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讲稿(二):科技结合人文,把未来教育带给乡村

时间:2024-12-28 21:33: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科技与人文演讲稿

科技结合人文,把未来教育带给乡村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在“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的总结会上做分享,谢谢吴虹老师的邀请。我是李东方,是少年派项目的项目经理。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科技结合人文,把未来教育带给乡村”。 今天晚上,我们借助CCTalk平台,相聚在这里。对大家来说,现在网络实时分享和学习已经很普遍了,但这种形式是在近几年才被广泛使用的。受益于科技,原来信息化程度较弱的乡村学校也能接触到更多更好的课程。10年前,大家应该不会想到全国各地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同学习一门课程吧?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十多年后的课堂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想必大家还对5月份人工智能AlphaGo Master打败中国围棋选手柯洁的新闻记忆犹新,但到了10月份,新一代的AlphaGo Zero已经通过“强化学习”的机器学习技术,仅用3天时间就自行掌握了围棋的下法,用21天时间打败AlphaGo Master。 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已经如此强大,我们作为教育从业者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怎样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依靠什么才能缩小城乡教育越来越大的鸿沟呢? 靠科技么?那么科技究竟是什么呢?是联通世界的互联网,性能优质的硬件设备,功能丰富的软件,更是与机器进行沟通的语言。这些加在一起就是科技,是我们能够掌握和利用的工具。但这就足够了吗? 苹果在6月份举行了一场全球开发者大会,它的邀请函上有这样一段话: 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 Technologymust intersect with the liberal arts and the humanities, to create new ideasand experiences that push society forward. 仅仅只有科技是不够的,它必须与艺术和人文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推动社会前行的想法和行动。

少年派正在做的,就是努力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科技与艺术和人文相结合的教育。我们以互联网和科技产品为工具,以艺术和人文为内容,进行课程研发和课程实践。 从2014年起,少年派项目就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异地连线课程和活动。我们和乡村学生一起向10国志愿者介绍家乡,一起“参观”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一起“去”北京南站乘坐高铁,一起“体验”哈佛大学的学习生活,一起“在”上海科技馆听演讲。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打破时空的阻碍,让乡村学生接触到更阔的世界。 此外,我们发起了“纽扣计划”,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和活动,为城市孩子和乡村孩子搭建共同成长的桥梁。在“纽扣计划”的线上课堂,上海的小学生与河北邢台的小学生一起讨论音乐、体育、生活、文化、环境、政治等方面话题,无锡的高中生小姐姐和云南腾冲的小学生一起探索古生物和生物学的奥秘。通过同伴学习的方式,城市孩子和乡村孩子都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同龄孩子在交流中增长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 当然,除了为学生们打开一扇窗,我们更想教会学生们自己搭建桥梁,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工具,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2017年,少年派网络素养课加入了互加计划的“美丽乡村小学网络公益课堂”,小蜜蜂老师带着全国200多所学校的学生一起学习。在网络素养课上,学生们掌握了搜索技能,了解到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且,学生们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学会在信息纷杂的网络世界进行进行分辨和独立思考。

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通过输入信息,我们了解世界,借助输出信息,我们表达自己。这一入一出,建立了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我们尝试引导乡村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信息,也尝试着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无线电技术、图像电子处理技术不断进步,我们通过越来越精妙的手法,越来越丰富的信息来展示自己的想象,讲述自己的思考。电影作为表达方式的集大成者,也是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于是,我们研发了导演创作课。 这个课程,我们2016年9月份,在河北、河南、云南5所学校进行了巡回。200多名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了38个小电影作品。通过“创作剧本、分镜头制作、视频拍摄技巧及表现形式学习、实地拍摄、后期剪辑”的学习,来展现他们心中的故事。 导演创作课是少年派项目的经典课程,我们第一所合作项目学校——贵州龙额中心小学的第一位小导演,唐陆,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他一直和我们的项目老师保持联系,时常讨论拍摄、剪辑方面的技巧。他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道“当导演是我一辈子的梦想”。我们希望可以和他一起去创造梦想,并努力实现。

2017年的五月份,少年派项目在河南三所学校巡回开设编程设计课。商丘王二保小学、信阳段湾小学、信阳五里镇小学一共92位同学参加了课程。那我们为什么要做编程课呢,有人说既然未来的世界我们需要与机器人共处,那么我们就更要掌握与机器沟通的语言。但少年派认为,学习编程的意义不仅仅是这样,在编程课火爆的今天,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到,编程不仅仅是操作设备,它应该回归到我们的生活,用人文的方式指导我们的行为。 我们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在对我们进行编程,影响我们的思考,决定我们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举个例子,一个同学告诉父母,我和同桌闹矛盾了,不想上学了,父母可能回答他“信不信我打你”,也可能蹲下来询问“发生了什么,告诉我,我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两种方式都对孩子进行了编程,会影响孩子之后遇事的处理方式,第一种孩子有更大的可能忽视别人感受,认为力量足够强就能直接凌驾别人的意愿。第二种孩子则有更大可能懂得体谅尊重他人,遇到问题也容易理智寻找解决方法。 这些东西不光是父母老师需要知道,孩子也需要知道,因为世界不光在对他们进行编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周围的人产生着影响进行着编程,他们未来会对这个社会进行编程。所以,我们以人文为内核,开发了少儿编程课,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展示的某些精神。我们相信,你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程序执行者,也可以是一个对社会充满好奇,不断努力的创造者,科技只是工具,关键是“谁”在使用工具。 编程课结束之后,少年派项目陆续收到家长的反馈。他们说自己的孩子在上编程课期间学习热情特别高,上学要早早出门说“我要去上编程课”。五里镇小学张建鑫的班主任黄俊豪老师给我们发来一张照片,内容是张建鑫的一篇小感想,张建鑫以前是一个不爱说话,也不爱学习的学生。他在文章里说:“我在少年派的两个星期,我本来是一个不爱学习,不爱写作的小孩子,可是少年派的小悦姐和家乐哥改变了我,让我喜欢上学习。我们在编程课上学习很快乐,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一个发光点,我慢慢地把少年派作为我开始学习的第一步。” 团队伙伴看到这篇感想非常的开心,也非常的感动。让学生通过少年派的课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不正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希望看到的吗?

无论是网络素养课、纽扣计划,还是导演创作课、编程设计课,这些课程都是少年派项目正在尝试并不断改进的课程。我们希望将这些课程带给乡村学生,希望引导着他们掌握科技这个工具,用艺术丰富生活,关心他人和社会,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责任心的未来公民。

演讲于2017.6.14,修改于2018.3 “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总结会,在线 本文为“少年派助学计划”项目撰写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