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以后,琴该怎么学?

时间:2024-11-14 16:22:2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上了中学以后

最根本的原因是,到了中学,学琴的“实用性”就明显下降了。

无需否认,一些家长在最初计划让孩子学琴的时候,会抱有些许实用的、功利的考量。他们可能对“特长生”三字早有耳闻,并怀有幻想。

但孩子学琴几年,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家长对于这三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应该也就咂摸透了。他们会发现,这是个飘渺不定、整体慢慢收缩的政策,而且很可能和自家孩子没什么关系。

对于那些以培养爱好为主旨、特长不太突出的孩子,学琴本来就不太“用得上”。中学的科目比小学增加了,学业压力会上一层楼。要不要继续投资时间,学这么个“用不上”的东西,家长自然更得掂量一番。

对于那些业务能力真正达到“突出”的孩子,一旦他们凭借特长考入中学,说直白点,目的已经达到了;再看看捉摸不透的政策走向,到几年以后、孩子高考时候,特长生会不会彻底停招,家长敢在这件事上拿孩子的时间赌博吗?所以后面是否要保持练琴的强度,恐怕也要考虑考虑。

但大多数家长肯定也不愿意搞一刀切,上了中学就立即停止学琴;但还像小学一样每天两小时练琴,又显然不现实。所以“中学以后,琴该怎么学”这个话题,我和家长们讨论过很多次。





第一,学琴方式要改变。

我们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小学生,练琴基本都是时间的堆砌。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过分强调理解、强调练琴要动脑,其实不太现实。让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的各种要求就可以了,理解力可以作为辅助。

但到了中学阶段,一方面是孩子年龄大些了,能理解、用思考(而不是蛮力)来解决的问题更多了,一方面是他们的时间更加紧张,不能再用以前的消耗战术了。这时候,理解力需要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对中学生,老师可以做更多理性的、分析性的讲解,并把更多知识性内容引入课堂,用描述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教学方法用在中学生身上更有效,因为想象力需要建立在现有知识、经历的基础上。中学生比小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要丰富很多。





第二,练习内容要调整。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设想:“我家孩子小学考完了六级,现在上初中了,我们继续学七级吧!”

这种思路也值得商榷:因为考级的内容只会越来越难,而练琴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这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激烈。

音乐美感上的追求可以靠思考和感悟,但技术上的进步恐怕还是需要一定的(甚至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那些困难的技术片段,如果小学时候练不下来,到了中学,凭什么就反而就能练下来了?

所以孩子到了初中,如果一定要攀登更难的曲目,是不现实的,结果可能是高峰没攀登成功,兴趣还彻底失去了。何况,大部分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琴就是“没有用”的,那何必还要去攀比谁拉的曲子更难呢?

我强烈建议中学生,多摸索一些技术上能胜任、旋律上足够吸引人的曲目,在“如何利用手上现有的技术,把能下来的曲子拉得好听一点”上做功课。





第三,集体音乐生活更加重要。

我常问家长:“想让孩子做独奏家吗?”家长的回答往往是“不想”。再追问一句“那为什么他们一直使用的学习方式,都是培养独奏家的方式呢?”恐怕家长就会发现问题了。



需要知道,我们常用的一切考级曲目、练习曲,哪怕是旋律性小品,它们都可以归为“独奏训练”的范畴,都是在培养独奏家。区别无非是,厉害的独奏家站在大舞台上,挑这些曲目里比较难的来演奏,且演奏得比较完美;不那么厉害的独奏家则是在客厅开家庭音乐会,挑这些曲目里比较简单的来演奏,且可能会出一些纰漏。

但舞台上从来不需要那么多独奏家。如果心里想的“非独奏不拉”的话,恐怕就会大大失去音乐带来的乐趣。失去集体音乐生活,就错过了音乐世界的一半。

其实按理说,从学琴的早期开始,就应该是独奏训练和集体演奏训练并重。这两件事,就像左右腿一样,而不存在谁辅助谁、谁耽误了谁的时间的问题。大部分初学琴甚至学琴十年的人,都未必有这样的意识。

但对于年龄越大、越以兴趣为导向的琴童而言,这件事就越重要。所以升入中学的孩子,在我看来,即使没时间练习独奏曲目、考级曲目,都应该继续把集体演奏训练坚持下去,因为这是维持音乐热情的“保温杯”。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朋友都是自幼学琴,经历过非常严苛的专业训练,在大学读的是各种与音乐无关的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们在音乐上的手艺显然已经“没用”了,但大家往往不想浪费多年的修行,希望能把演奏继续下去。其中一些人选择独自钻研,挑战更高级的独奏曲目,但这种尝试往往在几年之后无疾而终,乐器也束之高阁了。一些人选择参加到业余或半职业的乐团,不定期参加集体的音乐生活,这样反而能坚持得更长久一些。

按说学琴是个终身的修行,本不该“分水岭”一说;学音乐在人生尺度上带来的益处,自然也不用多说。

但我们的小朋友课业繁重,也面临着高强度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家长考虑学琴这个“课外项目”,当然难免要加入衡量和计算。这都可以理解。

只要稍加留心,做一些方式方法上的调整,可能就会有效地延长孩子的艺术生命,延续孩子和音乐的缘分。说不定这种缘分不会因为学业繁重就彻底断掉,而会造福孩子一生呢。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