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分享:“状元”与能力之间能画等号吗

时间:2024-12-27 20:04:2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百家罢黜,《论语》《孟子》大行其道,儒学被渴望在学问与仕途两者间得兼的士子奉为圭臬,中国文化从肇始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国人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于是,上至官学,下抵私塾,在庞大的教育屋檐下寄生着无数相同的声音。莘莘学子以同样的腔调复述所谓的经典,不求甚解。按照现代汉语的说法,那些侪辈中呼喊响亮的佼佼者被称为“精英”。

光阴迢递,辗转至今,高考俨然成为现代学子的一道龙门,失落者众,窃笑者实少,蟾宫折桂摘取状元头衔者寥寥。在“文革”板荡后的教育断层逐渐弥合时,“知识改变命运”被诠释为一种时代标语,教育成为商品经济体系中的附属品,并且拥有了无数狂热的追随者。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失去了最本质的功用,舍本逐末,最终让人浮躁、功利,并且患得患失。陈丹青认为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学术行政化、考试标准化与教育产业化。毫无疑问,如我者皆是教育产业化流水线上的产品,高考状元们也不例外。在贴满标签的社会中,有的人被分拣为残次品,有的人被视为成品,有的人自然被标榜为精品。但是,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我们拥有不同的社会分工,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价值。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高考状元们,大多销声匿迹,我们没有目睹到传说的继续,于是一面感喟其泯然众人矣,一面为自己平凡的高考出身编织理由寻求解脱。

其实,我们不必偏执于若干年后那些高考状元们是否江郎才尽了,对状元的神话或者妖魔化则反映了当代教育和时代心理的失衡。即使他们拥有耀眼的过去,但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接受残酷的丛林法则。在时间的洪流面前,不论你处于上游,还是置身下游,都会被裹挟着冲向险滩暗礁,经历了各自的磨难之后,才能抵达生命宁静的远处。生活是每个人普遍经历的,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体验。学校教育与生存能力具有不同的属性,能否完成两者之间微妙的化学反应和有机兼容则因人而异,与状元头衔无关。同样,我们也不能浅薄地认为那些知识的强者在任何地方都能所向披靡,或者站在极端对立的角度上认为他们离开象牙塔之后便一无是处。时间的黑洞有可能吞没一切闪耀的锋芒,但仅仅是可能,它仍然留给每个人与之周旋的余地。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夫子的话说明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若不能学会通达,那么高考状元仅仅是一只精巧的花瓶,用于满足一些教育投机者畸形的审美和意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社会的棋局中,为车为卒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如何合理运用自身优势,一粒微棋亦可以扭转乾坤;反之,纵然精通棋谱,不亲赴楚河汉界,也只是纸上谈兵,不足为观。

当知识无法转化为能力,它只是一件低值易耗品,在陈设华丽的中国教育布景中显得格格不入。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长跑,一个人在教育的阶段遥遥领先,却在未来的道路上止步不前,那么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失败。失败的是教育,而不是人。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