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灿烂千阳》有感-读后感

时间:2024-09-22 01:43:4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句来自一首名为《喀布尔》的诗,是如此精确地点明了两位喀布尔女性在那个动荡年代不可能的友谊,不可磨灭的希望,以及不可毁灭的爱。

第一次了解这本书,是在一篇节选,描述了年幼时的私生女玛丽雅姆殷切地盼望父亲的来访,和父亲一起享受美好时光的场景。那时的她,对“哈拉米”的身份无所畏惧,“灿烂千阳”这个名字,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温馨与亲情,被这种不惧世俗的父女感情深深打动。

但看完全书,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心痛的讽刺!

失去母亲的她不被父亲“名正言顺”的家庭所容纳,被迫嫁给老男人拉希德,因为不孕,玛丽雅姆做为妻子所仅剩的一点尊严被随后又嫁进来的少女莱拉夺去。战争、动乱中两个女性的命运轨迹在不幸中重叠,交错并终为对方感动。她们尝试逃跑,互相抵挡拉希德的残暴,在故事的情节中,过山车般的人生一次次跌落低谷,但心中那星星之火般的希望却如燃起的火柴,尽管微弱,仍能照亮前路。

之所以从女性的角度叙述,是因为当时现实对这个群体的残酷真的应该被还原展现。莱拉母亲生前始终放不下的两个儿子,拉希德对儿子的溺爱,塔利班对女性自由的无情践踏……,我看到了在炮火之中,内战的硝烟卷走了她们生存的资本,街道上的眼神让女性对新生活的渴望永远掩盖在黑色的布卡之后。出于对邪恶势力的恐惧,所有委屈与不满只得化作生活的一部份。太多太多的生命被“温柔”地卷入263作文网Www.263y.Com了黑暗的大潮,而哪里又有一点儿为女权发出的声音?

莱拉与玛丽雅姆身上虽然不多的期望与拼搏精神恐怕是她们能做的极至。玛丽雅姆的一生有点像阿富汗版的《活着》,充满希望的开篇却被现实不断踩踏。她“三十多岁已像一位老妇人”,她在遇见莱拉之前吞下了一切不甘只是纯粹的“活着”。我们痛惜,但这却是不可宽恕的现实。我们从旁观考的角度看到了这样一个缩影,但能做的却只是在内心撕喊:不要妥协!

结尾尽管有些仓促,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最对得起两位女性在这段人生历程中的一种回答。莱拉最终与情人重聚,而玛丽雅姆为了不拖累他们的前程只身扛下谋杀拉希德的罪名,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死亡。结尾多多少少有的了“童话般完美结局”的色彩,能够理解作者如是安排的原因,是给了所有曾期盼的希望一个交待。

书中双线并行的结构不像是《穆斯林的葬礼》般到最后才汇合到一起,反而像是一个时间点上的两个分支,从两个年龄段两种人生的角度刻画外界的不公,内心的挣扎以及和平与公平对人生的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为两个主人公的“不放弃”,终于让梦有了可能。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通过文学的眼睛看到黑暗与动乱的身后那些无助但不放弃的灵魂。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在今后的人生中多以真诚、关爱的心给予那些遭受不公的群体最真挚的支持。我明白许多观念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改变的,但我真心希望,未来有一天,“平等”“和平”不再是口号。

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那无数份炽热的希望。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