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高三作文
梁启超先生在谈中华文化时说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虽不止有儒学,但若将之去掉,那么其中应该也剩不下多少东西了。虽有夸张之义,但儒学在中华文化中那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却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说儒就自然不能避开道,同为中国本土衍生而出的教派,两者却是大有不同。儒家积极入世,广教天下人“学成文武艺,授予帝王家”。道家却崇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劝谏帝王无为、不争。
道家的理念获得了不少贤人的支持,而这些贤人也无一例外有个共性——仕途不顺。或许是因为拼搏太辛苦,天天热脸贴着冷屁股,或是有名却无实,一身才华无处施。他们身心俱疲,不愿掺合世间种种纷繁。在这种情况下,道家思想无疑是一剂良药,那种隐世不争的态度正中他们下怀。陶渊明如此,李白如此,孟浩然如此,马致远也如此。真要说起来,中华文明史上有志气有抱负的能人志士,多多少少都在此之列,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然而在他们心里,道不是唯一,甚至可能只占了一小部分,而其余的,则是热忱的儒家入世之心。看起来很奇怪,其实不然,既然他们会烦恼,那么必然是矛盾的思想在作祟,任何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如果他们的思想仅仅只是单纯的儒或道,那么他们将铭记一点——遵从自己的思想——入世的入世,隐居的隐居,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就不存在其他什么事了。当谪仙饮酒长啸时,当苏子举头望月时,当易安独坐小西窗时,充斥他们心间的定然是矛盾而复杂的情感吧。鲲鹏逍遥,尚有积极入世之心,老夫子期盼小国寡民的社会,但其间的政治意味不言而喻。这些道家的领军人物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儒学,这由千古圣人开创的学派,也是经历了不少风雨。清末至民国年间,中国人对孔夫子的态度极其恶劣,那时也正是儒学发展的低谷。虽然奴隶主代表的大帽子是扣在孔子的头上了,但人终归是不能望本的。中华文明263作文网Www.263y.Com这杆大旗的树立,孔子功不可没,若是无他,今天这片土地上站着的还是不是龙的传人都是个未知数。况且,从《论语》里,我们不应只看到“子曰”,“子贡曰”,“子夏问曰”。更值得关注的是孔子极其弟子的治国思想,处世方针,君子之道,人生之路。赵普“半步《论语》治天下”绝不是虚妄之谈。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说了孔子的处世之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谈了孔子对中华现实主义源头的看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一语道破诚信之可贵,“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是说君子,“巧言令色,鲜矣仁”则是谈小人。孔子的思想不说面面俱到,但也渗入到了我们生活是方方面面,以致每当我们仔细品读这些经典时,总会有股眀悟自心间升起。
日本有学者研究称:由于发达的经济水平,日本的年轻人不需要多么努力就能生活的很滋润,所以如今的日本已进入“低欲望时代”,随之而来的不止是舒适惬意的生活,还有日本超低的GDP增长。可如今的中国,不是,也不能是这种“颓废”的发展状态,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正需要儒家的入世思想来做我们坚实的精神后盾。
当然,这也不是说道家思想就一无是处了,无为而治,修养生息的治国之道也是颇为实用的。只是需要我们分清主次,跌倒了休息一下,但总是要爬起来再战。一味地归隐,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呢?
古道萧萧,苍穹寂寥,那位骑青牛的老者踏着轮回和悠扬铃铛声响,一步步迈过万千大山,跨越函谷,铭下天地的记号。
著书立传,行走人间,那位万世师表在天空中写下睿智,让每一个仰望天空的后来人都从中获得了不菲的财富。
兜转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化为一抔黄土,可那些真正未变的——民族圣人,仿佛依然存在这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