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变迁——三代人聊过年-初三作文
除夕夜,我们三代人共聚一堂,聊起过年的感受。
爷爷说,他们小时候,最盼望过年。
平时大家穿的都是缝缝补补的旧衣,只有过年时,才能兴高采烈地穿上新做的花棉袄。那时做年夜饭,大费周章:把潮湿的煤饼在太阳下晒干,再放在炉子里,用好几张纸才能点燃煤炉还没开始做饭,手上、衣服已是黑乎乎一片。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全家人一起“奋战”好几天,才能做出一顿年夜饭。在温饱尚不能解决的年代,盼了一年的年夜饭,有很多平常吃不到的菜,如一盆红烧肉就是老少皆爱的大餐。十几口人挤在小房子里吃年夜饭,孩子们狼吞虎咽,个个肚子吃得圆鼓鼓、嘴上油光光。那时电视是稀罕物,唯一的娱乐是欣赏有钱人家放的鞭炮。长辈的压岁钱,让囊中羞涩的孩子们秒变大款。奶奶给我一角,叔叔给我五分,积少成多,也很可观。那时的一角钱可以看一场热门电影;豪气地买一碗虾肉大馄饨;讲究实惠的,买几个荤菜和蔬菜……但所得的压岁钱大部分要上缴给爸爸妈妈。
对于50后来说,过年是无比隆重的大事!
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也盼望过年。
大人们忙着整理有所改善的住房,采购品种日渐丰富的年货,买来红纸裁好,写下喜气洋洋的对联。追求时尚的大哥哥、大姐姐,名正言顺地穿上梦寐以求的流行款式。孩子们帮忙打杂,抽空出去找伙伴玩耍。大人挤在公共灶片间,用煤气灶烧一大桌浓油赤酱的本帮菜,比生煤球炉子做年夜饭方便多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的菜式和品种也丰盛不少。除夕夜,全家围坐在黑白电视机旁,边吃年夜饭边拉家常。那时频道少,其他节目也不好看,集体看春晚就成了保留节目。长辈给小辈的压岁红包,也大方多了。到了12点,全家人挤到狭小的弄堂口,“噼哩啪啦”放一串喜庆的鞭炮,庆祝新年来到。
对于70后来说,过年是值得期待的节日!
00后过年,和50后、70后完全不同。
网购页面上的“过年大促销”、“新年将至,全场六折”、“新年当天免邮费”等活动,洋溢着浓浓年味,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买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特产、年货。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让00后也愉快地沦为“跺手党”。
我们最爱看烟花在除夕263作文网Www.263y.Com漆黑的夜空中惊艳绽放,然后像凋零的花瓣纷纷落下。实施禁放令以来,大人都说过年冷清多了。但提倡环保的我们,却认为空气清新、享受难得的寂静。
现在多数家庭去饭店吃年夜饭,品种丰富,口味鲜美。省去做年夜饭和清洗餐具的过程,亲友们有更多时间叙旧,聊聊新年的憧憬和计划。拍下美食和全家福,发到朋友圈。通过网络,和朋友们分享共度佳节的喜悦。
如今,电视有90甚至200多个频道。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接触各种媒体,见多识广,欣赏品味高了,选择更丰富,文化更多元。除夕夜,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喜欢幽默的可以看以相声为主的“喜剧之夜”这类曲艺节目,喜欢纪实的可以看Discovery频道,吃货可以看美食频道特别节目……
几十年前,赶回家过年“难于上青天”。那时交通不便,有些亲友离家太远,买不到回家的汽车票或火车票,只能托人带话或给家里寄信。后来,相聚遥远的亲友们可以互打长途电话或越洋电话,但信号不好、资费昂贵。如今,即使亲友远在千万里之外,我们也可用QQ多方通话或微信等通讯方式,发送拜年的文字,录下祝福的语音,利用网络进行免费、高清的视频通话。如果不想待在湿冷的上海过年,我们可以到气候温润的地方过年,在网上预订食宿、路线,或跟团或自驾,用旅行的方式迎接新年,感受异域风情,体验当地民俗。
微信新年定制表情包,成了网民新宠,各种可爱的动态图片,加上自己编辑的拜年文字,有诚意、有个性,当长辈看到或呆萌或机灵的卡通形象来拜年时,忍不住愉快地多发几个红包。我们把异地的亲友拉进群聊,共享真诚的祝福,互发过年的图片或视频;长辈动动拇指,就能用手机给晚辈发寓意吉祥的压岁钱,如666、888元等,晚辈把压岁钱存在自己手机里;亲友在群里互抢新年红包,不讲辈分,不论多寡;互赠福卡开红包,密切了亲友的关系……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年味。
我们00后,是在“新的年味”中长大的。
聊着聊着,不觉夜已阑珊,我们一起迎来了新年。没来得及欣赏的春晚节目,日后随时到网上搜索相关节目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