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写读后感额!

时间:2025-01-14 21:54:0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烛之武退秦师启示400



兰-心-慧 幼苗

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82.4% 向TA提问 举报

第一篇:

《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

烛之武何许人矣?“烛”姓至今有后吗?不得而知,但《烛之武退秦师》足以使其英名永标史册.

秦晋联合围攻郑国,临战之际,郑国公顾不得体面,向一个没有什么身份的烛之武检讨,至此之前没有及早发现烛之武的才华,承认“寡人之过”,说明古代诸侯对谋士的倚重和宽厚大度,不似今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此篇没有听烛之武论战,但烛先生见了秦穆公时讲的一番话是审时度势切中要害的.大敌当前,烛之武义无返顾,顾不得自己年老体迈,勇敢地救国救难于水火.

小小如郑国,不用说秦晋联手打击,即使其一,郑国也未必是其对手.郑国如何退秦师,烛之武锦囊妙计是不费一兵一卒,而以外交斡旋,使秦国认识到,灭郑实际上壮大了晋,而晋强于秦不利,从而借他人之兵退了秦师.

古代之“士”真了不得.前有“曹刿论战”,此又一“烛之武退秦师”,由不得你不信.

来自民间的、群众的智慧是不可小瞧的,“不战而降人之兵”,秦穆公如何没有认识到,“晋强而秦不利”这样的道理呢?秦国难道没有这样有眼光的谋士吗?烛之武绝对不会危言耸听,秦穆公也不是一时糊涂,形势所然,烛之武分析的是一语中的.

秦穆公和晋文公绝非等闲之辈.秦退师,但留下了伏笔,表面上是替郑国防守,实则伺机而动.晋文公重耳当然是个有眼光的人,晋国也乘势收兵.一场灭顶之灾随之化为乌有,郑国得救了.

第二篇:

读后感---大局利益出发

笔者断章取义,选择了烛之武”辞日”之词加以分析.

首先,烛之武为何在秦王所求于之的时候而略显推辞呢?那是因为,当烛之武年轻力壮时,没有得到郑君的重用,而当二人说到”国危矣”与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时候,烛之武当机立断,’许之”,我想正是烛之武的没一股爱国的情意才最终成就他”海”纳 的气度.正是他那种从大局出发的激进思想,促使他能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敌君.

”从大局利益出发”妇孺皆知,可又有谁能在金钱和私人利益的诱惑后坚持本原则呢?在许多的贪污受贿案件中,那些所谓的”民官”,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挪用公款,贪污受贿,在他们眼中,”义”是早已不见踪影的了,人性也虽之泯灭,在美丽的彩虹下面,也更能显出他们的无知与黑暗,这一群社会主义的蛀虫最终都只会落入法律的天罗地网.....从大局出发,珍爱自己,珍爱祖国.

”曹公以少胜多,大败元军”,曹操自古被称为”奸雄”可笔者认为,对于曹操,突出的应该是其”雄”而不是其”奸”,在关渡之战的前期,曹操曾提出”勿论斯人为才是举”的口号,译为:在这非常时期,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是人才,只要有能力,我就会举用,这种从大局出发的心态,成就了闻名历史的关渡之战的胜者----曹操.而以大军败于小师的袁绍 则恰恰相反,他上朝只求做官,求才,只求求名,他这种从不从大义与大局出发的思想,就注定袁氏家族最终要推出历史舞台.

”舍生而取义”从大的局面看世界,自己的眼光才能更高远,以审视大局的眼光去欣赏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一切,一切都会更清爽,美丽吧!

1年前

2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