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天那边》观后感
《天那边》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那边》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那边》观后感1
淳朴的画面,动人的情感,笑声过后,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考。
我是会像电影里面的大江一样因为条件的艰苦而半途而废,还是像许老师一样不抛弃不放弃呢?我们大学生该怎样做才能让山村的孩子有学上而不至于像电影里面的罗老师连普通话都不会的去教我们可爱的炎黄子孙。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像罗老师那样处处为孩子们考虑的老师......
贫困不是因为他们的错,因为他们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没有书念不是他们的错,家乡的条件太差而没有老师去,孤苦无依不是他们的错,是因为父母都出去挣钱......
看着孩子们对新事物的好奇的眼神,我了解那种感觉,因为我就是一个来自很偏远的农村来的学生。这让我想起我读初一的时候,西南大学的学生去我们那里支教,数码相机.电脑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兴奋,而这些普通的名词都是在进入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才知道的。记得一个支教的老师问我的梦想,当时我红着脸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我连什么是梦想都不知道,最后在脑海中出现了记者这个词而说了出来,他问我知道记者是什么。而我再一次哑言了,他们给了我解释.给了我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看着许老师对孩子们真心的付出,我很感动,她的言语和行动体现了一个老师应有的品质。西南大学的学生在我们学校支教的那年,有一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他们下乡调研时拉着我妹妹的手说叫我们第二天出去玩,帮我妹妹照相。第二天我和我妹妹带着兴奋和高兴的心情来到学校,但他们已根本不记得答应我们的事,看着老师和其他小孩玩得不亦乐乎,我妹只是在那儿笑,而我的内心很不是滋味。我不知道我妹妹心里的想法,也希望没有在她心里留下什么印象。所以我们这次下乡的自愿者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言行。对学生的承诺了就一定要记住,不能做到就不要承诺。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到别的小孩的身上。我也是受了他们的影响才决定去支教的。
电影的最后,罗老师因为修学校而去世了,许老师回到了这所小学,实现了她的梦想。在照相的那一刻,一个小学生抬着一个椅子过来,同学们心照不宣的去采来野花放在椅子上代表罗老师,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在他们稚嫩的心中已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记得有人说过,在农村上几天课与同学们的感情比在城市里上一个月的课的感情更加深厚。而作为只有十五天与同学们相处的我们,要尽我们的全力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人关爱他们,有人记得生活在深山的他们。让他们将我们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天那边》观后感2
在课堂上看完一部电影《天那边》,刚开始听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被这个电影名字所吸引,觉得这么电影名很有意境,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主人公罗老师支教过程中的酸甜苦乐并不单调乏味,剧情中也没有豪言壮语激情澎湃的造作,也没有条件艰苦主人翁死命坚守的虚伪,只是通过轻松幽默的情节展现了支教生活平常经历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若有所思……
剧中江可可是个三分钟热度的形象,典型的反映着城市里长大的这代人中很多独生子女吃不得苦做不来事的性格缺陷。最初出于对校花的爱情,他义无反顾信誓旦旦一路豪言壮语,与许小萌一起远道而来。可是,在没有KTV没有酒吧没有互联网的乡村,这位典型的城市男孩显得无所适从……最终所谓的爱情再也无法接受现实的检验三个月没到就半途落荒而逃。“你别再逼我了行吗?我在这呆不下去,我要回家我想我的爸妈……你去实现你所谓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吧,你别再把我牵扯进来……这个地方不属于我,今天我必须要走,谁也别想拦着我……”许小萌再三挽留无果,只能苦苦问道:“那我们的爱情呢?”江可可没有答案。
许小萌用勤恳踏实的现实表现坚守着最初的理想信念,让我们看到一个现代青年放弃华美的都市生活致力于改变边远山村落后教育现状的无悔奉献的正面形象,她外表清纯美丽意志坚定执着行动干练果敢不事张扬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嫌,这可以看做是徐本禹们现实支教生的完美塑造。他们原本不追求什么报答,孩子们的深情接纳大概就能让他们感动不已。
“破罗”老师所代表的土教师,舍不得那些小屁股们放弃了自己走出大山的机会把青春和人生全部交付给了贫瘠的山村,其朴实无华与无私奉献更值得敬佩。 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暑假期间和朋友们一起到新化上横溪村支教的情形。这个暑假让我难以忘怀,以前听老师说我们学校有哪些老师到偏远的地方去支教怎么伟大的时候当时的感受没那么强烈,因为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就不能感同深受!而这个暑假,第一次走进贫困的上横溪村,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总结我们这次的旅程的话,那是:变化、走访、独立、倾听、忙碌、感动、心酸。
当我们回首曾经时,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幼稚。我们最初抱着很简单的想法来支教。觉得很好,很喜欢。我们好几个是学社工的,所以觉得很有意义。但是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好累,好繁琐。也因此我们的想法在不断地成熟。
《天那边》观后感3
如果你没有去试过,你将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够做些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题记
电影《天那边》其实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却蕴含着一份伟大而高尚的情怀,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最可贵的也最难得就是坚持,两三个月不难,可是长久的坚持下去却是需要极大地勇气的。
我很佩服那个来自城市的叫张晓萌的女生,我佩服她有勇气在父母都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地去追求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在物欲横流的城市里生活,诱惑是很大的,可是她却以一颗清明的心于红尘里引出一泓清泉来,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事情。
影片中的张晓萌其实骨子里是温柔的,可是却也带着一股刚强,在面对罗老师不给她排课时,她的态度很坚定。其实我看到那群孩子被迫投票的情节的时候,我想孩子们是不是也是害怕的,因为知道张老师最后会走,能够陪伴他们的还是只有罗老师吧,所以他们还是选择了听从罗老师的,那群善良的孩子其实不愿意伤害任何人,所以他们在投票的时候很犹豫。小根子和春秀的故事让张晓萌动容,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个学生一个个故事在张晓萌心里刻下了深深地印记,所以在罗老师去世之后她毅然回到山里,回到那个贫困而闭塞的地方,将自己的青春洒在那片土地上,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那群渴望知识与爱的孩子们。当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她亦是不说话,只是沉默,最好记者只要决定拍张照,当孩子们搬出椅子搬出罗老师的遗照的时候,心酸的感觉油然而生,罗老师为这个地方这个学校这群孩子奉献了一生,甚至过了而立之年一直未娶,他还没有体验过的人间温情还有很多,可是最好却奉献出了生命,也许我们会责怪老天的残忍,可是罗老师是伟大的,身死而他的精神将永存,张晓萌很好的用行动将他的精神延续了下来,张晓萌是一个如此鲜活而得体的生命,她可以放弃一切只为心中那份她觉得人生需要的她应该去做的去负的那份责任,中国大学生如此之多,可是谁又有她的情怀。
于张晓萌而言,她的生命找到了意义,即使她要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艰辛,更有很多精神上的艰苦,但是因为心中有爱有责任,所以无惧。于罗老师而言,我想把生命奉献给那群他爱的孩子们是他很骄傲的事情吧。
让世界多一点爱,让我们把爱传递给那些贫困山区渴望爱与知识的孩子们吧,也许我能能够做的并不多,但是只要每个人度行动起来,那么将会是一股很大的力量不是么?
