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中学作文教学分析
从初中作文教学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对作文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滞后,对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初中作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待严谨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沉闷乏味的教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不严谨。通常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较为具体的教学计划,主要有两种突出的表现:①目标偏高,缺乏过渡。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传授给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并且期望学生通过这些技巧创作出完美十足的文章;而由于学生缺乏对题材的亲身体验,这便使得学生感到作文写作的力不从心。②走马观花,也就是作文写作知识跟着课文走,题材固定,话题固定,学什么课文便写什么作文。
2.作文教学脱离日常生活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写作,导致学生作文写作资源的枯竭。由于作文教学与日常生活严重偏离,使得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只能凭空想象、虚构,无法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反映出来,不仅不能熟悉多样化的题材,而且没有丰富的词汇,写作时只能强拼硬凑,文思枯竭,最终写作质量偏差,文不成篇。
3.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积极
实际上,每个学生均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写出优质的作文,但毕竟学生的生活空间是有限的,并且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再加上很多初中学校均为封闭式管理,学生有着非常繁重的课业负担,缺乏充裕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初中作文基本上都是命题作文,学生常常在写作时感到无处倾诉,结果只好对作文应付了事,作文质量低下,结构混乱。学生的作文写作态度不积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自然无法得以提高。
二、强化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1.设计新颖的作文题目,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对初中作文教学效果的增强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作文教学中对新颖有趣的作文题目加以设计,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写作的兴趣就相当于有了写作的动力,而有了写作的动力才会有抒发情感的欲望,才能够写作出富含表现力及生动性的作文。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应当切实地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在写“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时,可以把该标题改成《这难道是他》《猜猜他是谁》等。再比如写“我的某某”时,可以将题目改为《能跟你说说心里话吗?》《某某,我想告诉你》等,这样便能够与学生心态相契合,有助于学生将自身的感受更好地表达出来。
2.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从本质上而言,作文是一个人对物或者人的有感而发。因此,要想使学生能够始终对作文写作保持兴趣,那么教师则应当鼓励学生亲身融入生活中探寻写作的源泉,积极鼓励学生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在布置《我的一家》的作文题目时,虽然学生自我感觉比较熟悉自己的家,但是实际上写起来却发现自己对家的观察有待细致和全面,比如妈妈几点下班回家,妈妈几天买一次菜,爸爸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爸爸有什么习惯性动作等等,不善于观察的学生和观察细致的学生,写作出来的作文往往会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比如,有位学生非常细致地描述了他妈妈的习惯性动作,在作文中写道“妈妈与他人交谈时,总会下意识地用手梳理头发”。类似于这样细微的动作很多人都见过,但是由于过于平常便没有留心观察,但是这位学生可以较为细致地对细小的动作进行描述,从侧面反映出他对妈妈的观察之细及感情之深。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尽相同的,而爱好和兴趣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特长及个性的发展。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作文的内容和范围加以限定,同时将体裁形式适当放宽,着力于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形成活泼生动的个性语言,实现从思维到表达的过渡,最终达到成功的作文教学。比如,对于擅长描写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课本上的描写手法加以学习,进行模仿写作。教师在教授《春》或者《紫藤萝瀑布》这种写景美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课文中所涉及的写作方法对景物进行描写,将自身所有的感官调动起来,抓住景物的显著特点,从而写出自身特有的感受。而对于善于叙事的学生,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将事件的曲折性写出,比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可以帮助学生首先理清课文的线索,接着提问: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作者能够写得如此长?经过学生的一番热烈讨论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便是插叙的写作手法,有助于文章变得波澜起伏、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总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学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应当结合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而促进初中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及教学效果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