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把“小提琴”-高三作文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艺术、人文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理性让我们为了生存需求,不得不踏入“劳动者的天堂”,承受工作的重压,历经苦难与折磨,而感性就如那误入劳动者天堂的人,再次唤起了我们对美、对艺术的追求。
袁隆平大学毕业后将去农村,当母亲告诉他,到了农村就要准备吃苦时,袁隆平却道:“我不怕,我还有把小提琴。”这位栖身于稻田的追梦人,他手执一把小提琴,以一介农夫的姿态,来到农村。他躬耕田垄,直面苦难,一把小提琴作伴,使他即使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亦能淡然地站在阳光下,面朝着金色稻田,拉一曲悠扬的小提琴曲,那一刻,他暂忘工作的辛劳,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纵然现实中的苦难不可避免,手执一把“小提琴”,我们仍可诗意栖居。袁隆平面对生活的艰难,用一把小提琴抚慰心灵,坚毅而乐观。古时亦有苏轼面对仕途坎坷,豪迈挥笔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自适。生活需要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让袁隆平在辛勤工作之余,仍可在音乐的殿堂中漫步,让苏轼在宦海沉浮中,仍可在诗词歌赋之里,宣泄情感。一把“小提琴”是支撑起他们精神世界的坚实支柱。
可见,面对现实的苦难,一把“小提琴”让我们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让我们拥有了一份处变不惊的恬然;那么在生活风平浪静时,我们是否也依旧需要一把“小提琴”呢?答案263作文网Www.263y.Com是肯定的。
现代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喧嚣,让人心浮躁、精神空虚,宁静致远的心境少之又少。我们为了追逐梦想而努力工作,却往往会以牺牲生活志趣为代价。丢失了那把“小提琴”,我们逐渐成为了林语堂笔下那个只拥有“一颗机械化的心”的人,因而社会也就成为了“一个机械化的世界”。
古时君子凭着心中所信奉的“道”,即使是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境况下,也能有“乐亦在其中矣”之体悟。信仰是古人的崇高,亦是我们当代应有的追求,生活需要一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是勾连起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桥梁,软化“机械化的心”,唤醒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重拾生活的志趣,滋养、充实我们空虚的灵魂。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这把“小提琴”又何处可寻呢?它可以是文化的享受——如我们置于枕边的一本睡前读物,是一天辛劳后的放松,亦是心灵的滋养,从白日纷繁的工作解脱出来,我们徜徉于文学的海洋里,汲取养分;它也可以是自然的享受——如我们每一次的远足旅行,撇开城市的喧嚣,走进大自然,听鸟语,闻花香,望夕阳西下,或仰望星空,是亲近自然,亦是陶冶情趣……
毕淑敏说:“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洋,是泥塘。”平凡的生活一片寂寥,顺境与逆境的交互才是人生的主旋律。愿我们都能手执一把“小提琴”,融入这场盛大的音乐会之中,欣赏生活的美好,充实精神世界,怀着信仰与希望,笑对生活的挑战,奏响人生别样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