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高考作文备考,教师有多少可作为空间?

时间:2025-01-14 18:40: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反思多年来指导学生进行高考作文备考的所作所为,发现很多做法是在帮学生的倒忙,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在逼着学生做无用功。又到了学生备考的关键时期了,我们站在高三备考一线的老师,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高考作文备考,教师到底有多少可作为空间?

一、讨论高考备考必须坚持“不让学生做无用功”的原则

高考备战的学生,时间特别金贵,分分秒秒对他们来说都是重要的,每一分钟他们所付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高效的回报。在这样紧张而又金贵的时间里,让学生们做一些无成效的工作,显然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那么,浪费备战高考学生的时间,是图财害命之尤甚者。

“做无用功”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本来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或能力,还让学生继续听讲或做练习,与听讲或做练习前相比,学生没有任何的长进;二是学生听了、学了、练了,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有所长进的东西,还让学生或听或学或练。

反观现实,现在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无用功”,本文仅限于探讨高考作文备考中的“有用功”和“无用功”问题。

二、在高考作文备考中,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在坚持“不让学生做无用功”的备考原则下,反思现实中我们作文的备考工作会发现,我们走进了许多误区。作文是语文高考中的“大西瓜”,很多时候我们把它作为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突破这一重点时,太多的教师大多时候是向学生灌输“作文理论”“作文技巧与方法”等方面的东西。讲如何构思,讲如何开篇,讲如何结尾,讲如何谋篇,讲如何布局,讲如何运思,讲如何运用语言,讲如何使用材料,讲如何创新,讲如何出奇……搞成系列,弄成讲座,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唾沫四溅、天花乱坠,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茅塞顿开、豁然敞亮。可是到了考场上,学生写出的作文依然如故,甚至不如以前,原因何在?

殊不知,作文的写作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知识。老师们讲解时都把本属于能力的东西变成了一种知识去传授,怎么可能提高能力呢?对于能力的提升,黑格尔说得好,“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灰色的”即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作用不大。因此,高考作文备考把重点放在“理论”灌输、“方法”讲解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做法,这种做法就是逼着学生做无用功,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假如把这些时间让出来给其他学科,或者用来复习训练语文学科其他在短时间里就可以提高的版块内容,学生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得分。灰色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写作文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这种作用是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的。理论与方法转换成能力是必须有一个过程的,能力形成有一个反复训练的周期,周期不够就形不成能力,这是心理学规律,规律是不可违背的。这便如同学驾车,驾车的知识、理论、方法很快就可以学会,但是把它们转换成驾车的能力,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训练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高考备考时间短,也十分紧张,这时向学生灌输“理论”与“方法”是无法实现能力的转换的,也就是说,这些“理论”与“方法”在高考备考中几乎是没用的。

在高考作文备考中,老师向学生讲这“理论”,说那“方法”,几乎是“无用功”。向学生灌输“理论”与“方法”是高考备课中最大的一个误区。

三、高考作文备考,教师的可作为空间到底在哪里所谓的“可作为空间”,即教师能够有所作为的空间,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在短时间内,学生的作文分数能够有所提高的空间。

高考考纲中,把高考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讨论“高考作文备考,教师的可作为空间在哪里”这样的问题,不妨也分为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纵观两项大纲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备考“可作为空间”基本上在“基础等级”里,在“发展等级”里,教师基本上无能为力。

(一)“基础等级”中,教师“可作为空间”分析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其内容是:“(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根据“基础等级”的要求,在短时间内,教师的指导大概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向学生揭示“标准的考场作文(45分左右)”的基本特征,提出强制性要求,强化学生考场作文要入“格”的意识。

“考场作文”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是:①开篇入题,立意明确;②主题鲜明,表述直白;③字迹工整,卷面洁净;④5~6段成篇,结构匀称;⑤段首布置核心句,时时扣题;⑥字数充足,不少于850字。这些是一些基本常识,在这里不再作具体解释。

“考场作文”记叙文(散文)的基本特征是:①将自己认准的立意,处理成“题记”的形式;②分解为三个小标题(实在拟不出小标题,用“一”“二”“三”标出也行),每一个小标题结束,有一句点题的话;③字迹工整,卷面洁净;④字数充足,不少于850字。这些也是一些基本常识,在这里也不再作具体解释。

2.采取“专项治理”的办法,解决学生“不入格”问题。

比如,学生“字迹潦草、卷面脏乱”的问题,常常百治不绝,原因在于我们通常只是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并没有感觉,自己的作文被判低分,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是卷面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来一个“专项治理”,发现卷面有问题的作文,在总得分上减去10分,计入总分的是减后的分数,学生拿到试卷后,心理上会产生“疼痛感”,然后他才能够意识到卷面是多么的重要。其他诸如“开篇不入题”问题、“字数达不到850字”问题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进行治理。

3.强化“审题立意”训练,确保学生考场作文不跑题。

“审题立意”训练工作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命题类型,分别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实操性的“审题”要领和方法;二是以实战训练为主,每一类命题类型,都提供大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审题立意”是一种认知能力,不是运用能力,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提高的,但能力提升仅靠讲要领和方法是不够的,将要领和方法转换成能力,必须用强化训练的办法。

