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的两个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老师可能没告诉你

时间:2024-12-26 15:30:2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孙敬和苏秦

“悬梁刺股”的两个人最后是什么结局?老师可能没告诉你

古代文人墨客勤奋好学的典故有很多,关于曾国藩就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话说曾国藩三十岁以后想明白了自己的出路,于是就开始勤奋学习。这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个小偷就偷偷的跑到了他家,看到曾国藩屋子里的灯还亮着,于是就在窗户外面等曾国藩睡着了再开始行动。谁知道曾国藩一背就是两个小时,这时候这个小偷也等急了,气呼呼的说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啊?我听的都能背下来了”,于是小偷背了一遍转身就走。

也许这个故事有点好笑,但是也恰恰说明曾国藩的努力,也许他笨,但是他肯下功夫,这天晚上他一直把书背下来才睡觉。所以后来他成了封疆大吏,而小偷依旧是小偷。

曾国藩是比较有自制力的,在更早的时候还有那些忍不住犯困的人,有这么一个成语叫做“悬梁刺股”,拆开来就是头悬梁、锥刺股,上早自习的时候,看见谁打瞌睡了,老师经常用这两个故事来教育他。老师常说你看看古人多刻苦吧,孙敬把自己的头发绑在梁上,打盹了就逮一下,一逮就醒了。再不行了,你就看看战国的苏秦,瞌睡了就拿着锥子扎自己一下,同学们一听就不瞌睡了。但是老师从来没有说过孙敬和苏秦的成就,我想你的老师可能也没有告诉过你吧。那么这两个人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先来说说头悬梁的孙敬吧,查遍历史资料也没有发现留给后世什么,只是在《汉书》中记载,孙敬勤奋好学,经常晚上读书读到深夜,后来成了当世大儒。不过小编则认为他就是一个书呆子,因为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在文学思想上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或者名言,在仕途上也没有混个一官半职,他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头悬梁的传说。所以综合分析,孙敬这个当世大儒的名声是写书的人给他加上去的。读遍百书却一事无成,这不正是书呆子吗?

而苏秦呢,相对孙敬出名多了,至少还有个六国挂相,合纵开创者的名头。不过小编觉得他也是一生平平。咱们来看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啊,早年他拜师鬼谷子,后来学成了开始游说六国。咱们不提才华,只谈成就。苏秦游说韩、魏、齐、楚、燕、赵六国,成功促成了六国联盟,从口才上来说确实让人佩服。但他也是空有才华,而没有什么理想,可能是被锥子扎傻了,他促成合纵联盟的意义在哪,你问他可能他也回答不上来。所以他就没有归属感,在六国之间窜来窜去,就像是现在的押宝一样,押对了国君赏你个一官半职,哪天觉得你说的不对了就开始搞你。

苏秦一直处于被动,国君用他了拉过来用用,不用了就要对付他,他自己也怕,就整天都在疲于奔命,和国军之间相互猜忌,最后把六国搞得乌烟瘴气,不仅没有有效的形成抗秦联盟,反而把六国的势力削了一大圈。没有自己理想的人,你觉得他做了什么成功的事情吗?所以是他自己一手把自己的所有构想全盘否定的。

这就是两个人的结局,一个不知道变通,一个思路太活。死板的安然离世,灵活的被车裂而死。两人虽然都有墨水,但是那又有什么用,人活一辈子做出点成就才叫成功。像曾国藩一样,他也是满肚子墨水,但是他却能从古人的思维中跳出来,而且他认定的事就一定会走到底做,所以最后他就成为了晚清评价最高的那个人。人要有所坚持,而读来的书也是为这个坚持服务的,要活用,而苏秦和孙敬缺失的东西正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