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最大的亮点在构思

时间:2024-12-27 00:02: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构思”在考场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者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作文构思应力求“新巧”,即新颖、独特而巧妙;用作家王蒙的话来说,便是“亏他想得出来”。

一、议论类作文如何巧构思

写议论文,一般规律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就是按引论、本论和结论的模式谋篇布局。但也有人不按这个规律写,而是有不同的构思。如贾谊的《过秦论》,开篇并未提出观点,也未扣题直接“过秦”,而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叙秦的强大,然后通过秦、六国、陈涉三方面的比较,水到渠成地得出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种构思与众不同。高考议论文写作中,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同样得在构思上多下工夫。

(一)取譬设喻

会写文章的人,通常不喜欢平淡呆板,总喜欢把虚化的概念、单调的事物想象、阐释成活泼可爱的另一种事物,使文意更为清新明白、生动有趣。“取譬设喻”法,就是俗称的“打比方”,也就是拿一件熟悉的、已知的事物,来形容笔下所要阐述的主体。例如2012年陕西考生的《谁来修补文化的漏洞》,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明确提出“中华文化如同一条大船,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路风景,盛世繁华”,在作者看来:如今,我们在船坞中欣赏着这条大船的精美,还要为它涂上艳丽的油漆。可是,有谁注意到了这条大船的漏洞?

当我们把立交桥修到七环甚至八环,当我们修筑一座座高楼大厦,又有谁会注意到老北京那些被“保护性拆除”的四合院?有谁会注意到那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北京古城墙?

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遗忘。这种遗忘,就是我们文化之船上可怕的大漏洞。以“大船”喻“传统文化”,用“漏洞”喻“遗忘”,可谓取譬恰当,观点明确。然后阐明“为什么”——“这个漏洞不补,我们的航船将无法扬帆远航”。最后论述“怎么办”——“补住这个叫做遗忘的大漏洞,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大船永不沉没”。全文化理为象,例证丰富,语言整散结合,富有表现力,“文化兴亡,匹夫有责”的化用掷地有声。取譬设喻的运思,使文章说理形象,析理透彻。

(二)巧设悬疑

不要以为“悬念”是记叙文的专利,议论文中也可巧设悬疑。请看2011年山东卷一篇满分文的节选:

这世界需要你。

因为你的存在,齐威王不战而屈人之兵,终于“战胜于朝廷”,创造了一段历史佳话。如君不信,请阅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因为你的存在,唐太宗才成为一代贤君,我国历史上才出现了“贞观之治”。如君不信,请阅中学历史教材唐朝部分“唐太宗与魏征”一节。

相反,因为你的缺席,周厉王刚愎自用,滥杀无辜,使只能“道路以目”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怨恨他。终于,百姓如河堤决口,冲进王宫,周厉王落了个被流放的下场。

从古代历史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步入现代日常生活。……

从现代日常生活,我们步入令世人瞩目的场所。……

你是谁?

你是不同的声音!说白了,就是反对者的声音!

“你”是谁?文章一上来并不直说,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有了悬念,也就有了可读性。到了快结尾的时候,作者才道出“你”“就是反对者的声音”——这是机智地使用了后交代手法。

(三)大题小做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题虽有一定的限制,不过写作空间仍可拓开。“大题小做”,就是从相对宽泛的题意中精选一隅、聚焦一角,从小处着眼,进而专击一点,重锤敲击,如此一来作文就容易胜人一筹。如2012年江苏卷的“忧与爱”无疑是个“大”题目,写这样的作文题最忌空洞。面对本题,那些高水平议论文往往角度新颖,笔墨集中,读来既透且彻,既清且爽。试看数例:

1.爱茶,却也忧茶——“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得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2.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3.倘使“举手爱国论”成立,每年两会大可不必开了——“没有‘忧’,‘爱’便无从谈起。我们虽无须杞人忧天般不可终日,但保持一颗忧患之心,很有必要。”“我坚信,下次‘两会’召开,每一枚赞成票,都是沉甸甸的”。

4.这些年,南京的梧桐被砍了——“‘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一起涌上心头。”“梧桐,留下了不少。忧与爱,继续生根,发芽……”。

5.故乡已然开始沉沦——“故乡在忧患中失去与得到;故乡在深爱中救赎与重生。因为深爱,所以忧患;因为忧患,所以,更加珍爱”。

二、记叙类作文如何巧构思

记叙类作文(含小小说)更应注意构思的新颖、精巧。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横向剪辑

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看起来比较刻板、平淡,似乎很难写出“超级震撼”之作;但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报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着意“抓拍”几个特定镜头,加以横向剪辑,就能创造出全新的主旨,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比如2012年河南省阅卷点评出的满分作文《父亲,真爱“找”事》,在构思上就显示了横向剪辑的魅力。文章借助父亲“找”来的事展开描写——替人牵羊、义务修路、背人求医、帮人装麦四件小事,围绕一个“帮”字,尽显一个“善”字,渐次道来,张弛有度。收束全文时引用名言(“劳动着的人与爱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显现父亲的幸福之源,表现自己的自豪之情,升华了文章主题。这篇作文,最可取之处在于选材,最打动人之处在于它贴近生活。

(二)正反对照

正反对照主要有两种形式:1.纵比。就是把同一人物(事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比,着重揭示其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蕴涵的道理。2.横比。就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件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比照,对错误的、不好的对象予以否定,对正确的、美好的对象予以肯定。当然,有时构成对比的对象可以超过两个。请看下面这篇微小说:

电话里面“Thisisawrongnumber.Pleasecheckupandtakethetelephonenumberagain……”;电话外面“孩子,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妈听不懂,但是妈想你……”

“孩子”的电话号码已更换,却并未告知母亲;做母亲的“每天”都在重复拨打,都在为“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而满腹疑问,鲜明的对照之下,其内涵、用意不言而喻。又如2012年上海考生的《不该舍弃的微光》,作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一位教师的事迹进行艺术加工,让二者集中出现在“我”的一天中,由此形成比照,由教师的大爱精神衬托出“我”舍弃了爱心的惭愧,彰显了文章主旨。文末两段写道:

我的心绪有些波澜,久久不定。从她身上,我看到了那曾被自己舍弃的道德微光——爱心。

我开始明白了一些东西,惭愧之余,心中闪过一道微光,似乎开始孕育一颗小小的爱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结出美味果实的,不是吗?

(三)变换视角

众所周知,叙事性的文章基本是从人的视角进行描述的,其实,有时不妨转换一下,以物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人与事。比如2012年山东卷佳作《黎明是黑暗铸就的辉煌》,以“松子”的口吻,描述了它经历千般苦痛而终成“劲松”的过程,运笔细腻,富于感染力。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拟人手法,细致的心理、动作,复杂多变的情感等多方面的描摹,也有对生存环境的细笔勾勒,充满写意的味道。综合看来,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写“松眼”打量世界,绘就了一颗坚强不屈的“松子”的奋斗史,可以说是文质兼美。类似的文章还有《一个手提包的经历》,以手提包的视角观察社会;《狗眼看狗》,以贪官家一只小狗的视角揭露贪官的生活和世态的冷暖。此外,可将抽象的观念人格化,如《诚信落水以后》,将“诚信”拟人化,讲述它被抛弃后的见闻、经历;可选用特殊的主体视角,如外星人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还可选用多个主体视角,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与倾诉。

三、散文巧构思二法

(一)由事入理

这种构思方式,多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能成为文章的起点;从小事出发,表现的却是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如张晓风的《一山昙花》,从错过昙花盛开写起,生发出对“错过”的深沉感慨。作家把生活的感受与体验经过咀嚼、回味、沉淀,再经过提炼、结晶之后表达出来,使主题得以深化。又如江苏考生的《忧与爱(独处斗室)》,先描写“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被学习弄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于是“我”感叹“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活状态真令人担忧”;进而由虫及人,从“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写到“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综观全篇,该考生文心雕“虫”,却雕出了夭矫飞动的“龙”。文章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起兴,妙在刻画入微、体察入微、精思入微,遂使作品生发出无穷感慨——这里面,既有道家的“齐物”,佛家的“慈悲”,又有顿悟而得的“哲学”的灵光。由于注目“最玄学的天空”,所以,最卑微的生灵也“关忧”“关爱”,成为蕴含浩渺宇宙情怀的终极关切。

(二)由实入虚

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霏霏春雨联想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诲,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思……这类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的手法,就是“由实入虚”;虚化,便是作品主题的升华。如新加坡作家尤今的《鸡粥》,文章的由头是女儿爱喝婆婆煮的鸡粥,由鸡粥想起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再讲述新民中学李校长精心烹调“精神鸡汤”(“笑脸说故事”)这一故事。三个材料“一实两虚”,均由“鸡汤”这条红线贯穿,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给人以滋养——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又如2012年北京考生的《绿叶礼赞》,通过对绿叶的赞美,来赞颂“大山深处独自巡视、庄重敬礼的老计”,赞颂“像这绿叶一样傲然挺立的建设祖国的劳动者”,进而弘扬一种“不可或缺的质朴,宁静,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眼观现实,托物言志,从“平凡中蕴藏着伟大”的角度立意,切合材料旨意,且行文灵动,光彩照人。

守护

“守护”,词典上解释为“看守保护”(举例为“守护仓库”“守护边疆”)。

请以“守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以“守护”为题构思作文,首先要明确的自然是“守护”的对象。这个对象可实也可虚,诸如“守护一座村庄”“守护沧桑岁月”“守护健康”“守护安宁”“守护和谐”“守护尊严”“守护真诚”“守护自己的梦想”“守护母语”等均在可写之列。具体的构思举例:

1.写守护亲情。如果选写记叙文,可以这样构思:“我”躺在病床上,感受着母亲无微不至的守护;如果选写散文,可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着力描写荷叶对蓓蕾的全力守护,由此联想到父母对“我”的守护也是如此。

2.写守护文化遗产,比如以梁思成为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倾吐主人公在守护古城墙历程中的心声。

3.写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提倡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贪婪、自大和狂妄的“征服欲”,做一个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真正的强者。

打个活结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1年江南某地挖掘了一座汉代古墓,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细节:墓中所有捆绑物品的绳索、绸带等打的全部是活结,连极为纤细的丝线也不例外,有的轻轻一拉就能解开绳扣。按常理说,随葬物品不可能重新打开,捆扎时打活结或死结都无所谓。由此可以推想:为人、为己留下方便已是古人的生活习惯,表现在每个行为细节之中。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打个活结,就留下方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又何尝不是如此?说话须留有余地,做事要让出空间,虽“一锤定音”“背水一战”常出现在一些特定场合,但在工作、生活中多“打个活结”,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明智之举。

窗子和镜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林清玄比喻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可写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不喜欢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