4.不断向学生提供一些高分、有特点的作文范式,让学生心理上留下若干个“成功作文的模式”,或许在考场上就可以借用。

我们所教的学生千差万别,有的学生作文写得比老师写得还好,而有的学生写作文则始终“找不到北”,连结构也组织不起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成功作文的范式,让他们模仿,这样的举措对于他们来说,特别的重要,当然对于作文好的学生也有借鉴意义。

5.告知学生哪些内容不能写入考场作文,哪些方面不可作为考场作文的“立意”,避免学生误入考场作文的“雷区”,解决“思想健康”这一要求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不少考生,应该使用的材料没有掌握,但有一些材料掌握得(或者说经历的,或者说思考的)却很深透,例如“早恋”之类。因此他们常常将此类材料作为素材写进高考作文,然而此类素材一旦进入高考作文里,那它就会使考场作文变得非常危险,得低分的比率将会非常高。因此我们称此类素材为高考作文素材的“雷区”。

依据我们多年的经验,“雷区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禁用材料”,一类叫做“慎用材料”,其具体情况列在下表里。“禁用材料”无须过多解释,高考作文中绝对不要涉猎。“慎用材料”就是危险性极大的材料,使用它如同食用河豚,须格外小心,弄不好,作文将会全军覆没,或者说得极低分可能性极大。

在“基础等级”中的其他方面,诸如“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等方面,教师几乎没有什么可作为的空间,如果要在其中去做一些工作,那也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用”的。

(二)“发展等级”中,教师“可作为空间”分析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与往年相比也没有变化,其内容是:“(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下面我们就逐条分析在“发展等级”中,哪些要求教师是有“可作为空间”的,哪些是没有“可作为空间”的。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一条,教师在其中几乎是不能有所作为的。因为它对学生提出的是一种“认知力、思考力”的要求。如果某一学生的“认知力、思考力”不具有这一特点,在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达到的。甚至不少人终生都做不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我们还有能耐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让学生达到吗?有不少老师不明其中规律,希望能够在这个方面让学生有所突破。那是白白地浪费学生的时间,学生深受其害还不自知——做了大量无用功,耽误了其他科的学习,高考总分受到影响。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中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在短时间里,教师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比如借助一本关于考场作文材料方面的资料,规定学生每天看5则材料,不必强记,只要大脑里留有痕迹就行,解决学生“因备考学习时间紧张,无暇顾及其他,造成视野狭窄,作文材料老旧”问题。至于其中的“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老师也是没办法让学生提高的。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的要求。在短时间里,教师也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有所提高的。这样的要求是对人“语言运用能力”的高标准要求,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做很长时间的艰苦复杂的工作,不是三天两天、三月两月、甚至三年两年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人终生都做不到。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那里瞎指挥,强逼学生去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中的“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我们教师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材料新鲜”用上文中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解决办法来加以解决。“构思新巧”方面,建议多向学生介绍推荐“构思新巧”的文章,最好是从学生模考中寻找,这样的文章易于学生吸收,在学生心中建构一些“构思新巧”的模式,在考场上或许就能够用得上。另外的“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教师在短时间里是没办法帮助学生提高的。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在“发展等级”中,在短时间里,教师的“可作为空间”是很小的,教师辅导学生备考高考作文在此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以免做“无用功”。

能够在“发展等级”里有所作为的学生并不多,所谓“发展等级”就是作文要出彩,要有特色,用“出彩”“特色”获得55分左右的高分。然而,学生考场作文要“出彩”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学生本人具有出彩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不是现时已经具备,从现在开始再去通过训练增长这种能力,是来不及的。(2)命题能够刺激学生出彩。好文章是以“灵感”为基础的,没有创作的“灵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假如命题刺激了考生,让他出现了“灵感”,其本人又具有出彩能力,那么这时,这位学生的考场作文就有出彩的可能了。(3)写出来的文章必须碰到知音。依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原理,学生的文章出彩了,但没有碰到其“知音”——阅卷老师欣赏这篇文章,其考场作文也是没法出彩的。

由此可见,在“发展等级”里能够有所作为,当然要靠学生自身有没有高水平的写作能力,有了能力后,还要看有没有运气。所以在“发展等级”里能够有所作为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的,既然如此,作为教师指导全体学生备考作文,是没有必要在这一方面花费过多力量和时间的。只能针对个别有可能出彩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指导时建议用王大绩老师提出的“高考作文=细节+感悟”公式来指导。“细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作文内容写细腻、写具体,规避考场作文中“笼统概括、大而化之”的通病,作文就会显得充实、丰富。“感悟”就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自己深刻的见解,规避考场作文中“大话、假话、净是公共语言”的通病,作文就会显得独到有个性。高考作文能够做到这两点,大概就具备了出彩的机会了。

总之,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高考作文备考中,过去,由于对作文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出现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在误区中让学生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作文还难以提高,学生对作文的用力得不偿失。笔者在这里分析出高考作文备考中教师的“可作为空间”和“不可作为空间”,意在明晰教师作文备考的努力方向,把过去让学生浪费的时间腾挪出来,做其他备考,则更有利于学生的高考。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