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助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4-11-10 14:59:5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写一篇关于中国援助教育的短文

展开全部

援外

2113

财政

5261

仅占

4102

1653

据历

首先,中国支出占我国收入和GDP比重很低财政收入的千分之几、GDP的万分之几。根年财政收支数据,同期中国援外支出绝对金额从60.69亿元上升至136.14亿元,增长124%,占我国GDP比重从0.038%下降到0.034%,占我国财政收入比重从0.230%下降至0.164%。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中国财政和经济的沉重负担。 如果将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考虑,我国援外支出增幅更小。2004—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63%,以人民币计算的援外支出剔除通胀因素后只增长90%。进一步与同期我国财政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相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援外支出比这些项目的支出少得多,增长也慢得多,根本不足以明显挤占国内民生和发展资源。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援助不是形式而是实际行动。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有人曾作过统计,1967年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5%,1972年达51亿多元,占财政支出的6.7%,1973年更是上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必须承认,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经济因素考虑的很少,主要还是政治挂帅。”薛宏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国际援助领域里的位置有了显著的不同——既是受援国也是援助国,而且很多对中国的援助来自于发达国家。由此带来的一大影响是,“从西方对华援助那里,中国学到了许多对外援助的先进经验和手段。”很快,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并于1983年初提出了“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的思想主张,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很明显的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当我们还十分贫穷的时候,勒紧裤腰带向一些亚非拉贫穷朋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既帮助了对方,客观上也对我们后来打破西方封锁、争取国际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援助所演化的政治资源,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仍经久不衰。尤其是中国耗时8年之久、牺牲66条宝贵生命、耗资近10亿元人民币才建成的坦赞铁路成为中国对非援助工程的典范,被整个非洲誉为“自由之路”、中非友谊之路。如今,我们虽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毕竟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向比较困难的一些穷朋友提供点帮助,应该说是责无旁贷。据我了解,中国政府并没有大包大揽,承担超出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的援助义务。像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最近10年来对阿富汗的援助就是我们的10倍。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发达国家对外援助所走过的弯路,日益改进提高我们对外援助的模式、结构和质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累计接受国际社会无偿援助超过70亿美元,还有优惠贷款1400多亿美元,这对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很大帮助。特别是在非典肆虐、汶川地震等困难时期,国际社会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一些穷国弱国的援助,钱虽不多,但情深意重。直到今天,中国每年依然接受超过25亿美元的外国政府援助。作为一个拥有“知恩图报”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如果只取不予,恐怕影响的将不仅仅是我们的国际形象。中国有句老话:“帮人就是帮己。”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是“做好事”。受援国在我们帮助下走上自主发展道路也会产生大量需求,可以反过来促进我们的出口增长,有利于我们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从政治安全上考虑,受援国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我们维护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目前的对外援助机制和方法确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进一步完善对外援助的管理和实施方式,避免出于好心却被错认为别有用心。适当场合可以向老百姓讲清楚,为什么我们要花费这么大气力搞对外援助。再比如,多吸收发达国家好的做法,鼓励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种对外援助活动,增进国内各界民众对对外援助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中国对非洲国家经济的援助是中国的传统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利益。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