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高考作文
“韧性”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而“文明的韧性”是指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因它时而柔韧、时而坚韧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而顽强持久存在着的特性。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成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具有这样的“韧性”。
中华文明的柔韧,体现在它“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中。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字方针;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华文明致力于倾听众家之言,聆听世界之声,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自身文化主动柔和的融合他国文化,包容各种思想,兼并各个时代的潮流。所以在走入近代与外国对接时,中华丝绸、茶道很快成为了洋人的喜好,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独特的标识;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华汉语文化与网络接轨,融合先进的传播方式与大众娱乐的需要,重燃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中华文化的持久流传正因为它具有柔韧性。
中华文明的坚韧,体现在中国人的执着与不屈中。中华文明的发展之路是坎坷的,经历过焚书坑儒、英法联军的火焰与文革的摧残。在文明即将殆尽之时,也出现了儒家文人263作文网Www.263y.Com壁里藏书,以生命保卫儒家文化;农民组成的义和团,用自己不屈的意志反抗帝国势力;致力于古物修复,一生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师,执着的将一片片瓦拼凑。正因为拥有这样一群执着、不屈的中国人,奉献自己的一生与热情保护着那些脆弱的文明,中华文明才得以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顽强体现在中国人的执着上,更体现在被中国人全力守护而拥有的坚韧性中。
如今的中国正因文明的双重韧性,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端。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以它文明的柔韧,积极融入世界,主动承办了奥运会以及冬奥会,世界人民因多元的文化而在中国感受到了“家”一样的归属感;在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又是坚韧的,在港独事件中,爱国市民高举国旗唱响国歌,用自己的行动反抗敌对势力,坚定的维护着“一国两制”的制度以及和谐的中国。
中华文明之所以顽强持久、源远流长,不仅是它拥有“刚柔并济”的性质,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对它的尊崇与热爱。唯有将文明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融入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它才有传承下来的意义,文明的韧性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体现出它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