启一个新的世界。
教师和孩子们共生长的过程,是在具体情境和场景中展开的,是现场式的,它源于孩子又影响孩子。美好的外形,不是建构真正的目的,完善富有生命意义的精神世界才是目的。建构是让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孩子们赋予自己的世界更多意义的过程。
(作者系浙江省诸暨市行知幼教集团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15日第2版
(互联网分享精神,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