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看图写话扔垃圾300字完美版

时间:2024-12-28 06:11:0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猪八戒扔垃圾看图写话

二年级看图写话扔垃圾

300



一天下午,小明放学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手里拿着一根香蕉,一边吃一边哼着歌。他吃

完香蕉,小手一挥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

兴高采烈地跑走了,

还在哼小曲呢!根本不知道自

己做错了事!

正在这时,

一位白发苍苍的环卫工人拿着一把大扫把正在扫地,

累得满头大汗。

小明看见了

环卫工人,突然,他想起了刚才扔的香蕉皮。

他飞快地向香蕉皮跑去,

弯下腰把香蕉皮捡了起来。

他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

环卫工人看见

了,直夸小明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小明不好意思地说:



这本来就是我扔的!



环卫工人笑着说:



那就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小明听了这一句话,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完,小明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朋友在一家外企工作,同事间竞争非常激烈,她入职三年内见证了无数员工来来去去,而部门内最后只剩她一个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

。加班、出差、同事刁难都没有逼退她,她反而越过老

员工抢先加了薪。我问她制胜法宝。本以为会得到职场真经,她却说是跑步。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去健身房跑上

8

公里,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绝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她说,不要小瞧这

8

公里,这三年跑鞋跑坏了两双,失去了睡懒觉的时间,但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没有因为生病请假过一次,精神状态一直很棒,耐力也逐渐提高,抗压力越来越强。更重要的是,每天早晨挤地

铁的那

40

分钟,看见身边的同龄人一副睡眼惺忪的神情,她就觉得自己赢了,赢在了起跑线上。推开公司的大门,看见一脸疲惫日渐发福的同事们,她觉得自己赢的不是年轻,赢的是坚持。

她说,当我自律,人生无敌。听过这样一句话:哪怕对自己有一点小小的克制,人也会变得强而有力。我对此深有感触。做了近四年的职业写作人,我从自律中得到了太多好处:早上

6

点半

起床、晚上

9

点半上床的作息,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和足够的精神。每天的运动,让我减掉了

30

斤的体重,守住了

20

岁的腰围。严格的时间管理,给了我月写

6

万字、年读

150

本书、看

100

部电影的成长……我的人生发生了真真切切的改变,肌肉和骨骼变得强壮,一份时间有了双份的价值,耐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心逐渐地提升。我越自律,便越能感受到内心的强大,更想去深

挖自己的潜力。这份约束,让生活走入一个良性循环。我踏过的,是不曾虚度的昨天;我去向的,永远是比今天更好的远方。我们羡慕那些能够作出杰出成就的人,但你是否知道,他们并非

个个天赋异禀,他们在才华之上,更相信自律的力量。美国年轻企业家马克

?

扎克伯格,每年年初都会制定个人挑战计划,并且全年坚持。他曾在清华大学做过半个小时的中文演讲,不是因为

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而是他相信坚持的力量,肯付出努力。作家严歌苓每年都有一本高质量的小说出版或搬上荧幕。她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写作秘诀:

“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靠铁一般

的意志力,

30

余年间,她每天在书桌前写作

6



7

个小时。我们更应看到,自律给普通人提供的“逆袭”机会。自律,让一个人通过意志力,不断地修正瑕疵,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变得强大

而有力。这是一个人在命运面前,主动选择拥有的竞争力。你一定有过类似的体会。一个早起运动读书的周末,虽然给你即刻的挣扎,但在一天结束时想起,内心是充实的。而一个躺在床上

煲剧的周末,虽然当下是快乐的,但睡前想起,内心却是愧疚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一生。那些以自律为信仰的人终将笑看昨天,而被肆意挥霍的人生只能让人在生命终点线上悔恨当初。

20



30

岁这十年间,我看到身边不少朋友的生活方式逐渐分化。一类热忱追逐即刻的享受;一类面向未来,在诱惑面前自律节制。人生在世仅数十载,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容易一点的生活方

式,而要如此苛刻地对待自己呢?因为,这十年让我看到:不自律,终会向生活妥协。而自律的人都在用行动表达:当我自律,人生无敌。关于学习的概念。作者指出学习不是像电脑一样往

白纸上进行记录,也不完全是一个刺激互动的训练过程,作者接受了建构主义的理念,认为学习是对知识的重新建构。在著作中的三个部分,作者不厌其烦的对这个观点进行了阐述和强化。

作者认为学习者是有知识背景的,学习者根据这个知识背景对需要学习的只是进行判断,选择是否接受新的知识,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与原有知识结构进行挑战,在冲突中吸纳新的知识,对

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以此循环。

关于文化与环境背景。

作者强调了这个观点,

从生物学和社会学多个角度来强调背景的战略意义。

背景会促进也有可能排斥新的学习,

也就是原有的知识结构会形成“学习墙”

,如何突破“墙”需要借助“教”的技术手段。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从逻辑上对这个观点进行证明,只是不断的重复、阐述和强调。作者认为,教育者

应该充分了解、尊重学习者的知识背景,扮演引导者、约束者、导演等角色来帮助学习者突破“学习墙”

。要创造环境来帮助小朋友加深印象。根据小朋友的背景,借助多媒体环境创造对知识

点的不同体验,

引发小朋友间相互的观点冲突,调动小朋友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帮助小朋友进行学习。学习的进程不是线性的,是波动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

质疑、争论和接受的过程,

学习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过程。作者的观点得到了印证。在交流中,希望达到交流的效果,就必须对受众的背景进行详尽的了解,教学本身是一种交流,作者的观点在实际中得到了印证。关于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