《天那边》观后感4
当第一次听到《天那边》这部电影的名字时还以为它是一部十分浪漫的感情电影,但欣赏过后才发现,它主要不是讲感情,而是一部十分有好处的电影。它既是一部诙谐幽默的喜剧,又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教育现状的一部发人深思的教育影片,从中让我们领悟到了很多。
这部电影我总共看了三次,每次都会有新的启发和感悟,也让我对这部电影的名字“天那边”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白。透过三次的细心鉴赏和反思,我主要从这部影片中看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现状的.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目前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异常严峻。影片中那个村长的一席话就直接点出了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他说“此刻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只剩下老的和小的”,可见,由于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为了生计,农村儿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大批儿童留守农村,远离父母。没有了父母在身边,直接导致了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随之一系列问题也就出来了。例如影片中出现的学生带家畜去学校、不讲卫生、玩儿危险游戏、社交潜质差、道德素质低下等,这些其实还是小问题,可怕的是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爱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如忧郁、自闭、自卑等问题。就像影片中春秀和小根子一样,由于缺少父母之爱,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样迟早会会出问题的。小根子由于受其父亲不良习性的影响和他父亲给他的心理伤害,使得他由以前的活泼可爱、爱说爱笑变成之后的沉默寡言、抑郁不振。影片中的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但现实中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十分严重,例如自杀、攻击别人等,如果没有人去帮忙他们,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问题,那么这些孩子迟早会出事的。从这些问题孩子能够看出,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多么重要。
其次,本影片也反映出了我国当前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在城市里我们有丰富的、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充足的教育资金和教育设施,但在一些偏远农村,连个教师都难找,更别说有其他丰富的教学设施了。影片中一个水咕噜村,一个学校才一位教师,而且还是一位“破罗”教师,连初中都没有毕业。
《天那边》观后感5
许小萌的男友江可可的行为我可以理解,自小就在国外长大的他,不属于乡下,不属于乡下的孩子们,不属于整天吃蔬菜的人。他有他的人生理想,虽然他去支教是打着爱情的幌子,但他真正教学起来,又很活跃,很现代化,只是他的思想不属于这。然而,我相信他爱过,而且很爱很爱许小萌,只是这份爱情已经有些变味,有些让他承担较多的心理压力。
罗老师及村长的“不信任”而不给他们课教,是怕孩子们受伤。罗老师能为了一只鸡要跟江可可拼命,因为那些家畜都是孩子们的希望。
当许小萌问学校惟一一位罗老师为什么不跟她讲学生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时,罗老师的话语让我似乎有所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而不是在支教的学校。“我怕我讲了,对你讲也是个麻烦。其实,我也是有一点私心的,你们的水平太高了,教的也太好了,将来小屁股们的水平也太高了,我对付不了啊。上回支教那个的白老师,又是美式教育,又是英式教育,还有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搞的好好,小屁股们欢喜的不得了,二个月就走了 ,到现在,小屁股们想起来还哭。你们来,我不是不欢迎的,只是三个月、半年,你不能待一辈子啊。你了解再透的情况,到时候你走的时候,你心理不会痛快,小屁股们的心里也不舒服…”我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并没有剧中本家许小萌那么优秀,但我也是有信心教好他们。试想,当孩子们刚刚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且接受了一个陌生人,而这个已注入孩子们心里的陌生人又要走了,对很多不懂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打击呢?而这种打击又是接二连三的,这又何尝不残忍呢?而很多志愿者来这支教的初衷就同许小萌一样,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为了自己课题的实验和实践。所以,导致为了不得不要自我保护时就产生了排斥行为,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在这里待一辈的乡村教师,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一直陪伴孩子们,送出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老师。而我们会在远离亲人、远离以前的生活圈的乡下待一辈子吗?这种“排外”,导致了孩子们同样不能接受到丰富的知识,不能受到正规的教育,就这样一直落后着,有差距着,走出大山的欲望也将受阻且淡去。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明天,教育的好坏就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只要尽己所能做到最好,不求回报的付出,那么我们也不会失去来这的意义。
我们始终是自己,要做自己,怀着当初的那份热情,继续寻求新路,做好我们自己,尽己所能,给这里带来美好。这种待遇,谁说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和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