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时间:2024-12-26 12:41: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抗击疫情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有关科研攻关和论文发表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

今年1月底,科技部发出通知,要求各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2月17日,科技部再次印发通知,要求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要求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

疫情是一面镜子,暴露出科研评价机制、导向方面的一些问题。正如通知和意见指出,个别部门和人员存有私心杂念,没有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还有一些部门和人员存在“唯论文”倾向和“SCI迷思”。坦白说,这些问题是存在已久的痼疾,虽然被多次“敲打”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只是在这次疫情中明显地暴露出来。一个“唯”字,意味着论文是决定性指标,除了论文以外的其它指标,即便不是可有可无,也不那么重要。于是,出现医生做无数台手术却不如发一篇SCI论文、教师把精力放在给学生上课不如放在发论文上等现象。由于论文成了指挥棒,催生出论文抄袭、造假、代写、代发等灰色产业链,背离了学术初心,败坏了学术风气。

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整改的契机。有必要抓住这次契机,扭转“唯论文”指挥棒,清除科学界的“不科学”现象。此次相关部委明确规定,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不把论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与此相应,2月13日,人社部发布疫情防控期间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指南,提出坚决破除“唯论文”倾向,对参与抗击疫情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评审职称时予以倾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开辟绿色通道,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从“论文至上”到评价多元,医生、科研人员有望打破“论文枷锁”。现实中,许多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与病魔搏斗,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把业绩贡献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理应得到最高褒奖,评职称“不以论文论英雄”正是应有之义。树立起“救人事大、论文事小”的导向,让那些“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的人不吃亏、不寒心,才能鼓励更多人迎难而上、抗疫战“疫”。

当然,破除“唯论文”倾向绝不代表论文不重要,更不是要阻碍国际科研交流。正如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所称,破除“SCI迷思”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在扎实临床研究基础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力促进了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和同事们创办的“华山感染”公众号,连续发表与疫情有关的论文,屡屡获得“10万+”阅读量。这些论文为什么受欢迎?因为他们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写在救人治病最紧迫的当口。科研攻关、发表论文与疫情防控、治病救人之间,理应各司其职、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破除“唯论文”,推发好论文,研究实践两相宜,才能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才能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人、用对人、用好人。(刘振)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