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

时间:2025-01-13 10:25: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拉着走:示范引路,激发兴趣,交给方法。

1、麻雀解剖,纵横兼顾。

学生学习修改作文,前提是要“眼高”,即解决认识问题,明白什么作文是好作文,怎么写就不好。平时的阅读教学,大多是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学习作家的成功经验,这实际上就是从欣赏的角度解剖麻雀。应该说,经过较长时间的精读训练,学生能积累起较为全面的欣赏眼光,所以,作文评改时的麻雀解剖应以学生的中等作文为主,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更方便指导评改方法。评改前,教师告诉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工作。比如,在内容上,中学生普遍存在专注自己的小圈子而忽视大社会的狭隘,存在着亲近历史名人而疏远现实热点的偏颇;在表达上,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记叙文多叙述少描写的习惯,存在着议论文喜举例怕说理的毛病;在主题上,中学生普遍存在喜欢人云亦云或故作惊人之语的习惯,普遍存在着就事论事或隔靴搔痒的现象;在语言上,中学生普遍存在口语化习惯,缺少典雅或精彩的书面表达追求。对这些现象心中有数,就便于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及时发现问题。

解剖麻雀的方法是作文评改示范引路的有效选择,它能很好地实现由知到行的转换。教师在浏览一部分学生作文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墙上,然后分不同角度共同修改。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层次:首先是一般性要求,如内容是否符合题意,选材特点,中心是否鲜明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简洁精彩,个性特点如何等;其次是针对性要求,每次作文训练都会有一个侧重点,这个重点要求在作文中表现如何,应单独挑出来分析。

麻雀解剖重在细,要把学生作文认知水平能承受的问题都指出来,可以按上述不同角度让学生先讲,再由教师补充,以求全面。麻雀解剖贵在深,当发现一个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优点应分析其经验,如果是缺点应设想怎样修改。经过这样的一“横”一“纵”,学生不仅能领会作文评改要评什么,还能懂得怎样改,这里面有眼界问题,也有能力问题,终究会积累成学生的作文素养,成为自主修改作文的坚实基础。

2、师生擂台,激发兴趣。

师生设擂台评改作文,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兴趣的创新之举。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是同学们极其兴奋的事情,在这样的氛围中,全然没有了教师独改作文的枯燥,没有了学生对作文评改超然局外的隔膜。对于教师而言,设计比赛的方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重点要考虑的问题如:一、在分组上,可以把学生分两组,教师作为另一组,这样,让比赛的过程主要成为学生对学生的竞赛,教师参与只是为了烘托气氛以及必要的启发和补充;二、在计分上,每发现一个宏观问题计5分,每发现一个中观问题计3分,每发现一个微观问题计1分,讲错不扣分,这种计分方法,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而且要优先思考宏观问题;三、提倡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并思考,针对一个问题,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能指出好的修改意见,都能得到和发现问题相同的分数;四、可以让作者参与裁判,当发生争论时,谁讲得有理,谁讲得不太合理,首先听作者的意见,再由老师分析评价,这样既让作者能真正领会评改的意见,也能让全体学生从老师的结论中提高认识,当然老师的意见不需绝对化,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空间。

从师生共同解剖麻雀,到师生设擂台改作文,相同点在于公开和共同,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在教师参与下相互对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同点在于,教师的身影逐渐淡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

二、指路走:调节难易,培养自信,梯度进步。

3、挑剔名作,加强自信。

给名家作品挑毛病,我们一般不提倡过多地进行,因为我们的着眼点主要是欣赏其长处,汲取其营养。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精神,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自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偶尔为之。

比如,《过秦论》是流传千古的名作,学习课文时,人们习惯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原因,也是本文的中心。但课本选取的只是作者原作中从开头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这篇课文的中心目的和内容之间是否吻合?反复阅读课文后有同学发现,作者要表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课文内容主要在讲秦是怎样取得天下以及陈涉起义迅速灭秦,既没有讲秦“仁义不施”,也没有指明“攻守之势异”,这就明显地存在着内容和观点不对应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在这里总是牵强附会地把材料和观点联系起来坚守陈见,但学生发现到的这个问题毕竟无法掩盖。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借此问学生: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显然,文章不可缺少两个方面的内容:秦是怎样“仁义不施”的,“仁义不施”又怎样导致“攻守之势异”的。(这部分内容恰恰是选文截掉的后半部分)这里,利用课文节选上的疏漏,让学生对这篇名作进行评改,同学们为自己能发现课文的问题而激动,很有成就感,大长了自信心。

学生每一篇作文几乎都会有语言表达不严谨的地方,借对名家名作的评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推敲语言的自觉性。如让学生看《<物种起源>导言》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他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学生研读后很快发现这段话不合逻辑。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博物学家去思考,我们就可以推出一种理论。这显然不正确,应改为: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一位博物学家如果对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就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相对于评改学生作文,学生对发现名家名作的毛病更感兴趣,而发现名作的毛病需要更高的眼光和更强的自信,这种眼光和自信恰恰是作文评改的关键。

