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深度思维
新材料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来说,在保持话题作文固有的相对开放的优势下,又具有新的特色。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为考生提供话题的蓝本、规定构思的范围、提示思维的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主题的环节,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话题的能力。一篇文章的立意将决定文章内容的走向和最终的高度,学生的立意一旦出现偏差,也就跌倒在“起跑线”上。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写作新材料作文时,起点决定了命运。于是,也有人将这种材料作文命名为“立意作文”。这种既有开放性又给了适当限制的命题,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取得了主导地位,原因在于超越了命题作文的致命弱点。
立意作文的立意是多元而不可能单向的,但是多元之中依然有着高下之别。因此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长久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线性思维。简单地以好和坏区分人,是曾经的年代塑就的思维定式。线性思维是高等生物认知事物的基础之石,也是负重之石。从单纯地用黑和白看待世界,到加入灰色改良,依然没有摆脱线性思维的纠缠。如果能够以开放的网状结构思考和判断问题,用唯物辩证的眼光审视已知和未知的事物,那么,世界不再是黑白二色,绚丽多彩扑面而来;在遭遇问题的多元性的时候,应是神明气爽,游刃有余。要摆脱线性思维的缠绕,本身是一道难题,本身也是一种智慧。颠覆一种习惯,需要的是勇气和毅力,甚至需要涅槃的精神。思维的深度主要由逆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决定。开放性和限定性相结合的命题的最大优点,就是把确立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立意放在第一位,立意是为文的前提。立意的难度在于必须在纷纭的现象和错综的感受中进行提炼,能否从中构成情感和逻辑的单纯线索,能否防止思维平面滑行,主题徘徊,能否在有效地推动思维层层深入的同时,控制思路和意脉,避免离题的潜在危机,这是考查的重点。要通过这样的考查,光凭文字工具的华丽是不行的,对思维具有灵活调控的能力才是制胜的法宝。
因此,所谓“深度思维”其实是以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的“切合题意,中心明确”为前提,而直接指向“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意”,即学生在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通过角度变向、思维跟进及辩证思考,展示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的思维方式,即立体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使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呈现出环环相扣的渐进式结构,努力做到“在别人停止思维的地方继续前进”。
一、故事类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材料分析:在这个材料中,“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这应该是材料的点睛之笔,也应该是写作的核心所在。在材料中,石头辗转于市场、黄金市场、钻石市场之间,其本意也是为了获得最大的价值。到达人生的层面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数个可能,而珍惜就是把其中最美的一种可能转化为现实。
然而,这个材料中的石头是否真正地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生命的极致呢?事实上,在三个市场之间的辗转,最终所提升的只是价格而已。那么,一块普通的石头如何抵达生命的完美呢?这里就需要有进一步探求的勇气和智慧了,即纵向思维的能力。所谓纵向思维,是指一个人善于归纳总结,抓住事物的某一点某一面进行纵深剖析的能力。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也会引发一系列结果,往上追溯,我们会发现引发这件事的原因,再往上,它的原因的原因……这就形成一个链条,往上是无穷的,往下也是无穷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通常只截取其中的一段,对于超出这一段的原因和结果,则不予考虑,如果我们能够沿着某一根链条“上下而求索”的话,就会有新的发现。
扣住“珍惜”,继续深入,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材料的中心论点,可以得出更为合理、更有深度的结论。对石头来说,接受斧凿的雕琢,让自己成为敦煌莫高窟中的大佛或者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或者成为方方正正的台阶。当然,还可以如于谦在《石灰吟》之中的选择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经受烈火的焚烧,然后变成洁白的石灰。这时,它曾经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是,它已经超越了原先的自己。因此,所谓珍惜,其实是认识自己,然后实现自己,超越自己。
继续让自己的思维深入,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珍惜自己呢?这如同溪水在悬崖之畔的选择,折返回去,依旧只能是一条小溪,而停下来,也只能变成一沟绝望的死水。但是如果,它选择纵身一跃,就会飞翔成最为瑰奇的景观。对于人生来说也是如此,生命也需要一个悬崖才能绽放出精彩的华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绝境是另一种生路,跌落是另一种起飞,放逐是另一种珍惜。因此,我们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我们应该拥有高远的理想,敢于迎接困难的历练。仰望星空,脚踏大地,唯有如此,我们才算真正地在“珍惜”自己。
素材链接:世间有一种鸟,它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寻找一根最为尖锐的刺,最后它将自己的胸膛刺穿在刺上,一边滴血,一边歌唱。它一生只歌唱一次,但这次歌唱是它生命之中的绝唱。——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二、诗歌类
在新材料作文中,诗歌材料作文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从2005年北京卷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到2008年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作为独立的材料,它所折射出来的立意自然是多元而不可能单向的,但是多元之中依然有着高下之别。因此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只言片语,以偏概全。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材料:泥土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刻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材料分析:(一)全诗分为两节,从标题可以看出,其主要意象是“泥土”。第一节告诫人们不要孤芳自赏,自命不凡,以致给自己带来没完没了的失落和痛苦;后一节重在劝勉,勉励人们要甘于平凡,不要考虑索取,而要努力奉献。因此可以确定主题为“人应该保持谦逊的姿态,拥有奉献的精神”,很显然,这也是这篇作文立意的“正解”。
