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尊重自主 兴味习作
习作是指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观察与感受所得诉诸于语言文字。因此,学生自然成为习作的主体,习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激发学生的习作主动性,实现自主习作。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教学始终被人为扭曲着。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扼杀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这样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兴味索然,甚至是谈“作”色变,勉强写出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习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习作自主。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习作呢?我在习作教学中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生活”为自主习作开拓鲜活泉源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昼夜流个不歇。”要想让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关注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板报、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参与体育比赛……多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学生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快乐的六一节》《运动会,激情荡漾》《我能行》等文章就是学生参加活动后喷薄而出的独特感受,有着浓郁的校园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中纷繁复杂的场景也会让他们的内心世界荡起涟漪。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品味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用生活的激情点燃学生的习作欲望。长此以往,“生活”为自主习作开拓出鲜活的泉源,写作的素材就如土壤般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自主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让“兴趣”为自主习作输送澎湃动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不断增强,学习的效果就会水涨船高,学习的创造思维就会十分活跃。反之,学习被动,效果就会一落千丈。所以,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学生的兴趣并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后天激发所致。因此,要想把作文教学搞好,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发现,探索、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1.鼓励学生从创意活动中提炼习作素材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习作,解放心灵,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思想感情上的自由,使其兴味盎然。兴趣的培养应从熟悉的生活开始,让学生写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学生何乐而不为?所以,我设计的习作练习大多没有统一规定写作内容,只是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提炼素材,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例如,习作题要求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那就引导他们说出飞鸟、鱼、家禽、昆虫、野兽等多种动物,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一种作为写作的对象。
2.恰当评价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所以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习作、乐于习作,因而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毫无针对性,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高层次的要求,对基础差的要进行针对性地表扬。我常常对后进生运用得好的一句话、一个词都大加赞赏。例如,我有一次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描写眼睛有神的词“炯炯有神”,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这个词你用得真好,如果你能用炯炯有神的眼睛多看点书,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精准评价中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习作兴趣才会日渐浓郁,才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发挥潜能、张扬个性,自主习作才有更加澎湃的动力。
三、让“想象”为自主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创造的源泉。想象造就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打破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想象的桎梏,让学生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个性张扬的学生必然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习作。大胆想象就是自主习作的羽翼,有了它习作必将翱翔蓝天。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
1.凭借教材,在文本留白处“插针”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要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设想一下我们没有地球还能去哪儿生活?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路,想象了很多星球;又如学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以问题“当小骆驼再遇到小红马的时候他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拓展思维的空间,激发习作的自主性。
2.巧用插图,在意犹未尽处“点燃”
有人说,孩子的内心是一座宝库,那新奇、独特的想象无疑是宝库中一颗颗瑰丽的宝石。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如何将一颗颗“宝石”从孩子的宝库中挖掘出来,加以磨砺,使它能放射出更加炫目的光华。课文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无疑是打开那扇通往孩子内心宝库大门的钥匙。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文已尽,意无穷”。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顺着作者的笔墨,借助插图直观形象的描绘,孩子们就能在这片想象的沃土中大胆创造。如诗人贺知章笔下的柳树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学习这首古诗后,我让学生观察插图中春天的柳树,引导学生想象柳树还像什么。有的学生说,柳树像穿着绿衣服的小姑娘;有的说,长长的柳枝就像小姑娘的辫子;有的说,柳枝随风摇摆就像小姑娘在风中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就像柳姑娘在洗头……在有些课文中,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只能简而言之或省略不写。而课文的插图却对省略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延展。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文本的省略处,既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又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为自主习作做好了素养积淀。?
3.放大边界,在生活领域里飞翔
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自选题材,大胆合理地想象,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童话的形式表述出来。学生大都兴趣盎然,尽情地驰骋于想象的空间,成功地写出了《牙齿再也不疼了》《新龟兔赛跑》《课桌的表白》等有趣的文章。另外,我也以《未来的我》《假如我是……》《再遇小红马》为题引导学生假设,为想象插上翅膀,自主写出了充满奇思妙想的习作。总之,丰富的生活、高昂的兴趣、奇妙的想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诱使学生倾吐心声,让习作实现自主,作文教学就能走出谈“作”色变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