4、分步分项,突出要点。

学生一开始尝试独立评改作文,有两种调节难易的过渡性方法:首先是化整为零,分步分项评改;然后是抓大放小,突出主要问题。

所谓分步分项就是把对作文的整体评改分步骤按不同项目评改,为此,教师先要引导学生设置一个分步分项评改表,这个评改表是学生评改作文的框架,正因如此,评改表内容的设定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科学反映作文训练的重要因素。

传统作文评改一般都针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怎样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引导,都应成为评改内容的重要维度。比如,写前构思环节是提高作文档次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养成充分思考、精益求精的习惯,可以要求学生在具体作文前,在作文本上写出三种以上写作方案,比较后选出或整合出一个最好的方案,再拟出详细提纲。对此,作文评改时应重点关注,作为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和引导。

评改表格的内容设定要科学反映作文训练的重要因素,首先要走出高考评分方法的误区。不客气地说,高考作文按基础等级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20分的评分方法既无科学性也无可操作性,纯粹是少数象牙塔里的专家想当然的结果,这种似是而非的评分项目设置,把内容与表达本应属于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关系当成了平行关系,把发展等级与内容、表达本应融合一体的关系人为地割裂开来。有两点可以充分说明这种评分方法是荒谬的:一、假如严格按这个标准打分,学生写任何一个题目,都默写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或某位作家的杰作,应该至少得40分:内容得0分或多一点(因为其不符合题意),表达20分(因为其无懈可击),发展等级20分(因为其登峰造极);这就是忽视内容第一性的结果。二、看所有人的高考作文实际评分记录,无一例外都是三个很接近的分数累积成了总分,难道这三项得分必须也必然是接近的吗?那些专家想的是从几个方面考查,累积成总分,而实际上由于分项不科学,老师阅卷时常常是反其道而行,先想出总分,再装模作样地拆成三个接近的分数;这也是实际操作中发展等级必须依附基础等级的反映。这样抨击高考作文评分方法,确实是其贻害太多,许多教师就是按这种方法来进行平时的作文评分的,这既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能在评改中引导学生发展作文能力。笔者在带领高一学生制订评分表格时,内容和分值是这样设定的:写前构思有广度有跨度、提纲清晰20分,立意合理、新颖10分,内容充实、新颖20分,语言简明流畅、有文采20分,情感真诚5分,思路清晰、结构合理10分,标点符号规范、不写错别字10分,认真书写5分;以上总分最后乘内容是否符合题目内涵的恰题系数(0~100%)。这种设定突出了作文训练的关键性因素,没有发展等级项,是因为发展等级不是空中楼阁,它其实已经在各个方面反映了出来。应该说明,随着训练目的的变化这个设定也可以相应调整。比如,当训练不强调审题时,恰题系数的因素可以不考虑;当训练有某一方面侧重点时,自然应该把该点的分值大幅增加。

分步分项,针对的是学生分析问题不全面、整体评价难度较大的基础条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重点,建立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评改时,对作文总体上心中有数,而评价只突出其主要特点、主要毛病。在一定意义上说,训练学生迅速发现主要特点和主要毛病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当作文在宏观上产生变化时,微观上的许多问题就已不复存在;而且,培养学生宏观着眼的能力可以在更大尺度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久负盛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在其所着的《怎样教英语》一书中强烈反对精批细改,他认为,勾勾划划过多,不仅增加评改的负担,也使学生觉得习作很糟糕,无法集中精力在紧要处修改,从大的方面自我完善。杰里米?哈默的认识是非常精辟的,作文评改从大处着眼,不管对作者而言,还是对评改者,都是更具效率的事。

三、看着走:还原主体,纵深探究,自觉自省。

5、相互评改,合作探究。

学生相互评改,是把教师从包办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的有效方式,也最能体现合作探究的精神。有的老师已经在尝试由学生相互评改,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两人互改,好处是便于交流;二是把一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次轮流由一人评改,好处是便于发现共性问题,便于选出质量较高的范文。

为了弥补一个同学评改作文认识上的狭隘,较好的做法是把每一篇作文让两个人共同评改。简便的方法是由作者找到两个信任的同学进行评改,也可以在班级分组后由两个人先后评改。如一则以刘翔运动生涯曲折历程为材料的作文题,一个同学的作文主体部分有三个环节:超越梦想需要自信;超越梦想需要勤奋;超越梦想需要知识。对此,两名同学修改时就出现了不同意见:甲同学认为“作文内容丰富,分析深刻,结构整齐”;而乙同学则认为“作文主体部分逻辑不当,思路不清,原因就是第三部分内容‘超越梦想需要知识’设置不合理,甚至前两段也次序不当,建议如果从超越梦想的条件方面写,根据材料可以写超越梦想‘需要勤奋’、‘需要自信’、‘需要勇气’”。很显然,由于有两个同学的不同意见相互补充,这篇作文的评改就更到位,更深入。

相互评改最需真诚的态度。面对同学的作文,评改者应坦诚己见,不虚美,不掩过;作为被评者,首先应虚心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也完全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很多情况下,意见不一时的争论探究,更有益于双方认识的提高。

6、自评自改,自觉自省。

作家写出好文章,不是靠别人修改的,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连别人的意见也听不到。学生毕业后在生活中自己写一些文字,也很少有别人帮着修改的。叶老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③可见,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在生活中完善自我表达的需要。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