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唐朝边塞诗人有哪些
边塞诗在整个唐代存诗两千来首,自初唐以至晚唐,从没间断,尤其以盛唐时期最多。著名诗人出了一箩筐,其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被世人称为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为大家分享了唐朝边塞诗人有哪些,欢迎借鉴!
诗家夫子王江宁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26岁时,曾漫游西北,后中进士,任职江宁丞,因性格不拘一格,“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所以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其结局颇为悲惨,在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一生位居下僚,没做过多大的官,但在诗坛上却名声大噪,曾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王昌龄的边塞诗感情饱满,往往在雄壮热烈中潜含着一股激越悲凉之气,十分感人。他对七绝尤其擅长,成就也最高,被后代称为“七绝圣手”,能和他相媲美的,也只有李白、杜牧等几个人。
《从军行》其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称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疆有征夫,自然内地就有离妇,有离别,王昌龄在写闺怨、赠别诗时,仍然写得感人至深。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狂放不羁高常侍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二十岁,到京城长安科考落榜后,便长期在燕、赵、梁、宋一带漫游,穷困潦倒,几乎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性格也越发变得狂放不羁,不拘小节。
天宝三载(744年),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漫游梁宋,结下深厚友谊。一生曾经历三次边塞军旅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拜为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大将哥舒翰坚守潼关,失守后,积极找到“中央组织”,得到连续升官的机会,最终封为渤海县侯。
可以说在唐朝著名诗人中,高适成为官运最好的一位,后人因此又称他为高常侍。
他的边塞诗多关心国家大事,思想深刻,能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强烈。代表作首推《燕歌行》。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仅存六诗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常击剑悲歌,他的诗经常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王之涣写诗擅长五言诗,描写边塞风光,笔法浪漫,意境悠远。遗憾的是,他仅有六首诗留存下来,但他仅凭其中两首,就名留诗史。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壮丽恣肆岑嘉州
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出身官僚世家,一门出了三个宰相,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
19岁到长安求仕,未果,北游河朔,蹉跎十秋。39岁时,终于进士登科,当了兵曹参军。先后两次出塞,远至安西,在那生活了六年多。
回朝后不久,又以太子中允、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充关西节度判官。后来,岑参官任嘉州刺史,故后人称其为岑嘉州。罢官后客死成都。
他一生往来“鞍马烽尘间”,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其他诗人中无人能比,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和创作素材。
岑参的边塞诗,壮丽恣肆,处处浪漫,特色明显,擅长形式自由的歌行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