(二)换一个角度理解“泥土”和“珍珠”两个中心意象,泥土是卑微的而珍珠是高贵的,这两个对立的意象可以比喻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定位,但是如果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诗人鲁藜对“泥土”和“珍珠”有着褒贬态度,但我们不妨取消这种情感,更客观地进行分析。泥土有谦虚之美,而珍珠有高贵之美,这两种美的表现形式不同,然不以是而分高下。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合理准确地定位自己,如果是泥土就“让众人把自己踩成一条道路”,但是如果是一颗珍珠,也应该让自己绽放出灿烂的光芒。这可以作为文章的第二种立意。
(三)以此为起点,再深入,即用纵向思维来思考,还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即使自己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泥土,也应该有珍珠的梦想、珍珠的追求。即使在追求中可能遭遇被遗忘的痛苦,但是也有可能拥有被发现的幸福。
(四)如果用立体思维来分析诗歌的立意,那也可以如此立意,无论是朴素的泥土还是高贵的珍珠,都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拥有高远的人生追求,而同时,还应该具备谦逊的姿态、踏实的态度、奉献的精神。这样无论我们人生处于怎样的位置,我们都拥有了闪光的人生。也即泰戈尔先生所说:“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习题链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起一捧清水,手心里竟然有了一轮清明之月;赏弄美丽的鲜花,不经意之间我们的衣服也浸润了浓郁的花香,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恬淡闲适的人生诗意之美。这两句诗也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当我们接近一些事物的时候,不经意之间,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幸福;当我们追求月亮的时候,不妨低头掬一捧清水;当我们想得到花香的时候,我们不妨亲近花瓣,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感悟到的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三、图文类
图画类作文其实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特殊类型,所提供的材料是画面,所以较之以文字做材料的作文形式,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由于图画本身的形象性,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感性材料,使联想和想象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分析图画作文,一定要准确把握、深入发掘图画中的文字信息,从个别看到一般,从图画中的形象上升到普遍事物的属性,再联想到生活中直接和间接经验,并且由此及彼,感悟出某种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社会规律。
材料:阅读画图材料《自由》,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这幅图画由一个笼子和一只被囚禁在笼中却依然振翼的鸟儿组成,显然,标题“自由”首先是指向鸟儿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立意:
(一)大千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生命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都是它们的极致。一只本应该属于辽阔天空的鸟儿,却被冰冷的鸟笼紧锁。自由被剥夺,天性被压抑,这是生命最大的悲剧。比如,这里的“鸟笼”作为一种具有比喻作用的符号,可以理解为爱、欲望、残疾、强权、体制、规范、思维定势等等。
素材链接:1.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2.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环境宽松,才有了诸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了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有了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弱民愚民政策牢固地禁锢天下之民,却也只能落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悲剧收场。
(二)画面中的这只鸟即使处于狭窄的笼子里,却仍然保持着一种飞翔的姿态。“飞翔”是一种充满了力量之美的姿态。这只在鸟笼中依然没有放弃鼓翼的鸟儿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一种鸟是任何东西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所以即使陷入困境甚至绝境,也不应该泯灭自己高远的理想,丧失进取拼搏的热情。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就获得最宝贵的自由。
链接素材:《我与地坛》(史铁生)《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三)鸟儿被束缚而失去了自由,但是与此同时,笼子又如何呢?著名诗人非马在他的诗《鸟笼》中写到:打开鸟笼的门/让鸟儿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事实上,当我们在剥夺他们的自由天性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自由也随之失去了。因此,只有打开笼子的门,当鸟飞出又飞入的时候,鸟笼就不再是鸟笼,“鸟笼/于是成了/天空”。
素材链接:1.《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把自己的家庭辖制得像一个铁桶,但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性情,在妻子、女儿、侄子面前,他是一个专制的暴君,又是一个金钱的奴隶。
2.正如余秋雨在他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之中所说:康熙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在旷野、猎场和各个知识领域挥洒,避暑山庄就是他这种生命方式的一个重要吐纳口站,因此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一所“吉宅”。而反观他之后的那些皇帝,只能缩在紫禁城高大的城墙里,看着四方的天空。他们在束缚着别人的自由,可是他们心里的锁也早已经把自己锁得结结实实。热河的雄风早已吹散,清朝从此阴气重重、劣迹斑斑。
思维有多宽广,你的道路就能有多宽广!如果思维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发散出去,就像是一颗夜明珠发出的光芒一样,以一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横向的、纵向的、逆向的,各个方面都要延伸出去。当我们确定了一个思考的对象,除了要围绕这个对象进行思考之外,还要想想这个对象和其他因素有什么联系,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其他事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