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和他人,究竟选择信任还是怀疑?

时间:2025-01-14 05:41:5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人际交往中怀疑与信任的素材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所有教我们相信什么人不要相信什么人、相信什么内容不要相信什么内容等等各种方法的,效果都很有限,或无效甚至有害的。



因为我们上当,正是自己的鉴别系统判定为可信的;即使升级鉴别系统,依然有更高级的骗术会被鉴别系统判定为可信。只要选择相信自己,就会继续上当。

因为我们错过,正是自己的鉴别系统判定为不可信;即使升级鉴别系统,依然有真诚的人、真实的事会被鉴别系统判定为不可信。只要选择相信自己,就会继续错过。



我们之所以轻信,本质上是出于对自己的迷信。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对自己的鉴别系统和鉴别结果持有怀疑,特别是这个“自己”在坚信某些人好或坏、坚信某些事真或假的时候。



当然,这里的怀疑不是全面怀疑,更不是全盘否定;不是犹疑不决,更不是否定自己。而是对自己的任何结论都在暂时相信的同时保持一些怀疑(如三分信一分疑),是始终保持开放,是拥抱各种可能。这是一种谨慎的乐观主义(或积极的悲观主义),既让人能勇于尝试、积极前行,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任何结论都不可能是100%确信的时候,如何进行改进以更符合事实?主动留意或寻找更多不同的事实证据,利用新证据修正看法。

运用贝叶斯认识论来调整主观结论的可信度是不错的方法,但需要理解调整函数的似然度(likelyhood)概念。

用于认识论的贝叶斯公式:p=p* p/p

p为结论成立的可能性

p为证据出现的可能性

p为结论成立时证据出现的可能性

p为证据出现后结论成立的可能性

likelyhood即p/p,是对结论成立可能性的调整函数

如果收集到了主观结论成立时才会出现的证据(p>p),就增加主观结论的可信度;如果收集到了主观结论不成立时才会出现的证据(即主观结论成立时不会出现的证据,p<>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鉴别错误带来的损害,并实现对鉴别系统的持续升级,也就是自我成长。



所谓相信,并不是相信他人;所谓怀疑,也不是怀疑世界。

所谓相信他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迷信,只是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我们要怀疑的,也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自己的迷思,包括对自己的迷信和对别人的盲从。

我们其实一直相信的都是自己,所以我们要对相信自己负起责任,即学会

“人类心智中有一种品质,它是有智慧或者有道德的存在者当中每件高尚事情的根源——人的错误是可以纠正的。他凭借讨论和经验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人的判断的全部力量和价值依靠的就是一种特质,即它在出错时能够得到纠正,且也只有在纠正的手段总是为人所掌握时,才能信赖这种特质。” ——密尔《论自由》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