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孙敬和苏秦这两个家伙都成功了!

时间:2024-11-10 19:31: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孙敬和苏秦

“悬梁刺股”成语典故里的两个家伙分别是孙敬和苏秦。“悬梁”孙敬出自《汉书》,“刺骨”苏秦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孙敬是汉朝人,苏秦是战国人,两人都是刻苦用功的好榜样,并且都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所以后来人们就将这两位成功人士的事迹组合到一起,成为典故和成语,警醒人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下足了功夫,就能成功。

孙敬是怎么“悬梁”的呢?孙敬是汉朝信都人,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家庭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相关的文字很少。据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任昉在《文选·为萧扬州荐士表》记载:孙敬到洛阳,在太学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学,编杨柳简以为经。由此看来,他的家境不是富裕的,但其上辈一定不差而有背景的,否则哪来的书读,而且还能进入太学上学。

孙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读书读的时间久了,人就会疲倦得直打瞌睡,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一天,孙敬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他读书打盹儿的时候,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瞌睡虫就会跑了,人就不会犯困,然后接着好好读书。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读书的时候,孙敬都用这种方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饱读诗书的孙敬终于成为了一名通晓古今的大文学家,入仕后还成为了汉朝著名政治家、纵横家。

苏秦的“刺股”比孙敬更厉害,因为苏秦刻苦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外界的强大刺激后,再在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他在拼了命的苦自己中获得了成功,成为手握六国相印的大纵横家。

苏秦在很小的时候便有大志,而且跟随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学习多年。为了发挥满腹经天纬地之才的用武之地,找到能够足够施展自己的拳脚的大舞台,苏秦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当时最强的秦国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

在秦国,却没人理睬这个来自民间的吹牛“人士”,苏秦唾沫星子到处乱飞,也未被采纳。但在秦国待了太久,身上的盘缠都用光了,苏秦像脱了毛的公鸡似的破衣烂衫地回到老家,亲人见到他如此落魄,对他十分冷淡,连自己的老婆都爱理不理的做自己事,一点也没有亲人久别重逢的欢乐和好脸色。

苏秦深受打击,欲哭无泪中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给他们看看,于是决定全面而系统地将经天纬地之才结合实际再学习、再努力、再提高。他将师父送给他的《阴符》拿出来昼夜攻读,身边还放了一把锥子,每当读到深夜自己打瞌睡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屁股上扎一下,就像今天看西医打针一样。现在想来,我们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刺股”苏秦先生,还应该是西医打针的祖师爷。

苏秦如此反复不断的刺股,无数个夜晚无数次地强迫自己醒来,专心读书。最终修成正果,而后凭潜心研究出来的“合纵”抗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很快便说服了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风光无限到手握六国相印。其理论效果足足使那个不识苏秦本事的秦国,老老实实地待在函谷关外,不敢越雷池一步,长达十五年之久。

“悬梁刺股”,孙敬和苏秦这两个家伙都成功了,虽然有点作践自己,尤其是苏秦的那把锥子,还有点搞笑和残忍。但人生几何,没有目标,行尸走肉;有了目标,总要有行动吧!孙敬和苏秦成功了,成为美谈,还有那么多没有成功的人呢!人生第一幸事是取得事业的成功,但人生的另一幸事是努力过而无悔,二者其实是一样的珍贵。(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