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文化-议论文

时间:2024-11-14 19:03: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品德与文化一直是人们聚焦讨论的主题。有人对于内心修养的高尚品德赞赏有加,有人推崇知识性强的文化教育。而实际上,品德与文化相辅相成,发自内心的美好品德促进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探索物质世界的文化推动品德与社会的进步。

品德是文化的内化基础,性善爱仁的心是人立足于天地的根基,拥有一颗擅于辨别善恶的心灵,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论语》中有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游氏对这句话的解读,其中“务本”最切中肯綮,这里的“本”就是指品德。没有良好品德的人是不会长久地保持向上进步的念头的,因为他们最终总会去寻求歪门邪道,做损害他人的坏事。鲁迅的《孔乙己》中,落魄书生孔乙己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孔乙己自喻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可是因为品性不端,性格懒散又爱小偷小摸,终于在众人的冷眼中走向死亡,他背后那迂腐教条的“文化”也在其加之于品德的条条框框之中,使品德异化为一板一眼的方块字,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

文化则是品德建设过程的理性约束,没有文化的约束,品德或许就会偏离其应有的轨道。孔子曾经感叹,乡下未受教育者其中一定有不少像他一样喜好仁德的人,但那些人中没有像他一样喜好学习的,由是哀叹“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不尚文化之风气。孔子教导子路,一个最鲁莽而263作文网Www.263y.Com没有文化的弟子,谨慎成长中的“六言六蔽”。“仁”、“知”、“信”、“直”、“勇”和“刚”都是美好的道德品质,值得我们赞扬。然而一个“不好学”,失去了文化指引,再圣洁的心灵也会走向偏差,被自己理解的片面的“道德”所蒙蔽,看不透其适用的范围,渐渐成为顽固的偏激派,停止进步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塞麦尔维斯小小的“洗手”等,都是人对于世界的进一步认知。可是这些也无一例外地触碰到固执的掌权人的权威,他们违背了科学的初衷,驳倒一切不利于原有理论的声音,结果造成科学的停滞和人民的受难。

品德与文化,这两样如启明星一般璀璨的人类文明精华是所有人的必修课,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偏重于文化的累积,逐渐遗忘了品德的培养。高校边上卖小吃的老爷爷因为他人愚弄其不会使用手机,原本老人应该收到7块钱竟然只收到几毛钱、几分钱。难道在这附近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吗?他们缺少的不是在文化课卷子上的一分两分,而是在真实的社会中一颗有着真实品德的心。停下来,反思一下现如今的教育领域,品德与文化是否真的深入人心?

群星闪烁般美好的品德应当随着文化的传播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滴水穿石的工作而不是短时见效的速效药,或许还需要谨慎前行。我们则要让品德不再是文化课堂上发下来的简答题,身体力行地践行品德与文化,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热门排行: 2016拜年词 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