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青春版《红楼梦》”写作指导

时间:2025-01-04 20:37:5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青春版红楼梦看法作文

作文“青春版《红楼梦》”写作指导 2019-07-26 19:44 阅读: 熙岸听涛 个人电子信箱:maoguantao@163.com

关注 一、写作试题的分析

这是一道紧扣社会现实、明确任务指令的时评类考场作文。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虽然是2016年12月,但社会舆论强烈关注。

文字材料首先概括了青春版《红楼梦》的五个特点,即口袋大小、现代水墨封面、伴读服务、定制皮套、开发app等。由此看来,该书在出版策划中充分展现出流行化、时尚化的特点。

文字材料的末尾,列举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出版方认为该书可以“吸引年轻人读《红楼梦》”,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过度消费经典的行为”。

题目的任务指令相当明确,要求考生就“如何看待”青春版《红楼梦》“根据材料”阐述看法和理由。就本题而言,任务指令作文这一作文题型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恰恰体现在这条要求语中。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两点要求进行立意,脱离了这两点要求的立意,便是偏题、离题立意。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的中心议题是“青春版《红楼梦》的出版,那么写作时的论述对象,就理所当然地锁定为“青春版《红楼梦》的出版”。所谓“就事论事”的第一个“事”指的就是“青春版《红楼梦》”,作文中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论述对象,这样才满足题意的要求。但仅仅是就事论事,没有写出时间背后的“事理”即“就事论事”的第二个事,缺少立意的深度,当然不能视为“符合题意”的作文。

如何才能写出既立足于材料,又有思维深度的立意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命题人并没有打算为难我们这些高一的孩子们。

既然我们确定了这场争论的焦点问题即论述对象是“青春版《红楼梦》的出版”,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概括和提炼出“出版方”和“有人”两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作为经典的《红楼梦》该不该用当下的流行元素

进行包装?即:一,能让更多年轻人接触经典就是好事,经典需要借助现代元素走进人们心中;二,经典不需要流行元素的包装,否则就是对经典的过度消费或亵渎。

从立意的角度看,选取其中一方的观点来立意,能很好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透彻说理,是很好的写作思路。如果行文不出问题,按此思路得到一个可观的作文成绩不成问题。但经过缜密的辩证思考,你会发现这是两个对立性很强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但都不完全客观、正确。而这道作文题目的思辨性,或者说对写作思维力的考查也正在此处。

任务指令作文仍属新材料作文的范畴,写作的第一要务依然是审题立意。试题既要考查考生语文文字的表达力,也要考查考生综合分析的思维力。考生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写出的文章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这其中,考生能辩证的思考问题,即能注意到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显得至关重要。

写作中,能在赞成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当然为了避免平均用力,文章的主体部分适宜论述为何要赞成某方观点),辩证地阐述此方观点不尽合理或者需要注意或者需要改进,思维的全面性便体现了出来。

而要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不仅要吃透材料的含意,更要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意识。材料中,争论的焦点是“作为经典的《红楼梦》该不该用当下的流行元素进行包装?”深入思考后会发现,这实际上是“经典应该怎样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如果能联系到近年来为迎合观众口味,各种“商业化”“娱乐化”“媚俗化”综艺、选秀节目爆棚的现象,“经典应该怎样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就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由此,作者自然能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上写出更有思维深度的作文,发展等级“深刻”的分数自然到手。

二、阅卷发现的问题

语文试题的阅读量悄然增大、难度有所增加,已是不争事实。本次考试中,相当比例考生的答题时间不够,剩下二三十分钟才开始写作文,作文没有写完的现象十分突出。除去叙议关系处理、论证方法多样、能否辩证思维等议论性文章写作一贯存在的问题外,还暴露出一些其他的重要问题,列举四个比较突出的方面,以帮助同学们改进议论性文章的写作。

1. 审题意识缺失,立意能力不足。 题目的任务指令相当明确,即要求考生就“如何看待”青春版红楼梦“根据材料”阐述看法和理由。不少考生完全抛开材料中的中心议题,无视材料对文章立意的限制作用,既没有“根据材料阐述看法和理由”,也不谈“如何看待青春版《红楼梦》”,转而“高谈阔论”经典的对人生的意义、阅读经典的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等。此类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或者过分拔高的立意都是不当之举,此类作文的作者还没有掌握任务指令作文的写作要义,审题立意的意识和能力也亟待加强。

2. 文章观点缺少必要论据支撑。 议论文重在说理,要以理服人,就需要适当借助贴切的论据来支撑论点。本次作文,缺少必要的论据的问题十分突出,这固然与平时的阅读积累不无关系,也与考生眼界狭窄,不能活学活用有关。如要论述青春版《红楼》更方便,方便的东西总是让人喜爱,可以用滴滴打车、移动支付的例子;要论述青春版《红楼》更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央视《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的例子;要论述青春版《红楼》更易懂,适合年轻人阅读,可以用看图学字、数据可视化的例子,等等。遗憾的是,我们几乎在作文中没有见到考生使用这些论据,说理真正成了也仅成了“说理”。

3. 文章内在逻辑和外在层次不清晰。 议论文作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靠外在清晰的文章层次表现出来的,没有相对分明的外在层次很难说明内在逻辑是清楚的?优秀的考场议论性文章一定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这次考试,不少考生采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的方式标明文章层次,虽然方法显得笨拙,但实际效果明显。

4. 部分考生词汇匮乏,文字表述问题大。 一方面表现在题目上。题好一半文,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观点,诸如“青春版《红楼梦》”“论传统文化继承”等是不适合做议论性文章的题目的。相比之下,更多同学意识到了题目的重要性,拟出许多言简意赅、准确醒目的题目,如“创新成就经典”“让经典焕发青春”“让经典成为一种时尚”“经典不能过度消费”“对经典‘泛娱乐化’说不”“青春虽可贵,经典更无价”,等等。

另一方面表现在遣词造句上,如有的考生在文中写到“出版公司的做法是毋庸置疑,绝对正确的”,难道以此就能说明自己立论的正确性?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反复使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是要强调什么意思呢?还有的考生引证黑格尔的话,却成了“存在即正确”,本来是要给自己的文章增添几分哲学色彩,但却在唯心主义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虽然不细读很难发现,但一旦发现就等于贴上了语文素养差的标签。建议存在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的考生除了多读书,还要多看报,多读时评类文章、政论类文章,从语言文字做起,学习这些文章的语体风格和语言运用,不断提升写作议论性文章的能力。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