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孝心而行-三年级作文
孝,是中华之本;孝心,是美德的传承;携孝心而行,携美德之本,继承中华传统孝道,走向更高远的未来。
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所谓的君子,必也心怀孝道,除了“其行己也恭”,之外,还有一颗淡泊明志,以孝为先的根本之心。
孟武伯问孝,子曰:“无违。”那么无违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孔子便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谓孝,必须先做到生来对父母以礼敬之,当父母去世,先守孝三年,再以礼节对父母恭敬下葬;在祭拜父母时必须心怀敬意,最终,怀着一颗孝心,送走生养自己的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句道出孔子心声,孝养父母,不能单做到“养”,如果心中无孝,对父母本身没有敬意,那么“何以别乎”?对于牲畜一样会养着他们,只欠缺一个“敬”字;永远用一颗恭敬之心对待父母,以礼养之,以敬待之,携孝心而行。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263作文网Www.263y.Com。”父母在时,要观察一个人的志向言行;父母去世后,要观察这个人的行动举止,如果三年之内还像从前以一颗恭敬,孝心来做人处世,那就是一个孝者,一个有孝道的君子,一个懂得携孝心而行的仁德之人。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又一言论,如果在父母生病时可以像他们在自己生病时那样着急,那样才可谓孝子。
古时有“守孝三年”之说,儿女可以离开父母的怀抱时大约三岁,那么当父母去世后,儿女怀着感恩之心守孝三年,君子者才会心安。
或问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为孝,友与兄弟,施有于政。奚其为为政?”孔子不当朝论政即以孝悌为主;当一个人对父母有一颗恭敬礼仪之心,当一个人友善与兄弟,就可以从政。做到“孝乎为孝”者,才会有仁德之心,才会懂得携孝心而行。
中华之道,“温,良,恭,俭,让”;中华之美,“儒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中华之孝道,“恭,敬,忠,恕”而已矣。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为,劳而不怨。”永远以一颗孝心敬养父母,永远以仁德之心做人,永远携孝心而行!